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出声思维策略探究

2018-12-15 19:09刘国权刘亚艳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刘国权 刘亚艳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发现,若把对知识的理解讲出来,则会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清晰,这便是出声思维的结果。然而,教师的日常教学,较易出现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只关注教学结论,让课程内容尽快展开进入运用结论去解题的过程,缺乏数学交流与表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模棱两可,简单的用结论套题型,却并不懂得方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思考与否,思考了什么,方式和水平怎样,教师并未得知。教师的评价也仅限于学习结果的“一刀切式”。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出声思维;培养策略

一、规范数学语言,夯实出声思维基础

出声思维的操作定义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及其蕴含的道理用语言讲出来,可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数学学科出声思维的效果。因此,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应成为出声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1.循序渐进,言语由少到多、不规范到规范

出声思维语言规范性的训练需循序渐进,允许学生在开始阶段,采用较少的、不完整的、随意的语言表达想法,并给与鼓励,促使学生在出声思维中体会成就感,培养参与热情。

例如,学习《测量》时,引导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报告,一位学生用手指着课本长和宽上的一点说:“这里是26厘米,这里是19厘米”。可见,学生不会使用如“课本的长是26厘米”这样精确的语言表达想法,采用的是具体的、片段式的语言,辅以不规范的动作,但笔者依然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想法的正确性,给予足够的表扬。随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使用更规范的语言。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反馈。

2.字斟句酌,注重语言细节

教育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规范、精确和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增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要做好言传身教外,应注意在语言细节上进行引导。例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学生交流口算65-54的思路,一生回答:先算5-4=1,再算6-5=1,等于11。这种表述具有代表性,即计算十位时,将60说成6,50说成5,计算结果正确,但表述不规范,教师引导:师:“6-5=1的1放在十位还是个位呢?”

生1:“放在十位上。”

师:“嗯,对,既然放在十位上,还能说成6-5=1吗?”

生1:“不能”

师:“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1:“应该说60-50=10”

师:“嗯,一启发就懂,真棒!还可以怎么说呢,比如数的组成?”

生2:“6个十减去5个十等于一个十。”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由此可见,上述交流中,教师领悟了学生不规范、随意的语言包含的正确结果,但不止于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更精确的语言表达算法和算理,此过程,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有了深刻的理解,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

二、“说过程”,明晰与拓展思维

1.以示范教学法促进模仿式出声思维

示范教学法是有目的的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示范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出声思维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之前较少使用,需要教师亲身示范,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快速掌握正确方法。

例如,“时分秒”單元,判断“小明每天睡觉大约9分钟”是否正确,教师先示范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是这样想的,每天睡觉要从夜晚睡到第二天早上才起,睡了很久,而9分钟还不够吃一顿午餐的时间,睡觉肯定不够。我将已知的生活常识与睡觉这件事做个对比,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测量单位的填写和判断,学生往往知道答案,但是较难用语言清楚表达判断方法,而教师的示范,能够指引学生表达的技巧,和出声思维的要求。

2.师生角色互换,在提问中帮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

模仿完成出声思维较易,但独自进行具有逻辑性的出声思维较难,因此,在模仿练习后,教师应借助提问,帮助学生搭建出声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逐步沿着问题,练习出声思维。此过程,学生答,老师问,角色转换。

例如,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引导学生采用画“十字叉”的方法,确定相对位置,在辅导一学困生过程中,教师详细的给该生讲解了方法,该生在老师的讲解中找到了正确答案,通常教师会在此时停止辅导,以为学生已掌握方法。但是,教师继续进行了如下的追问:师:“你来讲一遍,怎么想?”学生沉默许久,不语。说明出声思维很困难,于是笔者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他。

师:“你先说一说,这道题的观测点是谁啊?”

生:“是花园”,过了一会儿才小声的说。

师:“所以要画谁的十字叉,找谁的东南西北呢?”

生:“画公园的。”他又停了一会儿,说道。

师:“对,太棒了!画完十字叉后,再怎么找到答案?”我指着他之前画的十字叉问道。他又沉默了很久,没说什么。

反思:上述问答过程说明,虽然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找到了答案,但单独思考或表达时较困难,原因是理解不透彻或者表达困难。

师:“你看这个十字叉,四个方向怎么确定的呀?”。学生还是沉默了很久,不说话。“上……”我留白让他说。

生:“上北”

师:“下……”

生:“下东”,他小声道。

反思:问答过程暴露了学生思维的问题点,即没有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础知识。从而,教师找到了辅导的突破点,有效促进了教学相长。另外,教师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表达与学习困难的学生,犹如搭建了出声思维的脚手架,降低了出声思维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出声思维有助于明晰学生思维,理解数学原理,培养数学素养,启发元认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嵇雅迪.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刘国权,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刘亚艳,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