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2019-01-03 09:50
关键词:相关检查微管病灶

杨 巍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密山 158300)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近期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TC组和FEC组,各30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6.34±5.17)岁。

1.2 方法

FEC组采用FEC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第一天,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90 mg/m2表柔比星、600 mg/m2环磷酰胺以及500 mg/m2的5-氟尿嘧啶,28天为一个疗程。

TC组采用TC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第一天,通过静脉的方式给予患者75 mg/m2的多西他赛以及600 mg/m2的环磷酰胺,21天为一个疗程。

在进行治疗时,每周需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观察患者白细胞的减少情况,若减少程度超过Ⅱ度,则需采取G-CF治疗方式[1]。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以及乳腺癌病灶已经基本消失,接受相关检查后,结果显示为阴性;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明显改善,乳腺癌病灶显著减少,接受相关检查后,结果显示大部分转阴;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乳腺癌病灶有所减少,接受相关检查后,结果显示部分转阴;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未得到任何改善,乳腺癌病灶未减少,接受相关检查后,结果显示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TC组3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痊愈,有8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FEC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痊愈,有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有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TC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好于F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C组用药后大约(13.63±2.59)d开始见效,FEC组用药后大约(20.15±2.27)d开始见效。TC组的用药后(13.63±2.59)d显效优于FEC组的用药后(20.15±2.27)d显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几年来,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热点,通过相关报道可以得知,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对降低乳腺恶性肿瘤分期有效明显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癌细胞的转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2]。

多西他赛属于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中的一种,通过半合成的方式获得,可以有效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多西他赛通过与游离态微管蛋白的集合,从而促进其向稳定微管转变,同时对于微管的解聚也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促进微管术的产生,达到固定微管的目的,进而加快癌细胞的凋亡[3]。

本次研究显示,T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FEC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组用药后大约(13.63±2.59)d开始见效,FEC组用药后大约(20.15±2.27)d开始见效。TC组的用药后(13.63±2.59)d显效优于FEC组的用药后(20.15±2.27)d显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FEC化疗方案相比,采用TC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相关检查微管病灶
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微管在意识和麻醉中的作用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豆科植物微管参与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女性孕前需检查哪些项目
近千失智老人申领防走失手环
心动过缓会影响健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