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2018-12-20 08:44罗德文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兴趣

罗德文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它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进行培养,因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以生活实际为基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探究课题,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积极性是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创设贴切的、生活化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创设适宜的探究情景,能够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对课题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精心设计; 教学方法; 兴趣

一、以情明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倾注情感的融化能够提高课题教学质量。如《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节课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了一些先进人物的幻灯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先进人物的社会责任感,明白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懂得应该从现在做起,努力完成学业,时刻为承担社会的责任而准备。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教学中,可以列举一两个社会现象,表现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同时,把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前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通过居住条件、生活环境、饮食条件、生活用品等方面进行对比。再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表达真情实感。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活跃课题气氛,又提高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热情。

二、知识联系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生在刚刚开始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教育的时候,往往觉得这些知识是简单的说教,与生活无关。有这种错误的思想,学生很难再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兴趣。那么,教师要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就要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道德与法治知识真正达到塑造人的目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开调查采访,开阔学生的视野;请进来,即是根据课题的需要,请相关的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本理论的追求欲和发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大大提高。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的固有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接班人。

三、进行情景创设,将情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新课改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落后观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到底与法治教育时,应该注重对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情感完全投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知识,感悟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四、进行情景创设,将情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校需要,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如果脱离学生自己的生活讲品德,则他们得到的仅是“关于品德的知识,是枯萎的品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道德与法治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因而,课堂教学能真正体现出尊重与关怀、快乐与有趣,顺应他们的个性,依据他们的内需,让他们在玩中学,乐中悟。这样生活中的道德就能让他们快乐地接受,教育的活动就会有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五、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

情景教学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选择,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点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将所学内容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入的融入课堂学习中,有利于昂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教师要对理解深刻、表演到位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表扬,甚至可以给一些物质奖励,从而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良性竞争,让学生在激励中进步;反而言之,对于准备不充分、态度不认真的小组也要适当批评,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找到自身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總之,在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中,教师应准确理解和把握有效教学情景的含义和类型,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境之间和谐互动。这样,做到了“境”与“理”的统一,在情景之中蕴含着“理”,通过交互共振,使师生“共同成长”。由此可见,整个政治课情景教学过程的核心正是课堂教学试图由教学信息流的单向输出到双向反馈,由心理活动的无意识认知接收到情绪的有意识感知体验,由情感的被动响应到相互交流的转变过程。这样的过程,将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赵爱玲.浅谈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法律知识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8(01):183.

[2] 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兴趣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