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校视角谈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选择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的实践为例

2018-12-14 02:01
江苏教育 2018年84期
关键词:师傅校企职业院校

当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主要由职业院校发起,再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进行。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企业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学徒制模式不是“订单培养”和“冠名班”的翻版,所选择的企业必须有能力承担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任务,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其用人机制保证学生在接受企业培养后能稳定地为企业服务一定年限,既保护学生的权益,也保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企业的利益……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强烈内生需求、有良好口碑和吸引力、具备良好培训基础的合作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获取专有性人才

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获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力资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投身现代学徒制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易”。企业是否有意愿参与现代学徒制,取决于其投入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比较。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1]贝克尔又将人力资本分为两种:通用性人力资本以及专用性人力资本。通用性人力资本是指完全通用且适用于大多数雇主需求的技能人才,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则指只适用于特定企业的有价值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的专用性程度较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实行“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的发展模式,这种方式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多考虑的是人的通用性发展,主要面向人才市场某专业领域一般性、通用性的岗位需求,实践技能专用性程度不高。因此,企业从市场上获取通用性人力资本是比较容易的,就不太愿意过多地承担通用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这类企业对专用性人才资本的需求也不大,关注重点是投资培训的成本分担。如投资成本超出企业的预期,则会抑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总之,企业是否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是否愿意投入,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获取意愿是否强烈,在于专用性人力资本对企业是否有特殊而无法替代的价值。

二、企业的发展需求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根本动力

现代学徒制并不是基于职业院校的主体意志产生的,也不是行政管理者进行顶层设计的结果,而是参与职业教育制度建构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和目标取向形成的一种利益均衡状态,也是某一特定场景下利益相关者暂时妥协的结果。[2]现代学徒制能够极大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也需要合作各方投入大量的资源。只有对人才需求迫切,真正把自己作为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方,且充分认识到现代技术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重要需求的企业,才能有内生动力来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结构运行的基础是校企双方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而非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如果企业仅仅希望解决用工不足的压力,则现代学徒制不过是一般校企合作的翻版。[3]在这样的模式下,职业教育主体仍然仅仅是职业院校一家,不具备“双主体”特征,与现代学徒制建设导向是相背离的。

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比较成功的合作企业都是大中型高科技企业(如表1所示)。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有了内生动力,与学校一拍即合。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固然要审核企业经营规模、用人需求、市场范围等情况,更要以企业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识与能力为核心来进行考察。

三、企业本身应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进过程中,经常能听到企业抱怨,由于缺乏可靠的契约保障,学生违约流动,使企业人才培养的“产权”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学生对于企业也有报酬低、工作时间长、职业前景模糊等种种不满。

表1 与我校进行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企业情况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义是招工同时招生,校企联合育人。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将同时拥有企业员工身份,这就使学生不得不考虑签约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薪酬水平、职业晋升情况,等等。另外,企业的技术技能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这种技术、产品快节奏的变化与学校学制长之间的矛盾,致使企业难以积极投入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学生不敢过早地确定投身的企业。这一点,在五年制高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的“违约”流动既有契约精神缺失、要求不切实际等因素,也有企业本身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企业吸引力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企业本身,包括企业所处地区、规模、品牌、市场地位、价值理念等;一方面在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包括企业管理制度、劳动保障、薪酬水平、工作强度、学习进修、职业晋升等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只有能够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包括学徒期的收入),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个人成长平台的企业才有吸引力,才能吸引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

不同类型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的选择性认知印记。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模式并没有标准范式,这为校企合作双方的选择性认知提供了更多可能。[4]现代学徒制中,“学徒”身份是以学生签署用工合同来确认的,但现有政策并没有明确必须在什么时间签订合同。也就是说,在入学到毕业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应该都是可以的。因此,在实践中可以对学生“双重身份”有多种理解并进行符合学校、企业和学生实际利益需求的操作。

比如由无锡市信息化协会牵头,我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与无锡市有关企业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就是由企业根据未来两到三年的用人需求和技术发展预测,在我校高年级学生中选择学徒,学校再重新编排班级,校企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选派师傅指导学生学习,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四、企业的学徒培训能力具有基础意义

现代学徒制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是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之一,企业需要有合格的师傅、必要的培训设备和场地设施。而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足以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企业师傅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待提高,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还远未达到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要求。

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导师制度对企业师傅提出了“主体”的要求。教育部教职成〔2014〕9号文件要求:“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有关研究表明,企业师傅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尚未形成正式的团体组织,往往是以个体形式接受企业委派的学徒培训任务,并且大部分企业师傅对其所扮演的角色缺乏正确认知,往往是将参与培训教学作为一项短期的具体任务,也有的只是将之视为增加收入的渠道而已。所以,很难产生自己是现代学徒制培训的执行主体或教育者的身份认同。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必须将师傅的培养列为重点工作,对企业师傅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需高度重视。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师傅要进行角色转换,要具备基本的培训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企业还要有必要的培训场地、先进的培训设备、必要的培训投入,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所谓“必要”,是指企业所提供的培训场地和培训投入能够满足学徒制学生学习、研讨和训练的要求;所谓“先进”,是指企业提供的培训设备应该不落后于当前行业领先水平。

从目前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比较成功的案例来看,合作企业均高度重视师傅队伍的建设,都制定了企业师傅选拔标准、考核标准和工作职责,普遍派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企业工程师、技术能手、工艺大师来担任企业师傅。同时,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为了保持技术、工艺的先进性,这些企业都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条件,将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

对现代学徒制试点来说,无论是职校还是企业,“选对了伙伴就成功了一半”。就职业院校而言,只有采取正确的策略,选择合适的企业,才能使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利益诉求都得到满足,才能使合作企业主动与院校一起克服困难,使现代学徒制取得预想的成果。

猜你喜欢
师傅校企职业院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