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徒制”实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校内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试点项目为例

2018-12-14 02:02
江苏教育 2018年84期
关键词:学徒制学徒会计专业

“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立足岗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开展整体化学习,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事后核算模式,依靠高效率、高集成的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会计工作从分散独立核算模式向集中财务共享模式转变,从以线下业务为主发展为以线上业务为主,实现实时记账和实时分析。“远程记账平台”和“共享服务”理念的出现,为会计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遇,也为变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校企育人分离的瓶颈提供了思路。我校于2016年与南京某财务公司合作,引企入校,联合打造“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实训模式。

一、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徒制”实训的实施思路

(一)整体目标

实践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岗学交替、产学一体”的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工作模式,构建并实施“师傅带徒弟+教师带学生”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再造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流程和评价体系,逐步建设企业深度参与的综合实训中心(会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专兼职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性、专业性和社会性,为社会输送技能高超、素质过硬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运行思路

结合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现有校企合作基础和专业特点,依托会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税云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变革,进行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徒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做到“学校引导、三方参与、专兼互换”,同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工商、会计、税务、咨询等财税一体化服务。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徒制”实训的特色

(一)建章立制,探索“学徒制”实训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机制。

聘请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成立学徒制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试点工作提供咨询评估。设立学徒培养试点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教学标准和教学实施、教学运行和教学评价、企业兼职工程师课酬、管理流程和办法等系列教学管理运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

2.校企各司其职。

校企共同策划和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内容包括空间改造和装饰、办公设施配备、网络环境建设等。学校提供场地及大部分建设经费;企业提供“财税云服务平台”系统,引进财税一体化外包业务,负责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安排专家对参与试点的教师进行组织、管理和培训,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测评。

3.突出企业化管理。

学生经过初次筛选、招聘面试进入会计服务共享中心成为学徒后,即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第一,学生确认学徒身份,签署保密协议;第二,明确在共享中心工作的时间和规范;第三,对已出师学生发放实习证书和一定津贴;第四,评选优秀师傅和优秀学生并发放一定奖金,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

(二)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场所,结合工作过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对“阶段实训、综合实训和专业课程训练”的工作要求,校企共同梳理课程体系,将企业岗位技术引入课程,重点讨论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训练、阶段训练、综合实训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学徒制”的课程开发体系。[1]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步骤为:(1)调研专业岗位,明确专业所服务的主要岗位(群),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分析工作过程和典型任务,确定主要岗位(群)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3)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点。(4)构建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学徒拓展课程模块。(5)制定课程标准。(6)进行课程教学,并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以“报税会计”岗位为例,我们梳理出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教学重点,确定工作难点,据此设计实训教学的相应模块,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职责的教学内容选取

(三)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开发重点课程。以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为切入点,逐步吸收、消化企业化项目、案例资源,共同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徒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岗位能力为目标,开发企业设立与登记、建账、会计记账、报税、税收策划、银行授信、开户等项目化课程资源。在不影响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前提下,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真实会计业务进行技术处理,对数据进行调整,形成仿真典型案例,用于模拟业务的实训教学。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共建课程示意图

(四)岗学交替、滚动递进、校企互聘共施的实训教学模式

1.岗学交替,分岗操作与轮岗操作相结合。[2]

学校根据“学徒制”对学生培养的能力要求,从五年制高职的第三年开始进行“岗学交替,分岗操作与轮岗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安排,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学生主要观摩师傅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和方法,进行模仿性学习。教师负责完成所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课(通适性)的教学任务。

第二阶段为分组训练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学生合理分组并与专任教师结对,完成出纳、货币资金、财产物资、成本费用、收入利润、财务报表等重点岗位的训练。每组学生按照不同岗位职责和业务处理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其他部分专业核心课由专任教师完成课程授课和训练。

第三阶段为轮岗训练阶段。学生先后在工商登记、会计核算、财务咨询、代理记账、税收申报、纳税筹划等岗位进行轮岗实践,完成工作任务。该阶段学生由师傅主带,专任教师进行辅助教学。

第四阶段为顶岗训练阶段。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进入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进行顶岗实践,利用“财税云服务平台”独立处理真实的全流程业务。

2.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通过“财税云服务平台”,线上会计实务专家可进行远程岗前培训指导,并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这一平台使得会计岗位之间可实现在线流程化处理,各岗位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账务处理工作。账务审核专家在线上远程监督账务处理质量,线下实务专家(师傅)在现场指导师生通过平台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这样,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财税”新型会计核算处理、财税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业务处理流程,建立一套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实践顶岗联动的教学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行业实务专家的带领下,学生以学徒身份进驻企业,适应了会计工作从分散的独立核算向集中财务共享模式的转变。

(五)工读交替,实现“学徒制”的学习模式

“学徒制”要求学生在工作环境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是充足的。我校财务共享中心建在校内,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实习岗位数少、岗位更替需求小的问题;另一方面,全真的教学环境和内容,突破了由于财务保密的需要企业一些实质性核心岗位不可能提供给实习生的困境。

1.调整学习时间。

学生除了在教室上课,其余时间都要在财务服务共享中心上班、学习,有效填补了校内校外实训在地点转换时的时间空当。

2.充实学习内容。

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将小微企业财税服务内容转换为各类校园会计岗位。合作企业提供了基于真实来源的账目资源、账务需求,同时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操作岗位。学生自以“学徒”身份进入实训基地起,即参与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各项工作,从简单的外勤事务、票据扫描、出纳工作,到技能要求较高的会计记账、税务处理,再到稽核、财务报告、业务分析等。学生通过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文化氛围、职业环境、管理模式,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了职业能力。

3.加强激励措施。

财务共享中心出台了系列激励政策:对工作业绩好的学徒提供奖励金;对寒暑假参加实训的学生给予津贴;选拔先“出师”的学生作为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助教,协助师傅带徒弟,在毕业后优先签约等。这些措施一方面提高了学徒制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被企业录用,实现“学生—徒弟—助教—员工—师傅”的良性发展。

(六)校企共培互聘,培养“双导师”

“双导师”是校内学徒制实施的灵魂,也是实施中的难点。在我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员,对校内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学校教师在企业实习、在财务服务共享中心担任助教,与企业师傅沟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人才,明晰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专业课程中需要调整的内容;还了解了企业的文化、用工标准,将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补充到人才培养方案里,为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同时教师与企业师傅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共同开发,将企业一些真实的案例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里,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校企共培互聘,打造一支长效服务的双师队伍。

(七)创新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对其学徒过程、学徒成果进行综合考核。学生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学校评定成绩,由教师评价,包括学生出勤情况以及班级常规教学管理指标。另一部分为企业考核成绩,由师傅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效率、技能水平、职业规范、合作能力等。两者分别赋以一定的权重后,最终构成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考核合格的学生,获得企业颁发的实习证书和技能证书,并优先安排到企业就业。[3]

在实施“学徒制”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一些问题。如现有“学徒制”运行的管理制度还不明确;对企业师傅的管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政策支持;自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取消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如何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这些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我校学徒制改革探索的重点。

猜你喜欢
学徒制学徒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今日菜色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