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戏剧天性 彰显游戏精神
——以《丑小鸭》为例研戏剧主题活动优化思路

2018-12-27 01:05南京市石鼓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张赤华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丑小鸭戏剧绘本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张赤华

我园开展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研究多年,老师们积累了一些设计与组织幼儿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的经验。在戏剧主题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体验不同的戏剧工作,整合并提升与主题相关的戏剧经验,以全班人人参与表演的形式在戏剧节上汇报、展示主题成果。

但是,在戏剧节前夕,有的班级仍存在为表演而突击排练的现象,有的老师对如何以游戏化理念引领戏剧课程实践感到困惑。为此,我们以绘本《丑小鸭》为例,组织了“放飞戏剧天性彰显游戏精神”的教研活动。

一、绘本对对碰:在解读中感悟故事内涵

1.火眼金睛找异同。首先,主持人以PPT呈现了安徒生童话和新绘本故事《丑小鸭》的内容,请老师们找出两个版本的异同。通过观察、交流,大家发现两个版本故事的主题、角色、场景基本一致,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见下表)。

丑小鸭安徒生童话期望被接纳、被爱,最初自卑、逃避,后来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角色特点鸭妈妈迫于压力,放弃丑小鸭。新绘本故事一直被家人接纳,向往美好,机智勇敢,不懈追求。爱护丑小鸭,无私又伟大。美丽,丑小鸭的父母。爱丑小鸭。嘲笑丑小鸭外形。美丽,丑小鸭的族类。排挤、欺负丑小鸭。排挤、欺负丑小鸭。天 鹅小 鸭母 鸡……情节主题丑小鸭受排挤、受欺负,被迫流浪和逃亡;身处逆境,产生自我意识;离开农家小院,追求美好生活,获得成功。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理想。丑小鸭在鸭妈妈关心下快乐成长;追赶天鹅,迷路遇险,思念家人;离开农家小院,积极努力,获得成功。同安徒生童话;弱化“欺侮”,弘扬“爱”的情感。

2.对话理论深解读。随后,老师们分成两组,A组从“需要层次论”视角审议故事;B组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解读故事价值。

A组以下图呈现了他们的思考:

B组以下表呈现了他们的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绘本《丑小鸭》中的渗透健康 社会 科学 语言 艺术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视线单独活动,不跟陌生人走;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安全感、信任感、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不欺负弱小;关心尊重他人,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相同与不同);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如一年四季按春夏秋冬轮回……)听与说、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与欣赏、艺术表现与创造……

绘本对对碰,让教师对绘本的情感、内容、角色、价值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智力大冲浪:在研讨中优化实践思路

接着,主持人抛出一组问题,请老师们结合实践研讨。

1.聚焦话题研思路。在讨论“戏剧主题活动为什么要‘放飞戏剧天性彰显游戏精神’?”时,老师们认识到:这是践行《指南》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体现;能让主题实施的过程更有趣,更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尊重幼儿的天性,结合主题开展一系列戏剧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那么主题背景下的戏剧游戏可从哪些维度展开呢?

教师A:游戏内容可以表现主题故事中的角色、场景、情节等。

教师B:游戏形式可以分为专门性游戏(根据需要设计系列化游戏,循序渐进提升表现力)与渗透性游戏(融入具体教育活动、一日生活各环节)。

教师C:游戏类型可以分为肢体游戏(以动作模拟为核心)、声音游戏(以提高语言表现力为核心)、装扮游戏(以装扮角色、舞台类DIY游戏为核心)。

……

2.结合实践思策略。在研讨“能吸引幼儿参与的戏剧游戏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时,借鉴《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的观点,教师们结合实践,畅所欲言:

教师A:挑战与成功永远是激动人心的追求。首先,要设定明确、有趣、适宜、有挑战性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教师B: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要设计好玩、有限制性的规则,为幼儿实现游戏的目标做出明确、有趣的限制,将实现目标的路径的决定权交给幼儿,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策略性思维。

教师C:要关注及时、适宜、富有激励性的反馈,引导幼儿及时反思和调整策略,给幼儿为实现目标而坚持努力的动力和方法。

教师D:要重视自愿、有积极性的参与。游戏规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面向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认可和理解规则的前提下,自愿、快乐地参与游戏……

智力大冲浪,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主题背景下戏剧游戏研究的价值、思路和方法。

三、快乐大本营:在体验中放飞戏剧梦想

随后,主持人请老师们分成三组,以《丑小鸭》故事为蓝本各设计一个戏剧游戏,半小时后带领大家体验。三个小组带来了不同的游戏。

A组:丑小鸭成长记

A组老师请大家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丑小鸭在蛋壳里面是什么样的?”“它会怎样长大?”“它想破壳而出,会怎样做?”“蛋壳碎了,它会怎样走出来?”……

接着,以铃鼓为媒介,请大家听信号游戏(摇铃鼓表示慢慢长大;拍铃鼓表示啄洞,拍一下啄一下;铃鼓声停时,表示小鸭摇摇晃晃走出来)。

随后,用数字1、2、3分别代表丑小鸭成长的阶段(1——蛋;2——丑小鸭;3——美天鹅),请大家根据数字指令玩游戏。大家随意走动,听到“1”变为蛋;听到“2”变为丑小鸭;听到“3”变为美天鹅。

后来,又加入猜拳游戏:①全体蹲下,扮演鸭蛋;②自由结伴,相互猜拳,赢者进化为小鸭,输者依然为鸭蛋;③小鸭和小鸭猜拳,赢者进化为天鹅飞至一边,输者退化为鸭蛋;鸭蛋和鸭蛋猜拳……游戏反复进行。

B组:超级变变变

B组在带领大家游戏前,播放了农家小院的场景:《丑小鸭》迷路后,来到了哪里?农家小院里都有些什么?你想扮演农家小院里的什么?

随后,请老师们游戏。第一位老师边说边表演:“农家小院里,有……(做动作,让大家猜)”,再说答案;第二位老师接着边说边表演:“农家小院里,有××(重复第一位教师的语言与动作),还有……(做动作,让别人猜),再说答案……以此类推。

接着,请5位教师再次扮演自己的角色,大家共同模仿。将5种动作编好顺序,告诉大家:数字1代表第一个动作,2代表第二个动作……5代表第五个动作。然后,请大家先自由漫步,听到数字时,马上止步并表演数字所代表的动作。

C组:心情小主播

C组设定了两句台词:“呀!丑小鸭!”“唉!怎么办?”,请大家根据出示的“惊讶”“嘲笑”“害怕”“快乐”等情绪卡,变化语调、语气及情绪说出以上句子,表达对应的情感。

随后,请老师们两人一组,甲先说:“呀!丑小鸭!”乙回答:“唉!怎么办?”甲不断改变语气、语调、情绪,乙根据甲的变化做出相匹配的回应。

接下来,请半数教师每人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编其见到丑小鸭时可能会说的4-5个字的一句话,其余教师想象丑小鸭听到别人议论时会说的4-5个字的一句话,在接龙游戏中说一说。

然后,出示数字卡,指定不同数字表示不同动作:1——立正,2——蹲下,3——坐下,4——跳起,5——转一圈。请大家根据数字指令边做动作边说自己创编的话……

每一组带领大家游戏后,主持人都要请大家围绕游戏价值与游戏感受进行交流……

四、教研感悟

通过绘本解读、脑力激荡、体验分享,老师们明晰了主题背景下幼儿戏剧游戏的设计和升级思路,对幼儿游戏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有了初步的体验。大家认识到,要促进主题戏剧课程的游戏化,须关注以下几点:

1.重视价值研析。幼儿戏剧活动不仅仅是表演活动,更是集观察、模仿、装扮、想象、创造、表达等于一体的体验活动。它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使幼儿在“看戏”“编戏”“演戏”中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感受和体验各种情感,受到艺术熏陶,体验创作喜乐,学会处理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等。结合理论研析绘本价值,提炼适宜的关键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2.立足儿童视角。主题戏剧活动中,教师应研究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可能,从幼儿的立场确立主题目标,以幼儿的经验开发主题资源,从幼儿的视角设计活动内容,以幼儿的参与为根本,以幼儿的意愿、努力和健康成长为中心,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创造想象,关注幼儿获得经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和扩展幼儿的经验。

3.彰显游戏精神。幼儿爱看戏、爱演戏、爱游戏。《指南》要求“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以课程游戏化理念审议和优化幼儿园课程,放飞幼儿天性,探索如何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发展水平,彰显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精神;研究如何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猜你喜欢
丑小鸭戏剧绘本
有趣的戏剧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丑小鸭摘花瓣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丑小鸭》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