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重庆改革开放40年

2018-12-27 01:16
当代党员 2018年23期
关键词:升学率非公经济吞吐量

★40年征程跨越

1978-2017年,重庆GDP实现了年均11.2%的较快增长,至2017年达到19500.27亿元,是1978年的272倍。同期,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长10.7%,至2017年达到63689元,是1978年的222倍。全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52.38亿元,是1994年的61.5倍,1995-2017年年均增长19.6%。

★40年结构变革

三次产业结构: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大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4.6∶48.1∶17.3调整为2017年的6.9∶44.1∶49.0。

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成为带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重庆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1924.69亿元,是1996年的36.4倍;占GDP比重为61.2%,比1996年提高36.3个百分点。

★40年开放蜕变

开放高地成效突出

2017年重庆进出口总值达到666.04亿美元,是1987年的224.4倍,1988-2017年年均增长19.8%。

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01.83亿美元,是1985年的407.5倍,1986-2017年年均增长20.7%。

★40年城市变迁

互联互通交通枢纽加快形成

高速公路“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骨架形成,201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23公里,是1996年的26.5倍,对外通道达19条,“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

铁路“一枢纽十干线”格局基本形成,营运里程达2371公里,是1996年的4倍。

航空枢纽功能显著增强,2017年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6.89万吨,二者分别是1996年的16.9倍和8.4倍。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2017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22万吨,是1978年的53.3倍。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2017年运营里程达264公里。

农村交通面貌极大改善,全市行政村实现100%通畅。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

1978-2017年,全市城镇人口由324.17万人增至1970.68万人,城镇化率由12.3%提升至64.08%。2017年主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732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10.5倍。

★40年民生巨变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153元,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193元和12638元,分别是1979年的91.8倍和84.2倍。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7.6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5.5%。

2017年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3.2%,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为32.1%和36.5%,分别比1996年下降18.1和26.7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为22.47万人,比2014年减少141.46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4.63亿元,是2000年的36倍;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19297件和6138件,是1996年的201倍和438.4倍。

教育文化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69%,比1997年提高42.5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比1997年提高37.2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01年,比1982年提高5.1年。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2017年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20.6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9.13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4.2倍和3.2倍;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86.05/10萬下降到2017年的14.9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28.75‰下降到2017年的4.36‰;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17年重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7.3岁,比1981年提高11.44岁。

(本文数据据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40周年重庆发展报告》,数据截止时间为2017年底。)

猜你喜欢
升学率非公经济吞吐量
发挥优势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