提升专注力,低年级数学课堂研究的“焦点”

2018-12-10 09:14陈守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专注力焦点数学课堂

陈守峰

摘 要:“专注力”是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学习专注力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多模态的学习情境,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无意专注提升为有意专注,由外在专注转向内在专注。

关键词:专注力;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焦点

所谓“专注力”,是指学生精神及心理活动能集中于特定事物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良好的专注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保障。当下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专注听讲。具体表现为:左耳进右耳出、虚应问题,或者只是形成了“视觉影像”,而没有在心中荡起任何涟漪。凡此种种,都呼唤着一种专注力提升的研究。课堂专注力,应该成为低年级数学课堂研究的“焦点”。

一、专注力: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素养

专注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品质,一种内在的素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专注力表现: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有着强烈的听课心向。在课堂专注中,学生往往能够忘却自我,全身心卷入到执着的探究之中,表现出一种稳健、宁静、蕴蓄、平和。他们追求卓越、坚持坚守。从这个意义上说,专注力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行为、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1. 专注表现为一种倾听品质

专注首先是一种倾听。专注不是做出“听的样子”,而是努力揣摩他人的声音,思考他人声音的内涵,捕捉他人声音中蕴含的思维、想象。在专注中,学生能够捕捉到他人言说的意义,他们或认同、或反对、或怀疑,或批判,等等。总之,专注就是学生能对他人的声音做出积极应答。比如教学《十几减9》,在教师出示“11-9”时,专注力高的学生会主动伸出思维的触角,思考怎样计算。由此建构出“破十法”“算减想加法”“平十法”等计算模型。

2. 专注表现为一种跟进状态

专注不仅表现为一种倾听,而且表现为一种主动跟进状态。专注力高的学生,其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探究。在跟进中,学生既能树立一种接纳意识,又能保持一种警觉。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去体验、感受,形成心灵的融入。比如教学《9的分与合》,善于跟进的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形成了“9”的诸多无序分与合的算式后,会主动地将这些无序的分与合算式进行优化,形成有序算式。这就是学生主动产生的一种辅导意识,也就是一种深度参与学习的能力。

3. 专注表现为一种理解状态

专注不仅是一种跟进,专注还是一种理解。倾听和跟进是一种执着,而理解则是一种融通。批判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批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静心精进,心无旁骛。通过倾听与对话,形成思想方法的“视域融合”。比如教学《认识方向》时,学生会将自己想象成文本上的小朋友,将自己摆进去,形成对方向的理解与判断。这同样是一种专注,这里的专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能力,乃至于一种数学素养。

专注力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同样需要保持一份积极关注,静听学生“花开的声音”。如此,学生就能从“不会专注”到“学会专注”,从“学会专注”到“形成卷入”,其专注度越来越高,专注品质越来越好。当专注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时,专注就是一种坚守。

二、专注力: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呼唤

专注力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品质,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呼唤。研究表明,一个专注力优秀的学生,其学业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个专注力薄弱的学生,其学业水平相对滞后。因此,专注力的培育、提升应该是超越单一学科的,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追求。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性增强,他们会有意识地要求、提醒自我专注,而低年级学生则容易分心。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升专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兴趣激发,培养学习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专注力。诗人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外在的刺激,比如游戏活动、媒体刺激等;二是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本身的趣味。显然,对数学本身的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专注的不竭源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说教式教学”,组织活动让学生展开探究。只有当学生能够自主建构出数学知识,学生才能形成一种学习的效能感。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这种愿望尤为强烈。”比如教学《认识厘米》,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在引领学生建构“1厘米”的表象后,出示直尺,让学生度量物体、图形、线段的长度,学生没有体验到“直尺工具”的意义,“直尺的价值”隐而不彰。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强震球在执教“认识厘米”时,让学生将1厘米的小棒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直尺”的雏形。尽管这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但就是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1厘米”表象的意义,体验到数学工具的诞生历程。原来,数学工具就是人们依据数学知识而制造出来的,数学工具并不神秘,我们运用数学知识也能创造数学工具。有了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能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的“专注”,就能充分领略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一位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情感,甚至形成一種“依恋感”。有了这种情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能够专注,从而自然地融入、卷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去。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那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会东张西望,就容易被外界的条件所干扰,从而形成与专注相反的“分心”现象。

2. 模态诱发,发展学习专注力

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甚至是直观动作思维为主。他们的自制力往往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就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枯燥感,学生的数学学习就难以进入状态,或者说学生不容易专注。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多重模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起来,自然就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专注力”。

比如教学《时、分、秒》,笔者在课前运用手机拍摄了大量的钟面图片,将其镶嵌入媒体课件之中。敏感的学生通过专注地看,发现这些钟面上的指针不同于教材。教材上钟面的针一共有三根,而笔者采撷的这些钟面图片,钟面上全都是四根针。抓住这一点,笔者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哪些共同点呢?学生展开热烈的交流,有的说,钟面上都有12大格;有的说,钟面上大格中都有五个小格;有的说,钟面上的这些针有长有短,等等。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诱发,让学生形成了数学专注,产生了众多的数学发现。不仅如此,通过新媒体,设置的秒针行走过程中的滴答声,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听觉,让学生情不自禁在心中数起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秒针滴答60下,分针稍稍挪了一点点。数学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新技术,让教学将几课时的内容竟然在一课时中由学生自主发现出来。新媒体、新技術构建出来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意味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学习载体。数学知识就融合、渗透在这些载体之中,学生由于载体的多元刺激,形成专注性学习。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对数学本身发生兴趣,那么教师就必须运用外在的手段,变换刺激方式,去引发学生的积极专注。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对数学本身发生兴趣而发生专注还是在媒体的诱发下发生专注,都是一种无意专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意专注能提升数学课堂学习的整体效能。

3. 目的启发,提升学习专注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发学生的无意专注外,还要引导、启发学生的有意专注。相比较无意专注而言,有意专注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而且更有效、更持久。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目的往往是外在的,如奖励、免受处罚,等等。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目的性教育,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理性自觉。

当然,这里的目的,除了“高大上”的数学学习功利性目的、理想性目的外,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对于自我生活的意义。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外,还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理智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比如教学《元、角、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开展活动如“小小商店”“跳蚤书市”等外,更要让学生将“元、角、分”的知识带入课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展开真实、丰富的数学活动。比如自己到商店里购物,自己到银行去兑换货币,自己到附近的超市做一天的“售货员”,体验生活,等等。有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目的性就会增强,有意专注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具有自我教育潜能的主体。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认同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专注力也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和提升。

“专注力”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人的心理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培养、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无意专注和有意专注结合起来,让学生由无意专注上升为有意专注,由外在专注转向内在专注。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变得灵动而高效。

猜你喜欢
专注力焦点数学课堂
焦点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幼儿专注力培养
巧用“五自”原则,提高大班幼儿科学探究专注力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