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

2018-12-29 09:30陈利敏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思考

陈利敏

摘要: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是完成高校舞蹈美育目的的重要保证。笔者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在编写、出版、传播、选用、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即是基于这些方面问题做出的思考。文中笔者提出了树立人本教育理念、提高教材出版质量与数量、加大教材传播广度与深度、规范教材选用与评价等见解,以期能丰富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研究,促进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 教材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12-02

教材是教學内涵的集中表现,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教”与“学”沟通的重要中介。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是完成高校舞蹈美育目的的重要保证。重视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对高校公共舞蹈教材建设的关注亦应放在首位。笔者对大陆近十年中文正式出版的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存在教材类型单一、出版数量不多、内容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管理欠规范等多种问题。对此,笔者经过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树立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

高校教材建设的直接目的是服务于高校课程教学,而高校教学的目的是在教育目标的引导下培养人才,即“育人”。现阶段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本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回归人本。高校开设公共舞蹈艺术选修课程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树立人本教育的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钻研教学,重视教材建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有提高人文素养、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等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回归人本的体现,高校公共舞蹈艺术选修课程的教材建设理应围绕此目标开展。

二、提高教材出版“量”

(一)提高教材出版质量

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材的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教材编写者的教材编制能力。教材编写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教材编写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材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的编者应以作为教材使用者和教学承担者的一线教师为主力军,同时重视团队协作和梯队建设。团队合作尽管会使教材编写过程变得复杂,但集体反复审查修订,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第二,提高教材的适用性。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应充分考虑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授课对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是选修课程,其授课对象是全校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该课程是为了普及舞蹈审美教育。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在教材中增加一些舞蹈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内容,如“舞蹈与音乐”“舞蹈与科技”“体育舞蹈”等,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另外,教材的适用性也应体现时代性要求,结合舞蹈发展前沿,及时修订、增补当代优秀新作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第三,加强教材出版管理。科学有效的教材出版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方法。目前教材编写出版市场管理不严,“买卖书稿”“重复编写”“买卖书号”等问题屡禁不止。对此我们应该健全和完善教材编审、出版和发行的规章制度,实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做好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管,规范程序,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同时做好教材编写出版的竞争与激励,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并给予评优激励。

(二)提高教材出版数量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高校公共舞蹈艺术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应包括舞蹈知识与技能目标、综合能力目标和情感观念目标三个层面。而目前高校开设的《舞蹈鉴赏》公选课尚不能全面达到此目标,因此,高校有必要尝试公共舞蹈艺术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必然要求多样化的教材出版,而教材的多样化也必将促进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出版数量的提高。

教材的多样化还包括教材类型的多样化。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正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同样教材建设也必须紧随时代进步而改革发展。教材的多样化更是指传统教材和数字教材的并行发展,这也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下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三、加大教材传播“度”

(一)加大教材传播广度

在综合性高校广泛推广传播优秀教材,加大教材的传播广度,是教材传播工作必须抓住的工作重心。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主要是传统的实体教材,有其明确的适用指向,在其多种传播途径中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主。各高校教材科可以广泛订购教材,挑选一些优秀教材定期展出,接受广大学生评阅,之后再将学生评价较好的教材反馈给学校教务部门和任课教师。这种做法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材的评阅,扩大了教材传播的受众面。

另外,近些年一些学科课程开始尝试数字化教材的开发,这无疑是“互联网+”背景下教材传播的革命性发展。目前,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数字化教材出版尚未铺开,现有的网络电子教材基本还是实体教材的电子版或一些教师上传的自编讲义,尽管如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材的受众面,加大了教材的传播广度。

(二)加大教材传播深度

加大教材传播深度,这里是指传播的教材要能够深入人心,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有将其用于教学的意愿。诚然,教材本身的含金量对教材的传播效果有着质的影响,认可度较高的教材普遍有编者权威、教材内容合理、教材适用性强、有国家相关项目背景等共同特点。然而,就目前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的建设现状来看,即便符合这些特点的教材也未能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在呼吁编写高质量的能够全国高校普遍适用的基础教材的同时,也建议各地方高校教师能够结合地方文化,在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内容彰显文化特色,更有地方适用性,这也符合《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对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规范教材的选用与评价

教材的运用与反馈是检验教材质量、促进教材建设提高的关键,教育部公布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就有一个观察点与教材建设与选用有关。

(一)规范教材选用监管

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對公共选修课程的教材选用没有足够的重视,疏于引导和管理,教材订购由任课教师决定,教研室、院(系)、学校层层审批形式化,致使一些“老旧教材”“职称教材”“人情教材”流入课堂。目前大部分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采用的是教师的自编讲义,讲义质量并未经过专家或学科教师集体审核论证,教研室、院(系)、学校层面也缺少对自编讲义的质量、适用性等问题进行监控。因此,规范教材选用监管尤为迫切。在选用教材时,必须严格执行教师—教研室—院(系)—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层层把关的制度,各部门各负其责,认真把关,让真正优秀的教材进入课堂,服务教学。

(二)开展有效的教材评价

大部分高校的教材评价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公选课教材的评价管理更是松散,学生对教材评价的问卷调查也多流于形式,不利于教材质量与适用性的检验与提高。对此笔者建议采用全方位的静态综合评价与动态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促进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评价的有效开展。静态综合评价,主要是教师自我和同行专家学者在教材使用前对教材与自编讲义内容的科学严谨性和适用性进行审核评价;动态过程评价,是教师自我、专家同行和学生多方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使用效果的考察与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专家同行的监督考评和学生的认知评价的结合。另外必须指出的是,教材评价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和反馈,才是有效的评价,有意义的评价。评价是手段,整改才是目的,切忌“只评不改”的形式主义。

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的教材建设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强高校公共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我们应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做好教材的编写、出版、传播和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及时更新修订教材,不断优化教材,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依雯.中国大学生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魏怡.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汤丽英.高校教材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刍议[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达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加强高校教材建设[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10).

[5]陈依雯.浅析高校舞蹈美育教材的传播——以2001至2010年中国内地出版物抽样调查为例[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3).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思考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