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血流感染1例

2019-01-06 21:41王晓华吴晓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巴坦内酰胺酶西林

李 旸, 王晓华, 吴晓琴, 佟 倩

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是人类口腔内的正常菌群,系条件致病菌。该菌与青少年和成人的牙周炎有关,可造成正常或免疫缺陷(主要是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流及其他部位感染[1]。由于该菌生长缓慢且对营养要求高,分离培养较困难,鲜见其引起感染的报道。近期,我院收治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从其血培养中分离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为增加临床医师对该菌所致感染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间歇头痛、乏力1个月” 于2018年5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5 ℃,血压116/8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8 次/min,脉搏67 次/min。周身皮肤可见淤斑,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示血常规:白细胞 22.08×109/L,血小板 56×109/L;余肝功能、肾功能等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心脏彩超、全腹CT、肺CT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骨髓穿刺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后予以患者1疗程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化疗方案诱导治疗,过程顺利。化疗间歇第7天,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出现牙龈出血症状。间歇第8天夜间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 ℃,无寒战,查体见咽部红肿,血常规示白细胞0.5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02×109/L,血红蛋白 62 g/L,血小板 10×109/L,超敏C反应蛋白 63.5 mg/L,红细胞沉降率 24 mm/h,降钙素原 0.18 ng/mL。患者处于重度粒细胞缺乏状态,考虑不排除上呼吸道感染,于发热时采用单份血培养法,急采血培养一套并经验性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4 d后不再发热,并复查血培养。7 d后患者首次血培养结果回报,培养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退热后复查的血培养结果为阴性,因目前患者已无发热,并且查询既往文献,提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有效,继续当前抗感染方案至用药持续14 d,患者未再出现发热症状,好转出院。

讨论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黄杆菌科,兼性厌氧、梭形、无芽孢、无荚膜、苛养、革兰阴性杆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鉴定比较困难,菌属中各菌种鉴别特征不明显,应用表型分析法鉴定结果不准确,唯应用质谱分析方法和16S rRNA 的基因序列分析能提供可靠鉴定结果[2]。目前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尚无该菌属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所以无法提供药敏结果。有研究结合纸片扩散法、E试验法、三维试验法、基因分析等技术发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通常对氨基糖苷类和黏菌素耐药,对广谱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敏感,但有报道该菌能产β内酰胺酶,因此其可能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但其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3-4]。

目前,国内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所致感染的报道罕见,仅检索获得4例。第1例分离自尿毒症患者长期腹膜透析后的血培养标本,但其具体治疗及预后不详[2]。第2例为脑梗死后昏迷患者,从血培养中分离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5 d后明显好转[5]。第3例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脑脊液培养阴性,产妇分娩时羊水有异味,但宫颈拭子培养阴性,予以患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5 d后血培养转阴[6]。第4例为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血培养分离出产β内酰胺酶的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予以患者亚胺培南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及肺部感染明显好转[3]。国外关于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的详细病例报告也很少见,近20年仅检索获得14例,包括7例血流感染[7-13],3例胸部脓肿胸腔积液感染[14-16],2例绒毛膜羊膜炎[17-1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经痰培养分离出菌株[19],1例原发性髂腰肌脓肿[20]。感染人群涉及血液病、肿瘤等免疫缺陷患者,新生儿,孕产妇,颅内出血后长期卧床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戴正畸牙套的青少年。临床实验室多经质谱分析技术和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可将其鉴定到种水平,少数研究利用纸片扩散法、E试验法等检测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其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普遍敏感。根据药敏结果治疗后,仅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7],其余患者均有好 转。

本例患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严重粒细胞缺乏,先出现牙龈出血,次日出现发热症状,考虑牙龈出血可能为其细菌入血的主要原因。从血培养中分离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但遗憾的是我院条件有限,无法行药敏试验,经查阅文献后继续使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患者发热症状明显好转。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引起的血流感染报道少见,而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是化疗常见并发症,若不能及时控制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恢复的时间延长, 诱导耐药, 易合并真菌、病毒感染, 危及生命[21]。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临床少见菌的认识和警惕,积极留取细菌培养,以便及早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 疗。

猜你喜欢
巴坦内酰胺酶西林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配伍禁忌临床分析*
西林教案160年祭(外一首)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