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2018-12-26 09:16季晓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意义初中语文

季晓勇

摘要:本文从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原因、措施以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原因;措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6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可见,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笔者就对加强语文朗读教学展开研究。

一、加强语文朗读教学的原因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范读极少,朗读指导存在许多不当之处。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教师的语调、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地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

二、加强朗读教学的措施

1. 做好朗读示范

备课先备“读”,教师读得好,指导才得法。读出“味”来,“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

2. 正确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朗读的语调要自然,声量要合宜,少用大声齐读,以免影响隔壁班的同学上课。

朗读时一句一句地读,要扩张视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读。要读出标点符号来:惊叹号的读法与问号有别,句号读法与逗号不同。

要指导学生各类型句子的读法,如陈述句声调要平,疑问句声调由低而高,祈求句声调要缓,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叹句慢而沉重。

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壮的、悲哀的、激昂的、凄凉的等不同的文情,应以不同情感的语调朗读。

朗读诗句特别要注意节奏,如“故人—具—鸡黍”“岐王—宅里—寻常—见”,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故人—具鸡黍,岐王宅里—寻常见”。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里的“谁”“最可爱”都应该读重音。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

3. 把握朗读训练的程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于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傳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4. 丰富朗读的训练方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

三、加强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还可以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另外,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会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应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意义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有意义的一天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