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留置针在传染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护理

2019-01-07 1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贴膜肝病传染性

高 佳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传染性肝病属于一种弥漫性肝脏疾病,且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胰腺、消化系统、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问题,部分患者生命安全还会受到威胁。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治疗过程中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具有留置时间长、对血管刺激小以及随时给药等优势,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加强传染性肝病患者的浅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对于减少职业暴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的巩固,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2]。本研究对浅静脉留置针在传染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100例传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46例,年龄38~77岁,平均(58.3±16.5)岁。其中,乙型肝炎患者68例,甲型肝炎患者22例。丙型肝炎患者10例。

1.2 护理方法:第一,操作前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在留置针前需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签订护理告知书,获得患者的配合,从而减轻患者穿刺的痛苦,降低护患双方血液污染发生率,保护血管。护理人员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在穿刺。穿刺需选择比较明显的血管,若血管不明显,可以通过3~5 min的温水热敷使其充盈,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第二,操作方法。患者穿刺前选择适当体位,使用安尔碘消毒3次后,实施穿刺点中心顺时针消毒1次,随后由中心穿刺点逆时针消毒1次,最后顺时针消毒1次,待干,保证消毒面积完全覆盖敷贴的范围,准确判断患者的血管方向,以15°~30°的角度进针,避免角度过小导致留置针在皮下过长行走,进而缩短血管内外套管的置入长度,降低脱管和外渗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如果进针角度过大,也会造成血管损伤,进而降低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后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第三,封管。浅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加强置管护理工作,输液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保证管道通常。输液后使用2~5 mL肝素液或是生理盐水封管,血凝不好的患者只能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禁止使用肝素液进行封管,以免引起出血。使用脉冲式正压方式封管,在封管液注入剩余0.5~1 mL时,推注过程中拔出注射器,并夹紧留置针上的小夹子,保证封管液全部留置在针管内。完成输液后需要正确进行封管操作,管道是否通畅以及留置针时间取决于封管液的推注方法以及封管液的剂量。第四,预防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拉拽、对于患者出汗导致贴膜松动、内有汗液、有血渍,贴膜卷边等情况时,为避免发生局部感染,应对穿刺针眼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清洗,皮肤干燥后再贴好贴膜,对可来福接头内有血渍的,应及时更换可来福接头。输液时需要关注药物滴速,避免过快输液增加机体循环的负担,或是诱发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快速输液须防液体滴完。第五,留置时间。我院规定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为3 d,对于血管极度不好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为了降低小血凝块进入血管所致栓塞或是血管刺激所致静脉炎发生率,浅静脉留置针时间最长不超过7 d。

2 结果

全部100例观察对象中,91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1%,患者留置针时间在2~7 d,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治疗后共有2例患者发生液体外渗,1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未见患者发生留置针所致的全身感染问题,及职业暴露。

3 讨 论

传染性肝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且患者需要长时间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的弹性功能和柔韧性相对较好,适用于长期输液治疗,有助于降低浅静脉留置套管针所致的药物外渗发生率,进而保护患者的血管组织,降低血管损伤发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职业暴露和血液污染的发生率,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3-4]。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1%,,留置针后并发症生率为5%,未见患者发生留置针所致的全身感染问题及职业暴露。

综上所述,针对传染性肝病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发生职业暴露,提高临床护理和治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增加安全性,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贴膜肝病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手机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