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2019-01-05 14:19葛会杰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兽疫病羊圈舍

葛会杰

(河南省许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61000)

羊小反刍兽疫会导致羊突然发热,发热后会出现口腔充血,糜烂现象,最终导致羊死亡。如今,羊小反刍兽疫已受到全国各地的高度关注,要想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必须增强防治意识,从根源上切断传播源,保护养殖户利益。

1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

相比而言,山羊比绵羊患病率更高,发病症状比较明显。羊在感染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后会形成21d 的潜伏期,发病后,羊会出现突然发热,体温可以达到42℃,而且发热会持续5d左右。随着患病天数的增加,患病羊会出现以下症状:一是精神不振,二是烦躁不安,三是背毛黯淡,四是不愿进食,五是口鼻干燥,六是呼吸恶臭。患病养在持续发热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口腔充血,糜烂的现象。患病较轻的羊在3d 左右逐渐痊愈,这部分治愈的概率比较高。但患病较严重的羊会出现腹泻和脱水现象,怀孕母羊会流产,这类患病养治愈的机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羊小反刍兽疫属于传染性疾病,在发现羊小反刍兽疫病菌后,养殖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治准备,每天清理羊舍,消毒,并隔离患病羊。

目前,导致羊患羊小反刍兽疫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营养不良,二是环境不整洁,三是羔羊未吃初乳,四是天气骤变,五是饲料质量低,六是饲料密度大。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播方式包括:一是直接传播,二是间接接触传播,患病羊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会成为传播体。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速度快,病菌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养殖人员一定要每天观察羊只,并养成记录习惯,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降低羊只死亡率,减少自身损失[1]。

2 羊小反刍兽疫病防治对策

2.1 加强引种管理

对于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预防为主,二是治疗为辅,三是防治结合。调查结果显示,羊引种管理水平对羊小反刍兽疫患病率有较大影响。对此,养殖人员在引种前必须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地是否出现羊小反刍兽疫,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检疫,是否具有检疫证明,确定羊没有异常才能引种。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播率和死亡率较高,养殖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养殖户要尽量做到自养自繁,避免外地引种,这样可以避免长途运输引起羊小反刍兽疫,羊群要尽可能远离鹿或野生羊。

2.2 提高营养配比

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注重羊的营养配比,每天为羊更换清洁的饮用水,而且要保证饲料质量,不能饲喂过期或变质饲料,制定饲养计划,每天按照规定时间喂食,降低外部因素对饲喂的影响,提高羊群自身的抗病能力。

目前,很多养殖户自己配制饲料,不同养殖户配制的方案不同。但自己配制方案会出现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殖户认为饲料种类越丰富越好。事实上,在饲喂羊的过程中,并不是饲料种类越多越好,羊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养殖人员不能制定统一的饲养方案,要结合羊的实际情况来饲喂。二是盲目使用抗生素。在饲喂羊的过程中,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可以降低发病率,促进羊的健康生长。但如果养殖人员盲目添加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药残超标,还会影响人类健康。三是蛋白越多越好。虽然蛋白是羊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如果蛋白过多会给羊的肾脏带来负担,影响羊健康。河南地区养殖人员在配制羊饲料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秸秆,降低羊的饲养成本,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羊养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易饲养,二是饲料种类多,三是易管理,四是投资少,五是见效快,六是羊产品畅销,七是市场广阔。目前,我国养羊业正向着规模化和工厂化方向发展。

2.3 免疫接种

要想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养殖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羊的免疫力。免疫接种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将免疫原注入羊的体内,降低病毒传染能力。怀孕母羊需要在生产前一个月打疫苗,免疫期为一年。成年羔羊要在每年的2月中旬打疫苗,疫苗名称是五联苗,主要预防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成年羔羊的免疫期是6个月。目前,羊场免疫的种类非常多,养殖人员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射疫苗,不能盲目。

2.4 定期清理圈舍

养殖人员每天都要清理圈舍,做好通风处理,控制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羊生活在卫生环境里。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要对圈舍进行消毒,减少疾病发生。羊圈舍的消毒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是机械系清扫,也就是对圈舍内的粪便和垃圾进行彻底打扫。二是冲洗。在冲洗圈舍前,养殖人员需要切断圈舍内电源,保证人和羊的安全。养殖人员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圈舍,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冲洗后需要喷洒一定剂量的消毒液。目前,国内消毒液的种类比较多,84 是比较常用的消毒液,每平方米需要900ml 的消毒液。熏蒸消毒也是常用的消毒方法,熏蒸消毒是把多种消毒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剂在一起进行熏蒸。

事实上,消毒不仅针对圈舍,养殖人员在进入圈舍前也要进行消毒,避免携带病菌。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要每天对养殖区域内的设备进行消毒。对于患羊小反刍兽疫病死的羊只,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这样才能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病菌的传播率[3]。

2.5 疫情及时上报

如果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病,养殖人员需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病羊隔离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分析诊断。对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处理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早,二是严,三是快,避免羊小反刍兽疫扩散。目前,国家已经成立羊小反刍兽疫实验小组,只有实验人员可以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必须做好记录。实验人员不能随便透露检验结果,要妥善保管检验记录,并定期进行实验总结,分析羊小反刍兽疫发病和传播的原因。病羊如果被确定是阳性必须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封锁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的养殖场,不建议解剖病羊,避免病菌通过空气传播。

新时期,要想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病率,国家必须加大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宣传力度,让养殖户了解羊小反刍兽疫,认识到防治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性,加强养殖人员培训,举办羊小反刍兽疫防治相关的知识讲座,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性,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国家还要完善屠宰检疫制度,羊在进入屠宰场前必须经过专业检疫,检疫通过的羊需要贴上标签,最后出场,如果发现病羊必须找到病羊的来源,并对提供者进行警告罚款,避免病羊进入市场。跨省运输的羊需要进行运输检疫,卫生监督部门需要提供检疫审批手续,这样才能进行长途运输。对于曾经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的地区要高度重视,定期进行检疫,只有确定该地区无羊小反刍兽疫病菌才能允许继续养殖[4]。

在开展羊小反刍兽疫防治的过程中,政府也应加大对羊小反刍兽疫防治的扶持力度,实行补助政策,对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病情的养殖户进行经济补助,减少羊小反刍兽疫病情对养殖户的损失。

3 结语

羊小反刍兽疫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害性非常大的疾病,如果羊患上羊小反刍兽疫,前期会出现发热症状,随后羊只会出现口腔糜烂充血等现象,患病严重的羊在2d 内死亡。对此,养殖人员必须认识到羊小反刍兽疫防治的重要性,要细心,耐心,多观察,如果发现羊只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降低羊只死亡率[5]。养殖过程中,羊只人员要做好圈舍清理和消毒,从根源上减少病菌。养殖人员还要定期为羊只接种疫苗,不同生长程度的羊只疫苗注射量不同,养殖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为羊只注射疫苗。目前,国家对羊小反刍兽疫防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成立防治实验小组,不断提高羊小反刍兽疫防治水平,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兽疫病羊圈舍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羊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病羊识别要点
一种新型肉鸡圈舍的研究和应用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报告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