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2019-01-07 14:39黄云锦常青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肝功能计数肝硬化

张 驰 黄云锦 常青霞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肝硬化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存在,造成脾功能亢进,发生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小板数目减少的现象,在后期常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倾向[1]。因此通过检测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判断出血原因及对症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6.2±4.3)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2000年)中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其中A级20例,B级18例,C级2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5.8±4.6)岁;排除肝胆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史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试剂及质控物:仪器采用西门子(ADVIA 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使用配套试剂及、中、低3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

1.3 方法:使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真空抗凝管,分别采集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1 mL,轻轻摇匀,室温存放,4 h内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检测前进行仪器调节校准,采用配套的高、中、低浓度值质控物进行质控,采用西门子(ADVIA 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理论频数T>5,用χ2检验,理论频数T<1,用确切率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93.1±38.2)×109/L、(9.26±0.94)fL、(0.10±0.05)%、(14.29±1.64)%。对照组的PLT、MPV、PCT、PDW分别为(175.5±43.2)×109/L、(14.34±1.45)fL、(0.19±0.04)%、(11.40±1.58)%。

观察组的PLT、PCT以及MPV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肝硬化A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34.17±10.16)×109/L、(10.06±1.28)fL、(0.18±0.04)%、(14.52±1.72)%。B级患者的PLT、MPV、PCT、PDW分别为(80.61±8.20)×109/L、(12.33±1.61)fL、(0.12±0.03)%、(16.57±2.14)%。C级患者的PLT、MPV、PCT、PDW分别为(54.75±6.85)×109/L、(14.55±1.72)fL、(0.05±0.02)%、(18.71±2.32)%。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分级低者(P<0.05)。Child-Pugh 分级高患者的PCT、PLT指标均明显低于分级较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自主症状,后期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以及多器官、系统受累等。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存在脾功能亢进,造成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引起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贫血等,上述因素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出血倾向[2]。有研究资料表明,肝硬化时机体凝血状态异常,血小板是反应凝血状态的重要指标[3]。本次研究中可知 观察组的PLT、PCT以及MPV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分级低者(P<0.05)。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PCT、PLT指标均明显低于分级较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存在异常波动,且 Child-Pugh分级越高者波动越大。肝硬化出血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以下4个因素有关:①肝硬化患者的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体积、数量存在密切关系,而肝脏是合成TPO的重要场所,因此TPO变化对血小板功能、数量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4]。②肝炎病毒可通过抑制骨髓聚合细胞,导致其发育不良,造成血小板减少。③肝硬化患者多数伴有脾功能亢进,造成血小板损伤增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大体积血小板出现,因此出现MVP及PDW升高现象。④肝硬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随着蛋白浓度下降,巨核细胞可释放大量的大体积血小板,或者与血小板结合的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易于聚集,导致MVP升高。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可有效反应其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临床判断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以及临床用药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肝功能计数肝硬化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古人计数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