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警惕低温烫伤

2018-12-26 03:24影墨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热源物品低温

○影墨

在寒冷的冬季,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等深受大家宠爱,其中暖宝宝因其使用简便隐蔽,更是得到了很多爱美女性的青睐,成为“贴身保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的贪暖可能会导致低温烫伤,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瘫痪病人等对热源不敏感的人群,切不可因小失大。

♠低温咋也会烫伤

随着近年来因冬季取暖而发生的低温烫伤事件日益增多,低温烫伤也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人们不禁会疑惑,低温咋还会烫伤?

大多数取暖物品的温度虽然保持在可忍受甚至感觉较舒适的范围内,但长时间接触仍可导致烫伤。研究发现:接触70度的温度只需持续一分钟,皮肤就会被烫伤;接触近60度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会导致烫伤;如果持续接触40余度的热源6小时,同样也可引起皮肤不可逆性的烫伤。

低温烫伤如同“慢火炖肉”,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渐进性损害,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致使热量蓄积在接触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等而发生烫伤。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有所不同,创面的疼痛感并不明显,仅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等现象。烫伤面积看起来也较小,但可不要被这种表象所欺骗了,实际上可能是深度烫伤,不仅皮肤表层严重受损,有的时候可能伤及皮下脂肪层甚至肌肉层,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后果。

♠不敏感者更须当心

低温烫伤一般好发于老年人、婴幼儿、糖尿病患者、瘫痪病人等对热源不敏感的人群。

老年人皮肤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无论是温度感觉和调节功能,还是对外保护作用和再生机能都在降低或减弱。因此老年人对低温刺激反应较低,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

婴幼儿皮肤较为娇嫩且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长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损伤血管神经等,对热的敏感性下降,无法正确的感知温度甚至发生烫伤也不自知。

瘫痪病人等因其无法自理,取暖时对热不敏感,且长时间保持不动无法自我改变取暖部位,从而造成低温烫伤。

上述人群使用取暖物品时,无论自己还是家人都需格外注意。

此外,还有一些爱美女性等也是高发人群。为了冬季的美丽动人不显臃肿而穿的较少,然后到处贴保暖贴,长时间的热力作用于同一个部位,是非常容易引起皮肤低温烫伤的。保暖贴一般利用化学反应来进行产热,质量较差的保暖贴很有可能会发生烫伤事故。

♠远离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的过程犹如温水煮青蛙,烫伤发生时不易及时察觉,想要避免低温烫伤关键在于提前预防。首先控制好温度,因为温度越高造成烫伤所需的时间越短。一方面可直接调低取暖物品的温度(如电热毯调成低热档等),另一方面取暖物品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如热水袋裹一层毛巾、暖宝宝贴在衣服上等);其次需控制好时间,避免长时间的接触同一部位,更不可在熟睡时使用接触类取暖物品;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尽量避免使用暖宝宝之类的取暖物品,通过多穿衣物保暖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由于作用时间较长,热力作用渗透较深,创面一般都比较深,传统的冷敷等已无明显效果,保护创面不要污染并立即就医才是最重要的。切忌使用酱油或是牙膏涂抹烫伤处等方法,一方面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另一方面干扰医师对烫伤程度的判断。创面深且严重的低温烫伤,一般通过局部换药等保守治疗很难治愈,必要时须采用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热源物品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称物品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压气机叶片MPAW堆焊的热源参数模拟仿真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