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畜间布病防控的探究

2019-01-05 16:31李国瑜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布病调运牛羊

李国瑜

(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816199)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又被称为波状热,其病原为布鲁氏杆菌。布鲁氏菌病不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会使畜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数量及调运频率的不断增加,牛羊畜间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加强牛羊畜间布病的防控迫在眉睫。

1 牛羊畜间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严格的检疫监管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牛羊及其相关产品的交易及流动日益频繁,区域之间或省份之间的流通成为布病发生及流行的一个主要因素。养殖户由于对检疫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牛羊引种及调运过程中存在逃避检疫或者不报检的情况。相关部门并没有开展牛羊及其相关产品的产地检疫工作,同时在其调运过程中缺乏严格监管,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检疫过程中仅关心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并没有将布病列入其检疫范畴,实际检疫过程中布病常被忽视。此外,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大型牛羊屠宰场,牛羊缺乏有效的屠宰管理,进而加大了布病的传播风险[1]。

1.2 缺乏防控经费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要想做好布病的防控工作,必须要做好抗体监测、阳性畜扑杀等工作,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然而,当前疾控中心每年都将绝大多数的防控经费用于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由于布病的防控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致使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由于缺乏相应危害补贴而对布病防控缺乏积极性,与此同时,阳性畜补贴低于市场价,导致养殖户出现拒绝监测及低价转卖病畜的情况,进而导致疫情扩散。

1.3 宣传工作不到位

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培训,导致相当一部分牛羊饲养及屠宰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布病的危害,对相关法律法规及防疫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在实际饲养、屠宰及加工运输过程中由于缺乏充足的防护措施,增大了牛羊畜间布病的传播。此外,一些防疫及检疫人员由于对布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并没有加强对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工作不认真。

1.4 未开展布病的常规免疫

一些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缺乏布病免疫导致家畜缺乏有效的保护。病畜会通过消化道及泄殖腔向环境中排出大量的布鲁氏杆菌,进而导致圈舍、饲料、食槽等受到严重污染。此外,一些被检测出阳性畜的养殖场,由于缺乏彻底消毒,导致布病二次感染,进而导致布病大规模扩散。

1.5 监测工作不到位

首先,由于牛羊养殖量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因而实际采样过程中任务较重,一些养殖户认为采样工作会对家畜生长造成影响,不愿配合采样工作,导致采样工作标准变低,进而影响布病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此外,一些养殖户在发现布病疫情以后并没有及时上报,导致相关部门很难掌握布病的实时情况。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布病的检疫监管工作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牛羊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

首先,应将牛羊布病纳入外调牛羊的检疫范畴。严格限制高风险地区的牛羊向低风险地区流动。如果牛羊需要跨省调运,在申请调入时必须严格按照无疫区管理办法;只有具备检疫合格证明才可调入相关牛羊,并对其进行45d的隔离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合格以后才可以接触隔离[2]。

其次,对牛羊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调运工作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一旦出现违规出证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厉处罚。

2.2 加强经费保障

兽医部门应争取布病防控工作的支持政策,将布病防控所需经费纳入相关财政预算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种防控配套设施及阳性牲畜补贴能落实到位。

2.3 加强宣传培训

相关主管部门应向防疫检疫的工作人员进行动物法律法规及人员防护、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网联网、电视及报纸等加大对布病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群众对布病的防治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布病防控的认识,保证养殖户能积极上报疫情病参与布病防治。

2.4 做好养殖场布病的普检及免疫工作

定期对牛羊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布病普检及复检,一旦发现阳性畜应立即扑杀淘汰并对健康牲畜做好免疫接种,新调入的牲畜要及时进行补检及补免。对发现阳性畜的圈舍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出现二次感染。

2.5 加强对布病的监测

根据养殖场的养殖规模确定相应的采样数量,并做好采样工作,从而保证采样的科学性及监测的全面性。

猜你喜欢
布病调运牛羊
牛羊各几头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舰载机典型调运方案推演与时序优化
预防牛长途调运应急反应探讨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考虑多次往返配送问题的抢险救灾物资调运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物流选址方法在舰载机飞行甲板调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