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的分析

2019-01-02 06:48
金融经济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诈骗消费大学生

移动支付是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随着它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激烈,通过支付宝扫描领红包、奖励金,微信摇一摇等福利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强化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提升市场份额,迅速占领市场。比如在2018年的“3.8女神节”线上、线下狂欢,支付宝投入10亿元重金和30万家商户一起“造节”,部分商品甚至享有3.8折优惠,移动支付巨头间通过巨额补贴不断在线上线下支付市场攻城略池,培养了大量用户,提升了移动支付的用户使用粘性,移动支付行业的充分竞争带给消费者巨额的“选择红利”,也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

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扩大居民消费从而能提升居民福利水平。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对消费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大学生偏向使用移动支付进行生活学习消费,现金的使用量正在逐渐减少。与先前现金支付为主要支付手段相比,大学生的消费频率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多样,规模越来越庞大。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依赖于此,同时这样钱不经手的“无脑”的消费方式使得大学生花钱越来越快,致使大学生消费越来越高,使得不少的大学生经济实力跟不上消费水平,催生了“校园贷”等一些影响学生安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行业。尽管如此,移动支付的诞生与发展依旧促进了大学生的消费,中国大学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

1.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快速提升。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并且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通过近几年微信、支付宝的线下推广以及红包营销所进行的用户教育,我国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庞大。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表(1-1)数据显示,2017年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2075.1万亿元,较2016年小幅下降0.5%,2017年移动支付规模达202.9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28.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趋于稳定,移动支付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但保持增长,随着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产品的完善以及消费者支付观念的转变,移动支付将会进一步普及,短期内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表1-1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2.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年轻群体,他们对手机依赖程度较深。大学生群体是移动互联网的“原始居民”,习惯了在手机上“生活”,如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习惯利用手机提升自己学习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效率,但是这种惯性导致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依赖程度加深。

2.1 消费行为

因为第三支付工具的普及,使大学生购买商品的渠道增加,更多的选择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致使消费者需求扩大,大学生自身的攀比心理也加剧了这类行为。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如图(1-1),大部分学生的可支配的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但也存在少数特例,有限的生活费限制了大学生需求的扩张。

图1- 1 大学生可支配生活费

2.2 消费结构

第三方移动支付影响了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多样性,由表(1-2)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各类费用支出 除了在服饰上稍降低以外,都有所增长,尤其是在化妆品,休闲娱乐以及游戏产品有大幅度上升。

2.3 消费规模

根据调查,在移动支付普及前,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在1000元左右,普及后生活费上升了20%-50%,且消费规模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化妆品和休闲娱乐方面。由此可知,移动支付拓展了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和购物消费的渠道,提供了很多便利。

表1-2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

2.4 消费方式

如图(1-2)当今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机进行移动消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不带现金出门,由此可以看出移动支付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消费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预计无现金城市的出现。

图1- 2 大学生使用现金情况

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移动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我们看到了它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

2.5 积极影响

2.5.1 节约了时间

网上购物、订外卖、找住处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而且,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大学生的出行不再是过去的“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一个手机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省去了以往出门的繁琐。这些便利为大学生增加了更多学习生活的时间。

2.5.2 移动支付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移动支付的出现,让消费变得更加便捷,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使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更加多样化,催生了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游戏、动漫、影视、音乐等多元文化娱乐形态而组成的融合产业。这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经济的发展。

2.5.3 移动支付对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多样性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催生了各种创新应用,如共享单车、手机支付,未来将加快网络提速降费的步伐,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让大学生进一步享受到发展成果。通过对移动支付的进一步移动,从而更深层次的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习惯。

2.6 消极影响

2.6.1 高额、过度消费

移动支付的产生与发展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因此过早的体验提前消费,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更是助长了这种不良行为。在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依靠父母的前提下,这无疑成为了大学生的一大负担,这促使了“校园贷”、“裸贷”等不健康的贷款方式的产生,致使许多家庭都卷入了不良贷款的漩涡之中。

2.6.2 加重对手机的依赖

移动支付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乐趣,但同时也逐渐支配了大学生的生活,“手机不离身”的现象已经是大学校园的常态,很多大学生离开了手机就做不成任何事;大学生将花费在学习方面的时间金钱转移到了休闲娱乐消费上,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

2.6.3 信息泄露网络诈骗

虽然我国已经是移动支付大国,但是支付平台的安全建设仍然存在缺陷。各大移动购物平台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应该加强在移动购物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服务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移动支付等有关金钱的环节;经调查有4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个人敏感信息面临安全隐患,一旦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个人隐私,那么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将受到威胁。

3.消除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不利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学校开展网络安全讲座鼓励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出课堂,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与消费观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家庭中,要形成崇俭尚廉、开源节流的风气,增强大学生抵御不良风气浸染的能力;大学生本人也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做攀比消费提前消费,学会正确的理财,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正确思考,从而实现合理健康的移动支付。

3.2 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多组织校园活动,鼓励学生放下手机,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其次,大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减少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后,手机只是方便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大学生生活的全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才是根本。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3 预防信息泄露网络诈骗

隐私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政治和法律问题。首先,各大移动购物平台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应该加强在移动购物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服务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移动支付等有关金钱的环节;其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违法犯罪行为。从政府角度,我国网络诈骗这类犯罪行为的法律法规暂时还不健全,加紧完善防范网络诈骗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这种犯罪,这是预防这类犯罪的前提。从社会角度,社会应尽快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杜绝网络诈骗犯罪的根本,从根源上解决诈骗的问题。

4.小结

本文针对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快捷便利的特点,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下大学生存在的过度消费和易遭网络诈骗的现象,从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希望帮助大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移动支付并合理使用它。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省 徐州 221002)

猜你喜欢
诈骗消费大学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大学生之歌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新消费ABC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