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舞形象塑造方法研究

2018-12-29 09:30王凯谈倩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

王凯 谈倩

摘要:孔雀舞是我国傣族的特有舞蹈,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深受傣族和全国人民的喜爱。因该舞蹈以对孔雀姿态、动作的模仿和再现为主,所以舞蹈形象的塑造就成为了孔雀舞表演的重点所在。对此需要表演者以全面的作品体验为前提,以扎实的舞蹈技术为基础,以真挚的舞蹈情感为灵魂,以特色的姿态动作为展现,以丰富的文化修养为支撑,塑造出真实、感人的舞蹈形象,当观众感觉台上的表演者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孔雀时,整个表演也就获得了本质上的成功。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 舞蹈形象 塑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55-02

一、傣族孔雀舞的变化和发展简述

“傣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他们敬畏大自然、服从大自然,也相信能够和大自然和谐统一。”[1]因地处亚热带,所以该地区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都在此繁衍生息,也由此形成了傣族特有的舞蹈——孔雀舞。近当代以来,先后有三位名家对孔雀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位是毛相,作为近代孔雀舞的创始人,毛相将原始孔雀舞的仪式性和表演性融为一体,使孔雀舞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之一。第二位是毛相的弟子刀美兰,她在充分继承传统孔雀舞表演基础上,又大胆吸收和借鉴了其它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质素,特别是精湛的舞台表演,更是赋予了孔雀舞灵动、典雅的审美特征,有力提升了孔雀舞的审美格调和文化内涵。第三位是当代舞蹈家杨丽萍,其通过对手、臂、肩、腿等多个部位动作的改造,将孔雀特有的灵性予以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突出了孔雀具有的美好寓意。春晚舞台上的表演,更是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展示出了孔雀舞的特有魅力,有力推动了孔雀舞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代孔雀舞的代言人。除此之外,还有金明等多位舞蹈家,也对孔雀舞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使孔雀舞成为了当代民族民间舞中一颗最闪耀的明珠。

二、傣族孔雀舞形象塑造方法

(一)以全面的作品体验为前提

舞蹈形象的塑造是一门二度创作的艺术,作为连接舞蹈编导和观众之前的桥梁,表演者必须以作品分析和体验为前提,彻底明白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塑造出真实感人的舞蹈形象,获得与创作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体现出二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以《雀之灵》为例,这部作品被誉为是对传统孔雀舞的创新,表演者杨丽萍更是塑造出了全新的孔雀形象。那么这部作品新在哪里?通过了何种方式表现出了这种新意?表演者该做出如何应对?都是表演者应该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具体来说,从创作背景来看,杨丽萍试图塑造出一个符合时代审美发展的孔雀形象,所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从技巧和手法来看,通过对传统“三道弯”的创新演绎,在灯光、舞台和服饰的配合下,重点表现出了孔雀生命的热情。从主题思想来看,杨丽萍通过孔雀形象,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赞美,让观众体会到了舞者和灵魂和情感的碰撞。从审美风格上来看,该作品与传统孔雀相比,具有突出的个性化、图像化和现代化的审美特征。表演者必须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然后再重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孔雀?该用何种方式去表现?以此为基础,要对作品进行初步的表演,要求能够流畅表演作品,并将之前的认识和体验都还原到作品中去,验证这种认识和体验是不是准确,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可以看出,表演前的准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按照步骤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只有以全面的分析为基础,才能塑造出既源于作品又富含个性化风格的全新舞蹈形象。

(二)以扎实的舞蹈技术为基础

舞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性表现则是以舞蹈技术为基础的。表演者的舞蹈技术越扎实,越精湛,舞蹈形象的塑造也就越逼真。具体到傣族孔雀舞来说,要对以下多种技术训练予以加强。首先是手指、手掌和肩部的基础训练。孔雀舞表演中,表演者要通过手指、手掌和肩部来模仿孔雀的头部,形成“三道弯”这个典型的体态动作,所以对这三个部位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要通过不同手位的压指和开肩,曲掌、立掌和开掌等基础掌形训练以及手位换位训练等,掌握手形变化,提高肩部的柔韧性。其次是体态、动律和舞姿训练。要通过基本舞姿和脚位,高展翅、低展翅、平展翅,单腿重心舞姿控制等训练,体验和领会舞姿形成的来由和过程,以此为基础,重点掌握熟“三道湾”的审美形态。再次是胯部、腰部和肩部训练。这是傣族孔雀舞表演的三个重点部位,直接影响到“三道弯”这个典型动作和体态的质量。对此要通过单、双盘腕转腰,亮翅和展背舞姿等,重要训练这三个部位的灵活性,使上半身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第四是步法综合训练。傣族孔雀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步法体系,对此也是需要表演者熟练掌握的,包含勾踢步、垫步、走步、摆步等,并着重训练步法和舞姿的协调与配合。最后是技术技巧训练。在孔雀舞表演的高潮部分,经常会出现高低舞姿定點旋转、舞姿移动旋转、复合舞姿旋转、空中舞姿控制等动作,这些动作的完美展示,将直接决定表演的成败,对此必须进行专项训练。

(三)以真挚的舞蹈情感为灵魂

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而舞蹈形象则是情感的凝结,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蕴含其中,观众就会觉得眼前的这个舞蹈形象是疏远的、虚假的,所以必须将情感贯穿于形象塑造过程的始终。具体来说,首先是情感表现欲望的生成。舞蹈表演从本质上来说,乃是舞蹈者情动于衷的结果,在说话、感叹、歌唱后,一种自然的情感抒发现象,换言之,就是舞蹈表演应该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粹的情感表现过程。那么这种情感体验从何而来呢?还是要回归于舞蹈作品的母体,从这个母体中对孔雀舞的产生、寓意、内涵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验。如傣族的民俗风情、孔雀高贵的气质和灵动的姿态等,有了相应的体验后,就自然会萌发表现的欲望,不管最终的表演质量如何,整个表演一定是充满真情的。其次是形象角色感的生成。因为喜欢这个角色形象,所以表演者通常会把自己化身为这个角色,特别是对于孔雀舞这种仿生类舞蹈来说,这种舞蹈者和角色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杨丽萍的表演之所以成功,并一度成为了孔雀舞代言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将自己化身为了孔雀。在《雀之灵》的表演中,杨丽萍化身为孔雀,伴随着舞台的光影变化,孔雀的身影渐渐从模糊变为清晰。灵巧修长的手掌和手指,正是孔雀的头颈,先是在水边如临水照花者一般自顾自怜,随后又回首顾盼,摆动旋转,展示出绚丽的尾屏,此时,舞蹈者和孔雀已经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舞蹈者必须对舞蹈艺术和舞蹈作品有热爱之情,使舞蹈形象塑造真正成为一个情之所至的自然结果,这种状态下的形象塑造,一定是惟妙惟肖、真实感人的。

(四)以特色的姿态动作为展现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姿态动作,具体到傣族孔雀舞来说,其最为典型的动作自然是“三道弯”。即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该动作来源于傣族人民对孔雀长期的喜爱和观察。当孔雀在树上栖息的时候,脖颈挺拔,尾部自然下垂,由此形成了三道弯的姿态,具有形态美、动律美等丰富的美学特征,是孔雀舞的标志性动作。所以能否展示好“三道弯”,也成为了形象塑造的关键所在。对此需要从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两个方面入手。理论学习是要对“三道弯”的来由和内涵进行了解。“三道弯”来源自对孔雀的细致观察,除了是对孔雀真实姿态的再现外,还带有一定的宗教仪式色彩,因为孔雀是小乘佛教中的圣物,“三道弯”的姿态,充分表现出了孔雀的高贵和灵动,传递出了和平、吉祥等美好寓意。所以这个体态动作不仅要准确,还要传递出一种敬畏和自信的感觉。技术训练是指在强调提胯、抠胯、提腰、含腰、展背、柔背以及抖肩等训练的同时,加入眼神、表情等部分的训练,使之与整个造型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给人以灵性之感。可见,通过对特色姿态动作的完美展示,可以获得一亮相便惊艳的效果,理应得到表演者的充分重视。

综上所述,“民间舞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深厚的文化”[2]。一方面,舞蹈形象的塑造乃是舞蹈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环节;另一方面,傣族孔雀舞本身就是对傣族的圣物——孔雀的模仿,使舞蹈形象的塑造成为了整个舞蹈表演的核心所在。所以表演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化身为一只活灵活现的孔雀,呈现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表演效果。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从体验、技术、情感、动作和修养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相信在今后的舞台上,会涌现出更多活灵活现的“金孔雀”,让更多人领略到孔雀舞特有的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芳婷.孔雀图腾对傣族“孔雀舞”的影响与作用[J].当代音乐,2016,(08):81.

[2]吴爱全.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