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018-12-23 23:32张弘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微金融机构信用

文/张弘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首先,什么是小微企业?根据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来看,我国的小微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再根据企业人数、 收入、总资产等指标进行制定。总的来说,小微企业作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这类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寿命过短导致外界很难了解到它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这也是小微企业信誉等级低的原因。另外,缺乏专利保护导致有创新的技术或经营模式被他人模仿,这些都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1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小微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受我国传统体制的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很不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缺口较大。大多数企业认为在融资方面比较困难,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仅占20%多,很多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多数企业表示缺乏流动资金,在当前企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中,资金是最大的问题。二是融资渠道不畅通。小微企业的实际融资渠道中,一半的企业是向亲朋好友筹集资金,有些企业向银行筹集资金,在银行筹资的小微企业中,有半数企业是业主个人以“消费贷款”的方式获得的资金。有的企业向担保公司或其他企业借款,极小部分企业进行典当融资或风险投资,但没有企业选择股票或债券上市来融资。

2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有关扶持政策覆盖率低

我国近年来十分看重中小微企业的成长,但在我们发现政策的具体指向多是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等某些群体有效,没有惠及所有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现状决定了其既得不到有关基金的支持,也得不到风险投资的青睐。由此我们可以看的出,当前,政府颁布的针对特定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等有关政策,根本不能化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2.2 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制约

从种种数据上看,商业银行颁布的信贷政策,更扶持大中型企业,而不是小微企业。尽管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小微企业贷款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不良贷款率高等局限性致使其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所以,当前大多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定位不高,通常只把它作为商业银行的填补型信贷产品。

2.3 民间融资比例大、风险高

我国民间资本非常充实,尤其是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区域,民间借贷市场很活跃。民间融资解决小微企业各个方面的困难,但大多是地下状态的民间融资,由于缺必法律制约和社会监管,存在很大的风险。

2.4 融资成本高

在接受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的时候,银行大多是站在自身信贷资金是否安全以及经济收益的角度思考。所以,对小微企业一般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这就迫使小微企业不得不支出大量费用,在利率政策上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的利率比基准利率高出23%以上甚至更高,这给小微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利息费用。除了这些,小微企业还要承担各种费用。

3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3.1 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我国小微企业想通过正当途径得到资金支持,当前只能依靠银行进行贷款。由于企业想通过直接融资的方法来获取资金有很大难度,债券融资市场长期被国有大型企业占据,小微企业很难进入。而民营金融机构的态度虽然很积极,但在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时,受到监管部门的控制,从而在为小微企业供给相关产品时被阻碍。因此融资渠道少是阻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2 社会信用和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信用对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种固定资产,金融机构在对企业信用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满足这些企业的的需求。担保系统的不健全同样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在我国为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不多,而在这些机构中以获利为目的的占大多数,所以它在为企业提供担保时不但门槛高,而且贷款的额度也很小,很难满足企业现实需要。

3.3 政府扶持方面的不足

排除上述因素外,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足,大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立法规范,还没把小微企业当作特殊的服务对象对待。因为当前金融法制不健全,小微企业贷款呈现市场性或信用风险时,法律执行水平低,不能很好地保护对银行债权,小微企业经常出现逃避银行债务的情况。但银行内部却对贷款签批人的追责非常严厉。因此更加大了金融机构,尤其是主办人员对小微企业的恐慌。

第二,完整性的政策扶持体系缺乏。由于缺乏完整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还没有针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制度规章,把大小企业笼统对待,大量信贷资金都流入了大中型企业,束缚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成长,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第三,资信调查体系发展缓慢。我国征信系统建设滞后同样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另一原因。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短板。

3.4 商业银行放贷难

文中分析过小微企业融资途径以向银行贷款为主,但现实情况是小微企业向银行借款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我国的小微企业一般财务不规范,报表较少披露或披露可信度较低,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经营效益不稳定。一旦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或者行业政策调整,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银行业的信贷资金安全。

4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4.1 优化融资环境

一是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增加融资渠道。政府要大力操纵民间投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构建政府和企业联动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实力。提高小微企业自己的能力,使其处在主体位置,利用小微企业之间互帮互助解决其融资难题,促成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是建立和健全中小金融机构。具体措施有,增加商业银行在各乡镇的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供给;引进竞争机制,来减少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建立民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因为其规模不大,更能掌握本地经济情况。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区域化经营并且有较完善的保障机制,为本地小微企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撑。

三是建立专门的征信机制。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应针对小微企业建立专门的信用征信机制。第一,国家可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和各行业在各银行的信用数据库,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用系统,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第二,以信用系统为基础建立信用互动平台,该平台能由银行、客户和其它机构组织等对有关企业的信用、奖惩以及评价进行自由发布。第三,应加强监管并适度曝光企业经营者的不良信用记录,让小微企业主注重自身信用问题,能够使企业拥有良好的信用文化,还能使信贷部门全面了解到小型企业的各种信息,从而高效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以及贷款风险。

4.2 深化改革商业银行信贷制度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分支机构较少和资本量不足,因此很难吸引到大型优质客户,因此应该将目标客户锁定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能够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更好的为小微企业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中小金融机构应该依据小微企业的贷款特征调节贷款程序,减化繁琐的审批程序来缩短审批时间,扩大信贷人员的权力范围,对于企业的资金需求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第二,开发适合小微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以便更好的为小微企业服务。第三,提高贷款的收回率,加深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优质诚信客户。

4.3 改革信贷管理办法

深化改革相关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必须做的两个事增强风险意识,有效提高贷款成功率,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调整利率范围,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例,增加金融机构的收益。加强机制方面的建设,完善风险机制,在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的同时也要建立一个约束机制,保障贷款的成功率,在审核贷款申请时,要深入分析风险收益率,尽可能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在保障金融机构收益的同时,增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撑力度。

4.4 全面增强小微信贷服务模式

第一,设置专业化的经营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对级别比较复杂的大银行建立分权体制下的小微企业部门很有必要,这不仅是小微金融服务的本身特点决定的,也是银行管理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向,是实行专业化商业模式的方法。

第二,创建小微金融特有的奖励机制。若采用与其他机构相同的奖励机制,客户经理则需上报很多贷后查验管理,这会极大限制了小微客户经理分配业务的时间,从而影响整个业务进行的效率。只有在业务进行和管理中给小微企业客户经理足够的自主权,并辅以适当的奖励机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能极大的调动起小微企业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小微金融机构信用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小微企业借款人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