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助力家园深度合作

2018-12-27 01:05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邬佩华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亲子家园幼儿园

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邬佩华

亲子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形式,它不仅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建立亲子教育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我园围绕“共建、共创、共融”三部曲来组建亲子快乐联盟、开发亲子特色项目、分享亲子美好时光,以此助力家园深度合作,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一、共建——组建亲子快乐联盟

亲子活动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活动,即幼儿、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的交流互动。经观察,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园缺少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存在着单项式交流的现象。我园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制订便于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并通过“招、商、引、咨”四步策略来组建亲子快乐联盟,鼓励家长参与策划活动,拓展家园合作空间,增强家园合作意识。

1.招

开学初教师利用家访时间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并发放“家园合作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以及参与策划、组织活动的兴趣,以便充分了解家长的资源与需求。随后,我们根据调查的结果,招募亲子活动志愿者和指导者,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

“招贤纳士”的举措不仅把自主权还给了家长,使他们成为亲子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引导者,而且还让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了一种归属感。

2.商

亲子活动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家园合作形式,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会把活动主题与教育目标向家长公布,并集思广益,共同商议适合本班孩子的亲子活动内容。如大班“我毕业啦”这个活动就是由班上教师与家长商议后开展的。经商量,有的家长负责布置活动场地,有的家长准备活动材料,还有的家长发挥特长为孩子们精心打扮。这种以孩子当先、家长为主的商讨形式,恰到好处地促使家长成为孩子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陪伴者。

3.引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号召者、互动者,更应该是家长和孩子的引路人。活动前,教师引领家长了解活动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家长志愿者或指导者进行幼儿园的教学或游戏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幼儿教育的共鸣,从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家园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互动性。

4.咨

亲子活动进行时,我园建立多形式的咨询服务平台。如:建立“亲子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玩法规则、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促进方式、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改进策略”等平台,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共享教育信息,携手共同进步。

二、共创——开发亲子特色项目

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家园合作”多次提到:“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我园亲子特色项目的开发正是给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家长创设了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条件,给教师提供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时机,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化为合作者、参与者、实践者,从而发挥教育的最佳效果。

项目一:亲子伴读

九月开学季,为了缓解小班新生的入园焦虑,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开发了亲子伴读特色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幼儿园,来到“娃娃家”喂娃娃吃饭;走到“搭建王国”兴趣盎然地搭房子;踏进“快乐书吧”认真愉悦地看图书……

通过“梯度适应”的亲子伴读活动,家长们纷纷表示对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有了全面了解,愿意与教师携手助推幼儿成长,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肯定我园的办园理念。

项目二:亲子社团

开展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委员会提出了“亲子社团”的设想,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家长都支持并希望能多组织社团活动。基于家长与孩子的需求,亲子社团结合幼儿园的数学特色课程和班级实际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三个社团:思维数学组、户外运动组、艺术创作组,每组一名组长,而组长是根据家长的特长,民主推选出来的。在亲子社团建立初期,是以教师为主导,三个组长引导班里家长、孩子自主选择并参与小组活动(如图)。

亲子社团结构图

伴随活动的深入和家长、孩子的喜好,组建的“亲子联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园本课程开展主题式活动,制订了亲子社团活动清单(详见下表)。这样既满足了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社团活动的需求,又能使家长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增进家园深入交流。

亲子社团活动清单(列举)

亲子社团项目不仅加深了家长、孩子、教师的感情,还有效推进了家园深度合作。

项目三:亲子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游戏是幼儿最爱的基本活动。”而亲子游戏不仅是孩子玩耍的一种形式,也是家长与孩子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园定于每月的15日是“亲子游戏日”,让孩子、家长在游戏中乐此不疲,体验乐趣。比如,“小医院”里孩子扮演“医生”,家长则是“病人”由孩子照顾着喂药、吃饭。在游戏中,体验了父母的辛劳,增进亲子感情。可见,“亲子游戏日”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还为家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项目四:成长助教团

成长助教团有别于家长助教,它更强调互动与合作,教师和家长都是活动的发动者,家园共同策划活动、设计方案、实施内容。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来自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和疑惑,通过与专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依托成长助教团,形成丰富的、以家长为主的教育活动。如我园大班年龄段开展的军事主题就是在孩子的兴趣需求基础上产生的,班里的海军家长与教师共同设计了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尊重孩子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优势。成长助教团的建立,拓展了孩子学习、生活、游戏的空间与资源,为家园深度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三、共融——分享亲子美好时光

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争相分享、掌声阵阵,这是培训?或是教研?不是,都不是。这是我们在分享美好时光呢!每次亲子活动后,我们都会邀请有空的家长聚集一堂,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促进亲子互动,引发家园深度合力,让亲子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被动→主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写下了自己参与亲子活动时最鲜活的感受与想法,在教师的盛情邀请下,家长们从扭扭捏捏、被动地分享到后来主动要求说说活动中的点滴感悟。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趣味式分享互动环节,融洽了亲子关系,为我园今后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宝贵建议,进一步提高家园的有效合作及整体效应。

2.激动→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所以教师充分利用亲子互动,以文字、照片、视频、家长问卷等形式,将互动效果有效放大,让活动反思深入化。比如亲子共玩的自主游戏结束后,教师播放部分片段请家长欣赏,欢欢妈妈在欣赏的过程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以前还没发现她的坚持性这么好,谢谢老师记录的美好瞬间!”小右爸爸说:“我就知道儿子是很勇敢的,木梯都能爬上去。”通过这样的美好时光,家长之间交流育儿心得,教师深入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也为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果教师、家长、孩子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小点,那么亲子活动便是将这些“点”串联起来的一根“线”。因此,我园以亲子活动为抓手,为家园深度合作架构坚实的桥梁,共同见证孩子富有个性地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亲子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