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30s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8-12-20 06:32李军芳赵国芳杨明磊何立峰董彩军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齿状染色肺癌

李军芳,赵国芳,杨明磊,何立峰,董彩军

基金项目:华美研究基金(2016HMKY05)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由于肺癌早期临床诊断方法特异性差、敏感度低,治疗过程又缺乏有效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动态监测指导治疗,因此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M 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度约为19~24个核苷酸,调控近60%的蛋白编码基因[1]。m iRNA-30s是miRNAs的重要组成部分,由5个进化保守成员组成,分别为 m iRNA-30a、miRNA-30b、m iRNA-30c、m iRNA-30d和 m iRNA-30e。研究显示 m iRNA-30s在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以及抗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对 miRNA-30s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1 miRNA-30s在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多项研究均显示 m iRNA-30s具有抑制肺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Kumarswamy等[2]把具有侵袭性的肺癌细胞系转染m iRNA-30a后,发现癌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同时Snai1的表达下降,E-cadherin的表达升高,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和m iRNA-30a表达呈正相关,随后他们结合生物信息学和萤光素酶载体等实验方法证实 Snai1可能是m iRNA-30a的靶基因。Fan等[3]研究肺癌细胞 95D上皮-间质转换过程发现,m iRNA-30a通过抑制Snail的表达,抑制EMT,进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入侵,结果与Kao等[4]研究相同。研究者体外研究发现,过表达的m iR-30a-5p通过抑制乳酸脱氨酶 A(LDHA)蛋白的表达,引起肺癌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抑制肺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和迁移[5-6]。其可能机制是糖酵解产生的乳酸造成局部酸性环境,促进肺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肺癌侵袭和转移。因此,得出乳酸脱氨酶 A(LDHA)是m iRNA-30a-5p在肺癌中的靶基因。

在A549和H23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miRNA-30b/c直接作用于Rab18,下调Rab18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值[7]。miRNA-30d则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负性调控核心蛋白的表达,实现抑制自噬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Kumar等[8]发现miRNA-30d通过与TP53的3’-UTR结合,直接负调控p53的表达与活性;研究发现抑制miRNA-30d表达可引起p53表达上调,同时通过调节p21、Gadd45a及Puma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衰老,诱导细胞凋亡。Wu等[9]则发现,miRNA-30d通过与核因子IB(NFIB)的3’-UTR结合直接负调控NFIB的表达与活性,抑制癌细胞的迁移和入侵。另外Wu等[10]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萤光素酶载体等方法发现miRNA-30e是抑制Ubc9的表达,发挥类似于抑癌因子的作用。

最近研究发现[11],miRNA-30s可直接作用肺癌微环境中 MMP19的转录和翻译,显著抑制MMP19的表达,而过表达的MMP19可刺激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同时也是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的因素。

2 m iRNA-30s在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

由于肺癌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被发现,等到出现咳嗽、咯血、气促及胸痛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Volinia等[12]通过对肺癌及与之对应的转移性淋巴结进行 miRNA微阵列分析研究,发现miRNA-30a/e和其它一些miRNA与肿瘤的进展具有良好的表征关系。提示miRNA可作为转移性癌基因靶标鉴定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13]。

肺癌经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15%[14],其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因此,成功、准确地对肺癌进行有效地判断其转移及预后对医生和患者有很大益处。miRNA-30a可直接激活原癌基因(BCL11A),而BCL11A的过度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5]。随后也有研究表明 miRNA-30a-5p的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转移及预后均具有相关性[5]。对于miRNA-30b和m iRNA-30c,有研究报道了它们的表达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TIs)作为一线药物治疗NSCLC的预测价值[16],结果表明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NA-30b和miRNA-30c表达均显著下调,且呈正相关;但miRNA-30c的表达明显高于miRNA-30b,提示KTIs作为一线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miRNA-30b和miRNA-30c的表达可以作为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物。Hu等[17]研究Ⅰ~Ⅲa期肺癌患者的血清发现,较长存活组与较短存活组间miRNA的相对表达量相差5倍,其中miRNA-1、miRNA-30d、miRNA-1、miRNA-486 和miRNA-499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可作为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也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转移及总体生存期,判断患者的预后。随后Silva等[18]分析了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miRNA-30e-3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中miRNA-30e-3p表达下降,miRNA-30e-3p的表达水平可以判定患者疾病的分期和评估手术的可能性。这表明血浆中miRNA-30e-3p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相关。

3 miRNA-30s对抗癌药物敏感性作用研究

已有研究证实miRNA-30s在肺癌的药物治疗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Kim等[19]和门万夫等[20]先后均研究了肺癌细胞对克唑替尼的耐药性,结果均表明miRNA-30a可以增强肺癌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减弱癌细胞的侵袭力,原因是miRNA-30a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另外门万夫还发现肺腺癌细胞对克唑替尼敏感性的增加还与过表达的miRNA-30a抑制癌细胞的自噬有关。无论其抑制机制是怎样,两项研究结果均表明miRNA-30a可抑制克唑替尼在治疗肺癌中的耐药性,对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Garofalo等[21]和Chen等[22]均研究了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机制,均发现下调肺癌细胞中的 miRNA-30b和 miRNA-30c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增加,促进细胞凋亡。前者结合生物信息学和萤光素酶载体等方法证实 BCL2-like11和APAF-1可能是miRNA的靶基因;后者发现抑制Dicer酶,肺癌细胞中miRNA-30b/c的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升,从而促进细胞凋亡。以上关于药物治疗肺癌产生的耐药机制和寻找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为患者和医生带来巨大受益。

综上所述,m iRNA-30s在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及耐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m iRNA-30s在肺癌中的功能及与多靶点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并不完整,需要系统性地描绘miRNA-30s对肺癌作用的信号传导的调控网络,这样能更系统直观地体现m iRNA-30s的作用机制,可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方法。尤其是在抗癌药物耐药方面的研究,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转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8-05-10

(本文编辑:陈志翔)

吴元元,毛琦,胡钊.成年人齿状突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见正文第1437页)

图1 齿状突基底部平扫,分别测量其冠状位、矢状位内外径

图2 左侧:在中央矢状面,首先定义四个点,分别以A、B、C、D标识。点A为腹侧与基底交界处。点B为中空螺钉尾端到达部位,点C为腹侧与基底交界处,点D为腹侧皮质中点,AB为中空拉力螺钉长度。角 、角 分别为螺钉与枢椎基底部和枢椎腹侧夹角。右侧:齿状突高度:齿状突尖至齿突基底部的垂直距离,为中央冠状位上通过齿突尖与齿状突基底部水平线间距离(H1)。枢椎总高度:齿状突尖至枢椎基底的垂直距离,为中央冠状位上通过齿突尖与枢椎基底部水平线间距离(H2)

图3 齿体角(角1)为正中矢状面上齿状突与枢椎体正中线夹角。枢椎体后倾角(角2)为正中矢状面上枢椎体正中线与基地部垂线夹角。KL、IJ为经过齿状突的平行线,EF、AB为通过枢椎体的平行线

谌建萍.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正文第1444页)

图4 结节直径和TI-RADS分级相结合构建 曲线

唐梦君,陈美琴,胡望远.全身炎症反应指标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预后关系的分析(见正文第1446页)

图5 放疗前不同 NLR水平食管癌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6 放疗前不同 PLR水平食管癌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7 放疗前不同 LMR水平食管癌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陈良,陈振东,赵亦军,等.早期肝癌3.0T 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见正文第1501页)

图1 男,56岁,肝硬化10余年,CT发现右肝后上段小病灶,无法确定性质。a:T2W I呈高信号,周围见低信号环包绕;b:DW I呈明显高信号;c:动脉期显著强化;d:延迟期病灶呈低信号,周围见高信号假包膜

石俊华,马晨霞,来蕾.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见正文第1506页)

图2 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三种分型超声图片注:A为片状回声型,B为结节(或)肿块型,C为弥散型

余晶晶,杨育生,郑江江,等.NapsinA、CK7、P504S、CD10及TFE3联合应用在乳头状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见正文第1521页)

图3 PRCC乳头状结构,乳头轴心可见泡沫细胞(HE 染色,×100)

图 4 P504S(Envision 法,×100)

图 5 CD10(Envision 法,×100)

王敏,虞继红,贺吉,等.不同固定液在细胞蜡块技术中的应用

(见正文第1523页)

图6 12%甲醛固定(HE染色,×400)

图7 95%的乙醇固定(HE染色,×400)

图 8 12%甲醛固定 CA125(免疫组化染色,×200)

图 9 12%甲醛固定 wT-1(免疫组化染色,×200)

图10 95%乙醇固定CA125(免疫组化染色,×200)

图 11 95%乙醇固定 w T-1(免疫组化染色,×200)

猜你喜欢
齿状染色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三种不同脂肪染色方法的比较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