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疗效的对比分析

2019-01-03 07:08金晶周一农沈红波姜明郑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低位开腹直肠癌

金晶,周一农,沈红波,姜明,郑杰

(浙江衢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324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我国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其中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占大多数。直肠癌常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传统开放术式。但是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大、创面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及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根治直肠癌越来越多,其具有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正逐渐成为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术式[2]。另外,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即保肛手术,正逐渐取代既往的Mile′s术,显著提高了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患者[3]。然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或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分析两种术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收集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根据所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对照组40例,行开腹保肛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合并症、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明确,主要是通过术前电子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2)术前CT检查未发现远处脏器转移;(3)肿瘤下缘位于距肛缘≤5 cm且>3 cm;(4)术前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2)有远处癌转移(腹主动脉、肺部、肝、腹腔等);(3)有腹部手术病史。

1.3 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全身麻醉后,取改良截石位,头低脚高,采用五孔法建立操作通道,应用气腹针,成功建立人工气腹后,置入30度腹腔镜,探查肿物大小、部位及范围,明确有无远处转移。根据肿瘤侵犯情况,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及根治范围。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于左旁正中或下腹部正中去一长约15 cm切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生活质量包括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及肛门功能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采用例数及率(%)表示。独立样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有无合并症、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及TNM分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出血量较少,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比较(x±s)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共有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5%),对照组共有 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5%)较低。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在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及肛门功能满意度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目前治疗直肠癌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手术根治性切除,传统理论认为Mile′s术,即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才能有效彻底清除病灶[4-6]。研究结果显示,低位直肠癌患者主要转移方式是淋巴结转移,其转移途径主要向上扩散,只有部分患者向侧方或下方扩散,所以,淋巴转移清除时无需切除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另外,直肠癌向远端扩散浸润多在1 cm的范围内,极少部分会向超过1 cm范围的远处扩散[7-8]。刘继东等[9]研究发现,分化较差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原因主要是远处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因此,对于病理分化较好、无明显局部浸润患者,建议切除范围为肿物远端1 cm的肠管,很多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直肠癌患者的肿物下缘距肛缘大于2 cm,一般患者预后较差,应用保肛手术,与进行Miles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随着吻合器技术、手术技巧及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广泛应用,超低位患者行保肛手术的可能性增加。然而,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提示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对内脏器的机械牵拉较少,同时可清楚地保护和识别盆腔自主神经。此外,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患者下床活动较早,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11]。两种术式在治疗低位直肠癌都可取得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治疗效果,其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另外,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分离出较多的淋巴结数目,表明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可能的原因有: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更加精确地辨认重要血管、神经,减少肠管副损伤;腹腔镜还可放大局部手术视野,并抵达狭窄解剖区域,减少手术盲区;术中超声刀能可行彻底分离及止血,术后出血减少;肿瘤组织挤压减少,降低医源性种植的可能性,以及降低术后转移和复发[13]。

患者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植物神经易受到损害,合并有括约肌损伤,其控便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排便失控、次数增多、失禁等症状。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切除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在直视下行解剖性分离,损伤小,切除更加准确,避免了开腹手术时视野较差,肿瘤位置较深而无法操作或者“盲目操作”导致的副损伤,从而保肛术成功率明显增加[14-18]。

综上所述,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的优势。

猜你喜欢
低位开腹直肠癌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