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对岭南优秀文化的认同研究

2019-01-10 11:11刘英凤杨少曼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程度

刘英凤,杨少曼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一、问题的提出

传承岭南文化,必须要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因为文化认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于文化,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1]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性,同时也表明了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是习得的。认同在哲学和逻辑学中一般意味着“同一性”,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同或同一。弗洛伊德最早将认同作为心理学术语开展研究,在他的早期著作中,“认同这个词的意义主要是指在某些方面从心理上成为或者变成另外一个人”。[2]弗洛伊德认为,从人的本能角度出发,认同是个人与他人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趋同过程,个人通过投向他人的认同来创造出自我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可以理解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3],是社会主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认可和接受的态度,同时也是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

认知和认同都属于人类主体的心理活动范畴,是人类由内在心理到外在行为的统一体,二者有着自然的紧密联系。认知的核心在于选择和过程,认同的形成是个体认知选择的必然结果。文化认知的过程就是文化选择的过程,个体对文化的认知结果会决定整个社会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因此,要把握个体认知规律,提升个体文化认同,进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

本文抽取了950名广东省艺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和95名广东省职业技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进行问卷测试。学生卷涵盖了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艺术设计类、文化管理类、美术类等专业。

学生、教师问卷均由四个部分组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岭南文化的认知状况、对岭南文化的情感态度、对岭南文化的运用意愿。在设计问卷时,尽量保持师生问卷的变量和选项的一致性,以便对两个群体做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运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

二、师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现状

理性认知是情感认同的基础,师生对于岭南文化的认知状况决定了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程度。文章通过调查师生对岭南文化总体情况的了解程度、基本类型的熟知情况、民系方言的掌握情况、艺术形式的熟悉情况,以及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的途径等5个方面,对现阶段师生的岭南文化认知状况作出描述与分析。

(一)师生对岭南文化总体情况的了解程度

师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个体对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岭南文化的主观感受。调查显示,自认为对岭南文化处于了解状态的学生占14.3%,教师占24.4%,表示了解程度一般的师生比例相当,其中学生占53.3%,教师占57.4%,而认为自己不了解岭南文化的学生占32.4%,教师占18.1%。这说明:师生对岭南文化总体情况的了解程度趋势相同,不过教师群体的了解程度总体上优于学生群体,这为开展岭南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认知上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说明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还有较大的必要性和提升空间(详见图1)。

图1 师生对岭南文化总体情况的了解程度

(二)师生对岭南文化基本类型的熟知情况

岭南文化由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组成,分别持有白话(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3种独具特色的方言,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和代表的广府文化、以潮州为中心和代表的潮汕文化、以梅州为中心和代表的客家文化这3种基本文化类型。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并且比较熟悉的岭南文化类型的分布是:广府文化58.5%,潮汕文化12.6%,客家文化17.0%,对这3种文化都不熟悉的占11.9%。教师在此问题上的分布情况是:熟悉广府文化的占39.4%,熟悉潮汕文化的占22.3%,熟悉客家文化的占24.5%,对这3种文化都不熟悉的占13.8%。这说明,逾八五成的师生(学生88.1%,教师86.2%)实际上已经浸润于岭南文化的具体文化类型之中,具备深入学习岭南特色文化的生活经验基础,这为促进岭南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相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而言,教师队伍在岭南3大民系文化熟知度的分布上比学生群体更为均匀,具有文化多样性和开展教学的良好基础(详见图2)。

图7为不同输入电压时变换电路输出电流曲线,图7中Iout为电压变换电路输出电流,t为仿真时间。该曲线均为选择最优占空比情况下,不同输入电压的电压变换情况,最终所有电压经过电压变换电路电流稳定在1.2 A,且输出特性相对稳定。整流电路输出带有的波纹得以消除,完全可以满足供电需求。

图2 师生对岭南文化基本类型的熟知情况

(三)师生对岭南文化民系方言的掌握情况

方言是区分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学习这3种民系文化的语音基础,对方言的掌握,意味着对岭南文化的日常运用,有助于促进文化理解和文化运用。在学生中,62.9%的学生会说粤语,11.3%的学生会说潮汕话,16.9%的学生会说客家话,这3种方言都不会的学生占8.9%。在教师中,35.1%的教师会说粤语,3.2%的教师会说潮汕话,10.6%的教师会说客家话,而这3种方言都不会的占51.1%。从方言掌握情况看,在大学生中开展“岭南文化并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具有很好的文化特质基础,借助方言进行岭南文化的比较、交流与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文化交流与文化自信,成为课堂组织的一个特色和亮点。但是,目前教师队伍对岭南方言的掌握显然不如学生群体,这与教师的省外籍贯比例大有关,虽然会给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但也可以将这一“弱点”转化为“优势”,例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主体、时间、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等交予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还可以进行“文化差异交流讨论会”,借助教师群体的省外籍贯特点,进行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学习,增进师生对岭南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践行(详见图3)。

图3 师生对岭南文化民系方言的掌握情况

(四)师生对岭南文化艺术形式的熟悉情况

经过悠久的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岭南文化已经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作为载体,生动地传递着岭南文化的思想精神和价值取向。调查表明:在学生群体中,与岭南戏剧有较多接触的占49.6%,与岭南音乐接触较多的占40.6%,熟悉岭南民谣的占37.8%,熟悉岭南舞蹈、岭南建筑和岭南工艺的分别占22.9%、22.2%和21.7%,19.3%和19.1%的大学生对岭南绘画和岭南书法有所涉猎。在教师队伍中,54.9%通过岭南民俗接触岭南文化,对岭南建筑、岭南音乐和岭南戏剧接触较多的分别占49.5%、39.6%和37.4%,通过岭南民谣、岭南工艺和岭南舞蹈了解岭南文化的分别占31.9%、23.1%和12.1%,只有8.8%和4.4%的教师对岭南书法和岭南绘画比较了解。由此可见:岭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与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的接触和较多的联系,使得师生对于岭南文化的诸多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这构成了师生岭南文化学习和认同的良好基础(详见图4、图5)。

图4 学生对岭南文化艺术形式的熟悉情况

图5 教师对岭南文化艺术形式的熟悉情况

(五)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的途径

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岭南文化的途径较为多样,逾七成(74.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岭南文化的接触和学习,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岭南文化传播媒介的利用率分别占55.5%和51.0%,通过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学习岭南文化的学生分别占45.9%和28.7%。由此可见: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的媒介比较成熟,途径比较多样,并且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这也说明岭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大众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生活化、大众化的良好切入口和突破口(详见图6)。

图6 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的途径

三、师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现状

情感认同是理性认知的内化和升华,师生在岭南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本文通过调查师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程度、兴趣程度和精神认同,反映现阶段高校师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状况。

(一)师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得分

岭南文化在师生心中的文化生命力和重要性,都集中体现在对岭南文化精神品质的认同得分上。基于自己所接触和熟悉的岭南文化类型,艺术类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精神的认同平均分是79.70(满分10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平均分是84.37。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程度总体上高于学生群体,这与学识、阅历等因素有关(详见图7、图8)。

图7 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得分情况

图8 教师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得分情况

(二)师生对岭南文化的兴趣程度

对岭南文化的感兴趣程度方面,学生群体中50.1%感兴趣程度一般,37.6%比较感兴趣,6.6%非常感兴趣,5.1%比较没兴趣,0.6%非常没兴趣;教师队伍中,59.1%比较感兴趣,25.8%感兴趣程度一般,14.0%非常感兴趣,1.1%比较没兴趣。由此可见,逾四成(44.2%)的学生对岭南文化感兴趣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教师对岭南文化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感兴趣程度较高的逾七成(73.1%),这可能与省外籍贯有关,文化差异引起文化兴趣,也能对岭南文化注入“他者”的评价和理解,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详见图9)。

图9 师生对岭南文化的兴趣程度

(三)师生对岭南文化的精神认同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可以说是由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共同造就和积淀而成的。“岭南”意指“五岭之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北枕五岭,南濒大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作为一种多元文化,岭南文化的本根是岭南土著文化,秦汉之后吸收中原文化之精华,近现代又大量引入海外文化,广纳四海文化之新风,形成了现在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体系。曾经的“蛮烟瘴雨”之地、流人所居之所,如今变成了丰饶富裕、文化发达的文明之乡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与岭南文化开放包容、重商诚信、务实实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特质是分不开的。对此,学生群体最为欣赏的岭南文化精神由高到低依次是:开放包容(37.7%)、开拓创新(24.2%)、务实实干(22.7%)、重商诚信(8.9%)、敢为人先(6.5%)。教师群体最为欣赏的排序依次是:开放包容(38.7%)、务实实干(29.0%)、重商诚信(14.0%)、开拓创新(9.7%)、敢为人先(占8.6%)。由此可见:对“开放包容”和“务实实干”精神的看重和认同,是师生形成的文化共识。师生的差异之处在于,学生对“开拓创新”的关注意识较强,而教师对“重商诚信”比较欣赏。师生对岭南文化精神特质欣赏点的异同,也是探索岭南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融合点(详见图10)。

图10 师生对岭南文化的精神认同比较

四、岭南文化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师长文艺爱好对学生岭南文化认同程度有显著影响

师长是学生形成岭南文化认同的关键影响人物。30.9%的大学生无文艺爱好的师长,54.3%的学生有一两个文艺爱好的师长,14.8%有3个及以上有文艺爱好的师长。师长中是否有文艺爱好者,对艺术类大学生岭南文化认同是否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师长文艺爱好对认同程度的影响是显著的(F=12.228,P=0.000<0.001)。“完全没有”文艺爱好的师长的大学生(M=75.90)显著低于“有一两个”(M=81.10)或“有 3个及以上”(M=83.42)文艺爱好师长的大学生,并且影响人数越多,认同程度越高(详见表1、图11)。

表1 师长文艺爱好对学生岭南文化认同的影响

图11 不同师长文艺爱好学生群体的岭南文化认同得分情况

(二)岭南文化了解程度对师生岭南文化认同程度有显著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岭南文化了解程度的高低对大学生岭南文化认同有显著的影响(F=8.442,P=0.000<0.001),具体表现为,“一般”(M=81.20)和“比较了解”(M=84.90)的群体显著高于“不甚了解”(M=76.12)的群体,“比较了解”(M=84.90)的群体显著高于“几乎不了解”(M=73.25)的群体(详见表 2、图 12)。

表2 了解程度对学生岭南文化认同的影响

图12 不同岭南文化了解程度学生群体的岭南文化认同得分情况

同样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岭南文化了解程度的高低对高校教师岭南文化认同有显著的影响(F=11.552,P=0.000<0.001),具体表现为,“一般”(M=86.52)和“比较了解”(M=90.45)的群体显著高于“不甚了解”(M=71.92)的群体。师生的数据分析结果共同说明,对岭南文化的了解程度越深,文化认同程度越高(详见表 3、图 13)。

表3 了解程度对教师岭南文化认同的影响

图13 不同岭南文化了解程度教师群体的岭南文化认同得分情况

(三)岭南文化兴趣程度对师生岭南文化认同程度有显著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对岭南文化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大学生岭南文化认同有显著的影响(F=15.308,P=0.000<0.001),其中,“非常感兴趣”(M=86.33)的大学生群体显著高于“一般”(M=77.16)和“比较没兴趣”(M=71.23)的群体(详见表 4、图 14)。

同样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岭南文化兴趣程度的高低对高校教师岭南文化认同有显著的影响(F=3.830,P=0.026<0.05),具体表现为,“非常感兴趣”(M=90.15)和“比感兴趣”(M=86.24)的群体显著高于“一般”(M=80.00)的群体。师生的数据分析结果共同说明,对岭南文化的兴趣程度越深,文化认同程度越高(详见表 5、图 15)。

表4 兴趣程度对学生岭南文化认同的影响

表5 兴趣程度对教师岭南文化认同的影响

图14 不同岭南文化兴趣程度学生群体的岭南文化认同得分情况

图15 不同岭南文化兴趣程度教师群体的岭南文化认同得分情况

五、加强师生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调查的结果表明,高校师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越深,兴趣愈高,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越强。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和提高师生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从而提高认同感。

(一)充分认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抗击殖民侵略的前沿,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或拓展,展现了广东人民的英勇不屈、前仆后继的救国情愫,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取向,这些都是岭南人民的骄傲,更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师生可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

德者,师之帅也。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形象和工作的期待一直以学高、身正的双重要求为主脉,始终以正己而后可正人为信念。这一深厚的教育文化精髓与发韧于当代西方的教师专业化思潮相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意旨。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更要以自己良好的德性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实际上传播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精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生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这3支队伍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实践证明,高校德育工作者队伍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在开展岭南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要鼓励教师深入到岭南优秀传承文化中去吸取养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多渠道拓宽和改进岭南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高校,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高校德育内容体系,积极拓宽岭南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法,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岭南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

1.建立健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鼓励教师开设岭南传统文化课程及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组织专门科研力量,通过“通识教育”“经典解读”“专题讲座”、“传统精神与时代发展”“实践课堂”等形式,充分挖掘岭南文化的主要精华,建立起岭南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并将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大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是建立在对岭南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上。第一,要建立统一教材为基础,教学参考资料与多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示范片等电子音像制品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教学体系。抓好教材,是为了加强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打好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渗透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当代高校校园不再是纯粹的“象牙塔”,教育对象更显社会化、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文化需求。因此,要根据教育大纲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情境来创新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具吸引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

3.大力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知”的问题,这仅是德育的一个基础环节;而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侧重于解决德育的外化环节——“行”的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平台,也是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去了解历史、了解国情,并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及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必不可少的环节。

岭南地区拥有许多蕴含着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够广泛地吸引大学生,促使他们在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怎样学习”和“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蕴含的精神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传统道德品质。

4.建设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人文素质教育网站。高校应主动将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传播相结合,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创建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以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人文素质教育网站。网站设计的主要内容应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引导大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现实问题,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理论学习阵地。网站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关注热点,精心设计主题板块,构建起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网络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网站的主要栏目可包括时代聚焦、民族文化、优秀作品鉴赏、传统节日风俗、学术交流、校园论坛等等。通过这些栏目,将岭南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反映岭南民众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勇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影视作品和革命歌曲、民风乐曲挂在网上,供大学生在线欣赏或下载,拓展大学生对岭南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岭南程度
忆岭南
岭南文化名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对新时代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不辞长作岭南人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