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9-01-05 16:31王敏朱晓琴李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胎衣家畜氏杆菌

王敏 朱晓琴 李梅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19199)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波浪热,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病变为特征,引起公畜睾丸肿大、母畜不孕或流产。

1 病原

布氏杆菌为布氏杆菌属的一种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本菌非抗酸性、无芽孢荚膜形成、呈球杆状、无鞭毛缺乏运动。镜检组织涂片常集结成团,细胞培养物中多呈单个排列。布氏杆菌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家畜,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牛、羊病畜是主要传染源,多经流产时的排出物、乳汁、交配而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几率很低,呈地方性流行。

3 流行特点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猪、羊一旦感染此病,主要表现是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増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

4 传播途径

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主要通过皮肤伤口、黏膜、消化道等传播,呼吸道传播很少。如接产猪、羊、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进食含布氏杆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会感染人。

5 临床症状

表现为3~5d或数周的波浪热,羊发生流产,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多表现为疲乏无力,公羊发生睾丸炎,母羊引发子宫炎、子宫内膜炎,个别病羊发生角膜炎和皮炎、气管炎。

6 病理

剖检常见胎衣出血胶样浸润覆盖纤维蛋白及脓液,胎衣增厚出血。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皮下与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淋巴肿大,肝脏有坏死灶。

7 诊断

主要根据病原学检査、实验诊断,如血清学检查和变态反应做出诊断。

7.1 病原学诊断

取病畜流产胎儿物抹片诊断,取碱性复红1g,溶于10ml纯乙醇中,加入90ml 5%的石炭酸水溶液,混合搅匀成稀释液染色10min,再用0.5%醋酸溶液脱色20s冲洗后,最后用1%美蓝复染20s镜检。布氏杆菌染成红色,片底为蓝色。

7.2 培养基分离学诊断

取病畜流产胎儿和产后排出物及病畜的网状内皮细胞等,用适宜培养基分离培养成功。一般是将被检材料接种于两个相同的培养基中,置于普通温箱37℃培养,逐日观察,通常在4~10d可出现生长,然后移植于血清葡萄糖琼脂纯化,出血细小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无芽孢、英膜和鞭毛,不运动,需求氧,用甲基红试验,维培试验,吲哚、柠檬酸盐利用等反应均为阴性,光滑型菌落能与布氏杆阳性血清凝集,粗糙型菌落能与布氏杆菌R血清凝集,即可判断为是布氏杆菌属的细菌

8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饮水、圈舍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免疫接种,杜绝布氏杆菌传入。

8.1 免疫接种

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不分大小饮服2号、5号活菌苗或肌肉注射2号或5号布氏杆菌疫苗,均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8.2 定期诊断

在可疑疫区定期做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确诊淘汰扑杀,严禁与健康羊接触。病羊生前所在羊群、污染过的用具和场所、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严格深埋处理,用强力生石灰或强火碱彻底消毒。

8.3 治疗

布氏杆菌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定期检疫。幼畜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年畜每年预防接种,对检出的阳性家畜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治疗,对于感染得人必须及时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饮食,保证热量,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剂及镇静剂。

总之,对于疫病还是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每年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引种或购买回的家畜要隔离饲养,检疫确诊健康才可以混群饲养或种用,杜绝疫病传入。

猜你喜欢
胎衣家畜氏杆菌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