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齐特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2019-01-07 1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格列美例数有效率

朱 凤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糖尿病作为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随老龄人口增多呈上升趋势[1]。据国际糖尿病调查显示,我国已有近5000万糖尿病患者,预计2025年将上升6000万,全球统计显示,糖尿病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随机数字表完成随机分组,格列美脲组与格列齐特组各83例,其中格列美脲组男性43例,女性40例,平均(46.58±7.14)岁,格列齐特组中男性44例,女性39例,平均(46.69±7.21)岁,两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对照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格列美脲组采用格列美脲完成治疗,药物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10572,1毫克/次,1次/天,于每次早餐前0.5 h口服,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变化适当调整,每周增加1 mg,最大控制在6 mg以内,持续治疗3个月。格列齐特组采用格列齐特完成治疗,药物由宁波利民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03695,30毫克/次,1次/天,与早餐前0.5 h口服,后续逐步增加计量至4次/天,每周增加1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临床有效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临床效果定级:显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6.5 mmol/L;无效:完成治疗后空腹血糖≥6.5 mmol/L且<7.0 mmol/L;无效:完成治疗后血糖指标未达上述显效、无效标准。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主要记录低血糖、头痛、腹痛等。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处理,(±s)及%表示计量、计数资料,t及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格列美脲组8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对应为63例、17例、3例,临床有效率96.4%,格列齐特组8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对应为49例、16例、18例,临床有效率78.3%,格列美脲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更高(χ2=14.824,P=0.001)。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可从两方面总结,一方面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一方面为胰岛素作用不足,不过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患者患病后可表现为乏力、多尿等。相关研究提示此病的发生因素于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种族因素、环境因素、种族因素、生活方式等有较大关联性。近年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及肥胖症越来越普遍,及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后老年人群基数上升,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

2型糖尿病属于糖尿病中的主要类型,多发于35~40岁后,随患者病情进展,可对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神经等造成慢性损伤诱发肾功能损伤、神经周围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由于此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有待考证,相关治疗方案仍处探索阶段,目前尚无彻底根治本病的方法。

格列齐特作为第2代磺脲类降糖药物,在患者胰岛β细胞还存在一定合成及分泌胰岛素功能时,格列齐特可直接增加机体内门静脉胰岛素水平,且可抑制机体糖原分解及糖原异生,使肝生成及输出的葡萄糖减少,并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患者胰岛素作用不足的情况。

格列美脲作为第3代磺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其可与机体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而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通道相互耦连,继而促使β-细胞上的K通道关闭,促使胞膜去极化,令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可抑制机体肝脏葡萄糖合成及输出。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格列美脲较格列齐特效果更佳,可体现为临床有效率更高,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可为临床治疗中的首选用药。

猜你喜欢
格列美例数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
很有效率
格列美脲片致不良反应1例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