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构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课堂

2018-12-26 09:16赵保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

赵保东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单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师讲解过多,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只懂得死记硬背,不具备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将分析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提出发展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开展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80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探索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背多分”式的学习模式。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目标,可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探究性学习模式仍然存在一些瑕疵。因此,只有不断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完善,才能使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堂的统治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并且缺乏自我意识。尽管有的教师尝试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可是因为放不下自己“师道尊严”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压力下只能随声附和,导致探究性学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开展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自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全身心地走到学生中,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实现思维的活跃和自主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探究性学习提供思想和环境的保证,真正使其感受到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质量,享受成功的愉悦。

二、巧设探究问题

要想让学生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就要创设好问题,因为它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虽然历史性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众说纷纭的特点,但这既是它的缺点又是它的可取之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最好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发现不同學生的差异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指责,要使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范围,不能过于深奥,必须是那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探索就能得出的问题。

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历史课本是没有情感体验的书本,课堂教学是唯一一个将历史课本与学生联系起来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更多的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习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在课堂进行图片、视频、音效的播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引导学生鉴古赏今,分析反思抗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分析当时的中国国情,从而探讨当今的国际形式,珍惜当下,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性思维学习,可见,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实现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沟通合作

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很有限,他们的见识还不是很广,因此,要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探究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跟别人沟通交流,最后将每个人的想法概括总结,这样的探究学习才不会片面,更避免了以偏概全。例如,在“秦统一中国”这一课的教学中,提出“为什么是秦最终统一了中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小组内人员沟通交流,一起探讨。小组内可以从外交政策、经济、法律等几个方面总结答案,可能有的同学就会想到秦采用的军功受爵制度,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秦远交近攻的策略等,每个同学的答案都是片面的,这时就需要合作,将彼此的想法互相交流,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五、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疑问,那么解决问题、激发思维、提高能力就无从谈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知识比较单调,并且内容相对固定,师生都会片面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知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时,应当重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提问,哪怕问题非常幼稚也无妨,目的在于保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并能够大胆提出个性化的观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和探究者。一般而言,教师的问题可以逐步深入,还可以假设问题。比如,“假如没有明清两朝,就不会有闭关锁国了吗?”“如果不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吗?”“如果没有近代的对外战争,中国就会永远维持封建主义社会吗?”这些假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热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获得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和应用,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

六、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利用flash技术进行图片、语音和小视频的穿插,利用画面、语音、视频等各种可以利用到的手段刺激学生的情绪,带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开拓性学习思维教学,充分利用所有能够合理利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在积极投身到学习的探索和研究中达到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合作沟通,颠覆传统模式下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同时要强调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总是得出一个固有的结论,在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让这个传统的学科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
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