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并交通性脑积水临床治疗

2018-12-27 01:35李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脑积水颅骨分流

李鹏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创伤,随着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近年来颅脑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临床主要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早期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缓解颅高压,降低脑疝发生率。从另一方面来说,减压术的实施导致患者颅脑缺损,对颅腔正常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康复。外伤性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致残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及临床预后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本研究探讨分期行脑积水分流与颅骨修补手术治疗DC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本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1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9.53±3.68)岁,损伤部位:左侧19例、右侧16例、双侧6例,男25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9.70±3.54)岁,损伤部位:左侧20例、右侧16例、双侧5例,男24例、女17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先行颅骨修补术,术后1个月内再行脑积水分流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行脑积水分流术,于术后1个月内再行颅骨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具体实施步骤:(1)脑积水分流术:首先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于腰椎穿刺点作一切口,约5 mm,进针4~5 cm直至出现落空感,而后退出针芯。沿穿刺针套管方向在椎管腰大池4~5 cm处置入分流管,直至脑脊液流出,持续进针约5 cm,而后拔出穿刺针。于穿刺点水平线髂嵴处作一切口,约3 cm,应用皮下隧道通条进行辅助,在其引导下将腰穿分流管置入此切口。另外,于腹直肌旁作一切口,约5 cm,打开腹膜后将末端分流管置入盆腔,约20 cm。经皮下隧道通条将腹侧分流管置入髂棘处切口内,将可调压阀门与分流管相连接,妥善固定。逐层对皮肤切口进行缝合,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2)颅骨修补术: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实施覆盖法修补术,根据患者额骨形态、大小裁剪钛网,并进行手工塑形,直至与缺损部位相符。对裁剪、塑形后钛网修补边缘进行打磨直至光滑,并将其置于骨窗处。采用配套自攻钛钉进行妥善固定,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于术后1~2 d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颅骨修补术、脑积水分流术手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将两组发热感染、分流管堵塞、分流过度、硬膜下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GO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

两组颅骨修补术、脑积水分流术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与对照组的9.76%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2。

2.3 治疗前、后GOS、GCS评分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GO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OS、GCS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表3。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术后很容易发生交通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一旦发生直接影响颅脑损伤手术效果[4-5]。去骨瓣减压术后大气压可通过头皮压迫脑皮层,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移位、变形等改变,对脑脊液、脑血液循环造成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大气压的形成还可压迫大脑浅静脉,在一定程度上增高失状窦压力,进而对脑脊液回收产生抑制,减少脑脊液的回收[6]。因此,对该类患者而言,提高手术效果、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积极进行有效干预,对保障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7-9]。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min)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3 治疗前、后GOS、GCS评分对比

颅骨修补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多用于解决去骨瓣术后脑脊液循环异常、脑组织无保护、功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10]。去骨瓣术后早期硬脑膜、纤维组织尚不完整,术中分离难度较高,操作不当很容易损伤分离组织,导致脑积水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术后感染、皮下积液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11]。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多提倡将颅骨修补手术最佳时间定为颅脑损伤后3~6个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颅骨修补术、脑积水分流术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与对照组的9.76%相比明显更低,P<0.05,提示研究组手术方式能更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手术效果,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12]。脑积水分流术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颅内高压,解除脑积水,对脑疝起到良好预防作用。与同期手术相比,分期行颅骨修补术、脑积水分流术效果更理想,可最大限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性有保障,但关于分期手术两种手术实施顺序当前临床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GO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OS、GCS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提示研究组术式可有效减轻患者颅脑神经系统损伤,进一步改善其临床预后。脑积水分流术的实施可防止皮肤与硬脑膜发生粘连,有利于组织分离,早期分流可从根本上防止死腔的形成,降低术后硬膜外血肿、感染、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并为后期颅骨修补术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13-14]。

综上所述,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而言,按脑积水分流术、颅骨修补术的顺序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更理想,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颅脑神经系统损害、提高手术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脑积水颅骨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NSA架构分流模式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