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影响

2018-12-21 11:19黄国忠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

黄国忠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予以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予以常规激光治疗的为对照组,而在此基础上联合VEGF抑制剂治疗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MT、RNV及血浆VEGF水平下降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予以激光联合VEGF抑制剂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力问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EGF抑制剂;激光治疗;视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83-02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当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代谢异常,若机体组织器官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患者眼部神经、血管及组织微循环异变,从而使得患者眼部视力功能及营养损坏[1]。该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眼部黄斑水肿、血斑点、视力下降及硬性渗出等,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针对该病治疗方法有药物、光凝及玻璃体切割术等,但何种治疗方案效果更佳未有统一标准。为此,该文研究对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予以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经眼部、视力及眼压等检查均被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均属于增殖前期类型视网膜病变,并将合并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对该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均排除在外,并告知患者该次研究知情权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率为17:14,年龄为46~78岁,平均(56.38±5.37)岁,糖尿病程为2~16岁,平均(7.38±2.38)年,视网膜病变位置为:有10例为右侧,12例为左侧,9例为双侧;而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率为15:16,年龄为45~80年,平均(57.32±5.07)岁,糖尿病程为3~15年,平均(8.37±3.14)年,视网膜病变位置为:有12例为右侧,11例为左侧,8例为双侧,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及病变位置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予以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先将激光器各种参数设置调好,如光斑直径、曝光时长以及能量分别设置为100~300 μm、0.1~0.2 s及200~400 mW,而光斑反应在灌注区为2级,无灌注区域为3级,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且将视网膜镜安装好,并进行视网膜中周部光凝处理,然后再根据患者病变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参数设置及激光法治疗,若患者视网膜出现大量出血症状应先吸收后再进行补光凝,若患者为黄斑水肿者应先对黄斑部进行格子样光凝,其能量、曝光时间以及光斑大小的参数设置为50~100 mW、0.1~0.15 s及100~200 μm;而观察组患者联合VEGF抑制剂治疗,该药物治疗应于激光治疗前1周进行,先提前3 d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03148)4次/d,1~2滴/次;3 d后,予以患者仰卧位,先使用1~2滴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03352)进行表面麻醉,再将0.5 mg/0.05 mL雷珠单抗(注册证号S20140003)通过注射器并于颞下距角膜缘4.0 mm处的睫状体巩膜面,进针玻璃体腔中并缓慢注液,注射完毕后使用医用无菌湿棉签压住2~3 min注射点,最后予以1~2滴氧氟沙星眼膏(国药准字H10940177)进行包眼;1周后予以患者激光治疗,方法、参数调整及疗程均与对照组同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CMT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①显效:患者水肿、视网膜漏渗消失,其视力清晰度检测提高3行以上,CMT为240~280 μm之间;②有效:患者症状缓解,视力清晰度提高1~2行,CMT为281~380 μm之间;③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反而加重,且CMT小于381 μm,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此外,还观察了两组患者CMT、RNV及血浆VEGF水平及治疗后BCVA情况[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数值使用t检验,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NV、CMT及血浆VEGF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NV、CMT及血浆VEGF水平均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NV、CMT及血浆VEGF下降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分为两种类型:增殖性或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中增殖性病变因视网膜损伤刺激新生血管生长,从而引起纤维增生或视网膜脱离,若新生血管长入玻璃体还引起出血,不仅使患者视力下降还可能导致患者失明[3-4]。激光治疗为临床常见的光凝治疗法,是当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该技术通过激光照射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减少外层视网膜的耗氧量、及视网膜小动脉收缩,可有效地减少黄斑水肿症状,还使新生血管退化可防止其继续再生,从而降低了眼部组织被破坏的风险[5]。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片段抗体,可抑制多个VEGF,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该文观察组患者予以两组治疗相联合,通过前期3 d先予以患者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可有效地预防感染问题;再予以VEGF抑制剂—雷珠单抗,可阻止患者眼部新生血管生长,从而减少渗出及减轻水肿的症状,另外,该药效可穿透视网膜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挥较强亚型亲和力特性,从而干扰受体的结合;经过1周治疗后再予以激光治疗,可弥补激光治疗的不足。该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联合VEGF抑制剂,可封闭黄斑区渗漏血管,通过渗透压作用减轻水肿,并提高患者眼部组织氧气的利用率从而促使细胞新陈代谢,以促使视网膜中心厚度(CMT)、新生血管渗漏面积(RNV)及血浆VEGF水平的改善。该文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RNV、CMT及血浆VEGF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予以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治疗,可改善患者视网膜厚度及新生血管渗漏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视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铭,朱晶.明睛合剂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VEGF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249-1252.

[2] 黄黎黎,宋愈,朱妍.抗VEGF联合视网膜光凝在治疗PDR中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278-280.

[3] 王水纯.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6):91-93.

[4] 郑晖,杨秀霞,刘苹苹,等.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3.

[5] 周伟雄,刘照耀.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234-237.

(收稿日期:2018-06-19)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
眼睛的激光治疗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阻生牙拔除术中开展水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