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

2019-01-07 1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艾滋病计数

塔 敏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吉林 德惠 130300)

艾滋病属于慢性传染疾病,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障碍。艾滋病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当前并没有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手段。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方面,必须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主要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案例,对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免疫功能状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案例。对照组2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23~78岁,平均年龄(58.6±12.7)岁。观察组28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24~78岁,平均年龄(58.4±12.8)岁。所有患者均没有精神疾病障碍,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常规饮食与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方式,通过电话随访及时了解艾滋病患者心理、用药与身体等方面信息,尽快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进彼此友谊。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收集艾滋病患者基本病情,通过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状态,利用语言技巧抚慰患者心理。因为艾滋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传播感染特性,所以周围人群可能会孤立患者,甚至歧视患者等,易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抑郁或者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大艾滋病患者情绪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鼓励或者健康知识教育等方式使患者感受到治疗的重要性[1-2]。同时,护理人员应尽力为艾滋病患者营造人文环境,使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平等对待。护理人员可以组织艾滋病患者交流心得,通过病友相互沟通交流找到共同语言,有利于患者重新建立自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比如无力、恶心或者呕吐等,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及时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症状,鼓励患者接受治疗,通过人文关怀、疾病讲解或者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患者治疗压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统计,通过计数值变化判断患者免疫功能是否得到改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观察统计,评分越多表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差[3]。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护理后,对照组3个月、6个月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24.3±76.7)、(265.7±103.8);观察组3个月、6个月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87.5±87.6)、(347.6±106.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均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值分别为(12.7±1.6)、(13.4±2.3);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值分别为(6.1±2.3)、(5.3±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值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艾滋病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能会因为病毒侵扰而开始下降,从而损害到患者细胞功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在艾滋病临床治疗方面,主要以药物手段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在实际艾滋病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治疗效果有限,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承受太多压力而出现心理疾病障碍,从而影响到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因此,临床多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艾滋病患者心理压力,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值分别为(12.7±1.6)、(13.4±2.3);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值分别为(6.1±2.3)、(5.3±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值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研究结果可知,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偏高,心理状况较差,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护理方面效果明显超过常规护理干预[5-6]。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可能会加快病情进展速度,若患者内心压力无法排解,便有可能增大患者临床治疗风险。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而言,心理护理干预更加注重患者心理状况分析,结合艾滋病患者日常治疗、行为、身体状态等判断患者心理状况,及时找出患者心理变化原因,然后展开相应心理干预措施。比如在患者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语言安慰、散步、音乐转移等方式缓解患者不良反应,通过科学知识理论讲解使患者认识到药物治疗重要性,促进患者配合药物治疗。

经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3个月、6个月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24.3±76.7)、(265.7±103.8);观察组3个月、6个月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87.5±87.6)、(347.6±106.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均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阶段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出现明显增长,淋巴细胞计数越多表明患者免疫功能逐渐恢复,药物治疗开始发挥作用。CD4+T淋巴细胞是艾滋病患者体内的重要细胞组织,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恢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艾滋病计数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 世界艾滋病日》
古人计数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艾滋病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