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急性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2019-01-03 07:08孔勇王莹刘海超王培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孔勇,王莹,刘海超,王培福

(1.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49;2.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

近年来随着脑梗死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不少研究学者认为:同型半胱氨酸(Hcy)会使得患者内皮功能出现紊乱,造成脂质代谢异常以及血管内膜中层增厚,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与此同时,其可通过损害血管内皮干扰凝血因子,有效增强了血小板聚集以及减弱纤溶的作用,进一步导致血栓的形成以及血管性疾病的发生[2]。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旨在为明确脑梗死患者病情,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发作组(A组)120例,恢复期组(B组)80例。其中A组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62~83岁,年龄(70.4±4.5)岁;病程范围5~15 d,病程(10.3±2.2)d;B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63~84岁,年龄(70.6±4.6)岁;病程范围11~48 d,病程(27.4±6.3)d。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61~85岁,年龄(70.7±4.5)岁。三组人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3]:(1)脑梗死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所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颅MRI以及CT平扫确诊;(2)年龄≥60岁;(3)病程在30 d以内;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史者;(2)伴有严重感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3)入院前30 d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5)近期服用过可能对血清Hcy水平产生影响的药物者;(6)临床病历资料缺失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1)血清Hcy水平测定:分别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送检,采用罗氏 Modular P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酶循环法进行检测。(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PhihPs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由超声检验科医师进行测量。上述血清Hcy水平测定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由同一名医师独立完成。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A组、B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同时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分析A组患者入院后治疗1天、3天、7天、14天、21天、30天后的血清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临床资料。

1.4 评价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标准如下[4]:内中膜厚度超过1.2 mm即为斑块形成;劲动脉内膜光滑完整即为正常;其中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呈低回声,且表面粗糙不平整即为软斑;强回声且表面光滑即为硬斑。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时点重复观测资料则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Spreaman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各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B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对比 见表1。

2.2 A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cy水平分析 A组患者入院后1天、3天、7天、14天、21天、30天的血清Hcy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A组、B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对比(x±s,μmol/L)

表2 A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cy水平分析(x±s,μmol/L)

2.3 A组患者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A组患者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对比(x±s,μmol/L)

2.4 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时间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秩次等级相关分析可得: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时间呈负相关,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严重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2.5 斑块组与无板块组的临床资料对比 斑块组吸烟史、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史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且TG、TC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2.6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为应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吸烟史、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史、TG、TC以及LDL-C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6。

3 讨论

Hcy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且临床上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证实,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促进动脉以及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5-8]。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B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而B组患者又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与李海华[9]一致,说明了血清Hcy水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临床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Hcy属于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而血液中的Hcy可在氧化成为同型胱氨酸的同时产生超氧化自由基,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与此同时,其可在甲基化成为蛋氨酸的过程中和细胞内的DNA相结合,从而使蛋白质的表达发生改变,对凝血机制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血小板功能,促进了血栓形成。此外,A组患者入院后1 d、3 d、7 d、14 d、21 d、30 d的血清 Hcy呈逐渐下降趋势。这提示了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可通过检测其血清Hcy水平,从而有效判定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作用。另外,A组无斑块组患者的血清Hcy显著低于单发斑块组与多发斑块组,而单发斑块组又显著低于多发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相一致[10-11],说明了血清Hcy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存在密切相关。其中Hcy对细胞因子、蛋白以及细胞活性物质产生激发作用,从而加重了上述物质对血管壁造成的损害,同时可有效促进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栓等在血管壁沉积,进一步促进平滑肌过度生长、纤维化、直至变硬,促进了泡沫细胞的形成,最终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另有研究报道证实[12-13],Hcy可通过释放自由基,促使弹性纤维降解、血管壁增厚以及管腔狭窄。此外,经Spearman秩次等级相关分析可得: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时间呈负相关,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呈正相关关系。这充分证明了上述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吸烟史、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史、TG、TC以及LDL-C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表5 斑块组与无板块组的临床资料对比

表6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且随着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