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2019-01-07 1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利拉鲁低血糖我院

吕 波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属于糖尿病中一种,为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0%[1]。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或者水平正常但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2]。2型糖尿病发生后患者血糖水平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对心、肝等重要脏器组织长期形成影响,造成慢性损伤,病情发展后即可发生肾功能损伤等危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由于此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临床治疗通过控制患者血糖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二甲双胍作为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之一,临床应用可起到一定降糖效果,但单一用药效果仍不理想。为明确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本次通过我院收治的146例患者完成观察,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联治组与单一施药组,各73例,联治组男40例,女33例,平均(56.24±3.57)岁,单一施药组男39例,女36例,平均(56.47±3.64)岁,两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我院伦理委员同意,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单一施药组给予二甲双胍,药物由上海新五洲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80332,1克/次,2次/天,口服,共服用 16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糖,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及时调小服药剂量。联治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完成治疗,二甲双胍治疗方法与单一施药组一致,利拉鲁肽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提供,国药准字J20110026,起始剂量为0.6 mg,皮下注射给药,1次/天,治疗7 d后调整剂量至1.2毫克/次,最大剂量控制在1.8克/次,1次/天,治疗16周,治疗期间依然注意患者低血糖现象,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评级标准:显效:治疗后空腹血糖<6.5 mmol/L,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空腹血糖<7.0 mmol/L且≥6.5 mmol/L,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血糖>7.0 mmol/L,临床症状无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腹泻、恶心、低血糖等。

2 结果

单一施药组治疗有效率82.2%(13例无效、19例有效、41例显效),不良反应发生率6.8%(腹泻2例、低血糖1例、恶心2例),联治组治疗有效率97.3%(2例无效、15例有效、56例显效),不良反应发生率8.2%(腹泻3例、低血糖1例、恶心2例),联治组治疗率显著更高(χ2=12.393,P=0.001),不良反应对照不存显著差异(χ2=0.141,P=0.707)。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不足有关。35~40岁后发病率较高,患者患病后常见症状为肥胖或多食且消瘦、多饮、多尿等、临床又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可占90%以上[3]。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受高血糖影响,脏器组织出现慢性损伤,随病情进展可并发肾功能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

药物治疗中,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之一,于1920年被发现具有一定降糖作用,在后续研究中二甲双胍作用机制逐渐被明确。二甲双胍可通过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促进周围组织利用葡萄萄,可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达到减少糖原形成的效果,并可抑制机体小肠黏膜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最终达到降低患者血糖的效果。在相关研究中还指出,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时仅有极小概率造成患者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总体用药安全较高。二甲双胍在临床推广使用多年,已取得确切效果,不过,随临床治疗需求不断提高,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已逐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可推广。

猜你喜欢
利拉鲁低血糖我院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新型药物利拉鲁肽保护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概述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