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草杂柑在闽东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9-01-04 16:44
种业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树势单果复合肥

李 斌

(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福安 355017)

天草是由日本育成的杂柑品种,以清见×兴津的杂交后代为母本,以佩奇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天草杂柑外观好,具有香气浓郁、酸甜适口的风味,以及良好的结果性和耐贮藏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广大果农的青睐。闽东地区于2010年引进天草杂柑品种,经多年试验推广,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但生产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总结并介绍了闽东地区天草杂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 天草杂柑的特征特性

1.1 特征

天草杂柑幼树的树势中等,树姿直立,进入结果后期树冠逐渐开张。果实扁球形,果皮橙红色,单果质量150 g左右,果肉较紧,易化渣,无核或少核,汁多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香气浓郁。

1.2 特性

天草杂柑的早产性和丰产性好,一般栽后3 a可结果,对溃疡病抗性强,耐寒且耐贮藏,自然条件下贮藏至次年4月上旬仍可保持不枯水。

1.3 物候期

在闽东地区,天草杂柑的萌芽期为3月中下旬,初花期为4月中旬,盛花期为4月中下旬,终花期为5月上旬,5月中旬为第1次生理落果期,6月上旬为第2次生理落果期,果实于12月下旬成熟。在闽东地区一般1 a抽3次梢。

2 天草杂柑的栽培技术

2.1 建园与定植

立地条件要求海拔600 m以下,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附近无污染源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选用枝梢健壮,根系完好的果苗,在春梢萌芽前栽植,栽植前应施足底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因异花授粉时会有种籽,故应避免与有核柑桔品种混栽,栽植密度可选择行株距2 m×3 m~2 m×4 m,即1 275~1 650株/hm2。

2.2 整枝修剪

定植后留40 cm定干,在剪口下20 cm处配置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再选留3个侧枝,构成树体骨架。生长过程中对因结果量过多而造成树势早衰的枝条和枝组进行截短,促发新梢,以保持丰产稳定;对过密枝要疏弱留强,着重培养春梢和早秋梢,及时抹除夏秋梢和晚秋梢;对树势强盛的结果树,应剪除一些交叉枝、徒长枝、病虫枝、荫蔽枝。

2.3 疏花疏果

天草杂柑的结果性能好,无需保花保果,但要根据结果量与抽发新梢的情况进行疏花疏果。一般在花蕾形成后疏去33.3%,并分次疏去病果、弱果、小果。至第2次生理落果后,按叶果比30∶1进行留果,能够保持连年稳产并控制树势早衰。

2.4 合理施肥

施肥方法以环形沟施肥为主,定植第1年施肥2次,以尿素为主;第2年施肥3次,以尿素为主,并结合施用复合肥、有机肥;第3年天草杂柑开始试挂果,施肥3次,增施磷钾肥,春季发芽期施春芽肥,控制尿素用量,施尿素0.50 kg/株、复合肥1.00 kg/株;7月中旬施促梢肥,施复合肥1.00 kg/株;冬季采果后,开沟施有机肥+复合肥0.30 kg/株;进入盛果期后每年施肥3次。

2.5 加强土壤管理

干旱季节,土壤应适当灌水,土壤管理采取生草与覆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春季种植绿肥,夏季割青覆盖地面。高温或干旱季节,建议树盘用秸秆覆盖。

2.6 病虫害防治

天草杂柑主要的病害有炭疽病、疮痂病。炭疽病防治主要在夏梢、早秋梢抽发时进行,喷药1~2次,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疮痂病防治在春梢及幼果期进行,各喷药1次,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

虫害主要包括蚜虫、潜叶蛾、红蜘蛛等。蚜虫防治应于新梢抽发期进行,可使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潜叶蛾防治应于夏、秋梢萌发期进行,叶片长度不超过1~2 cm时,可使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红蜘蛛的防治应在春末夏初进行,可使用20%克螨虫乳油1 000~2 000倍液。

2.7 果实套袋

天草杂柑皮薄,易患日灼病。闽东地区夏季高温,日灼病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因此可使用柑橘果实专用袋,对单果进行套袋来防治日灼病。同时还可减轻柑橘的病虫害,保持果实表面光洁度,改善外观,提高商品价值。

2.8 适时采收,提高商品性

天草杂柑于12月下旬成熟,可陆续分批采摘。贮藏前应进行选果和分级,再使用保鲜袋进行单果包装,自然条件下,可贮藏至次年3~4月份。贮藏期间应选择最佳时间投放市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树势单果复合肥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不同因素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