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18-12-20 06:32谌建萍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乳头状颈部恶性

谌建萍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治疗后10年内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患者发病时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案是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1-2]。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3]。本次研究通过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图像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上预测甲状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2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79例;年龄26~54岁,平均(45.71±13.60)岁;病程 5~ 27个月,平均病程(13.29±3.05)个月;发生淋巴结转移77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151例。纳入标准: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首次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或者全部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年龄在18~65岁。排除标准:接受过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分娩期妇女。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指征:术前超声检查发现可疑淋巴结、直径>1 cm、甲状腺微小癌靠近或者突出于包膜。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标准。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均应用菲利普斯IU22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探头类型为L12-5探头。根据患者甲状腺条件对患者颈部及甲状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过程中统计患者甲状腺结节形状、大小、数量、边缘、内部回声、纵横比、钙化情况、内部血流情况、声晕情况。应用甲状腺图像报告及数据分析系统(TI-RADS)并综合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分级。操作过程严格按照临床标准[4]和由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操作。

1.2.2 TI-RADS分级标准及观察指标(1)TI-RADS分级标准[5]:包括TIRADS1级~TI-RADS6级。TI-RADS1级:甲状腺正常;TI-RADS2级:患者结节为良性,恶性可能性为0%;TI-RADS3级:患者结节可能为良性,恶性可能性<5%;TI-RADS4级:包括4a和4b,患者结节为可疑恶性结节,4a结节恶性可能性为 5%~ 10%,4b结节恶性可能性为10%~85%;TI-RADS5级:患者结节恶性可能性>85%;TI-RADS6级:患者活检确诊为恶性结节。(2)ROC曲线构建: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危险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方程构建ROC曲线,计算不同指标ROC曲线下的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响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内部回声、强回声晕、纵横比、结节形态、内部血流有无血流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性别、钙化情况、结节直径、TIRADS分级、边缘情况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见表1。

2.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钙化情况、结节直径、TI-RADS分级、边缘情况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2.3 不同指标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比较 将结节直径和TI-RADS分级相结合作为综合指标提高特异性时 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67),诊断效果最好,TI-RADS分级灵敏度为 85.30%,综合指标特异度为90.70%,见封三彩图4、表3。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患者70%左右,且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的淋巴结转移多位于颈部,临床上对于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无明确结论[6-7]。美国甲状腺学会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指南建议当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建议恶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从而对患者甲状腺体、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深入了解和预测[8];且有临床研究表示术前检出淋巴结转移效果方面,超声检查要优于临床医师触诊效果[9]。但我国对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影像特点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报道较少,未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

表1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响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表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不同指标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比较

本文结果显示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节超声影像特点为无强回声晕、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实性、结节周边或者内部有血流信号等,这与多项研究[10-11]结果基本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钙化情况、结节直径、TI-RADS分级、边缘情况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文将结节直径和TI-RADS分级相结合作为综合指标提高特异性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767,诊断效果最好,TIRADS分级灵敏度为85.30%,综合指标特异度为 90.70%。甲状腺乳头状癌内微钙化可能与 BRAF基因有关,而BRAF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这可能也是患者肿瘤中存在微钙化情况下发生颈部淋巴结节转移可能性更高的原因之一[12]。边缘不规则是提示肿瘤对周围组织侵袭性的重要指标,而边缘不规则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要高于边缘规则患者[13]。结节直径和TI-RADS分级结合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能与TI-RADS分级是将多个甲状腺乳头状癌影像特征整合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关,因此相对于多灶、微钙化等单一超声影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乳头状颈部恶性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