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小学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以萧红的《火烧云》为例

2019-01-11 12:28温岭市太平小学东部校区陈海琴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领略火烧云写景

■ 温岭市太平小学东部校区 陈海琴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写景散文占着相当大的分量。这些散文大多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远,读起来耐人寻味。但遗憾的是,课堂中,大多数文章因老师琐碎的分析而支离破碎,学生鲜少领略每一篇文章独有的美。该如何让学生走进美文,与文本、作者对话,在对话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不管何种文体的教学,都要指向语用。基于此,写景散文的教学更应指向语用,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以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整体观照,以理其脉

叶圣陶先生曾言:“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叶老所说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这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只有理清了文章脉络,才可能条分缕析,纵观文章大意。写景类散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形散神不散,有的文章线索和脉络也比较隐秘,或在题目中,或在时空里,或在情感里,或在关键处……要探寻其中线和脉,对小学生来说难免吃力。如何引领学生快速找到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脉络?通览全文,整体观照,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当然,其中少不了老师有意识的引导。

萧红的《火烧云》是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名篇,当中有不少匠心独运笔调,其中第二自然段串联全文。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过渡段梳理出文脉。老师可先从题目入手,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读全文,寻找什么是火烧云的句子,将学生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到第二自然段。这段话在文章结构上有着独特的妙用,语言表现上也极具感染力。老师可询问学生“要把看到的这番景象说给小伙伴听,你会强调哪些词?”由点及面,让学生“读出关键词,读出主要内容来”,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对文脉的探寻上。学生在读中思索,思索中提炼信息,厘清文章的脉络。如此,写景散文教学的第一境界便达到了。

二、细读体会,以赏其景

入选教材的每一篇写景散文都是大家们“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不同的景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各具风情,哪怕是相同的景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也因作家不同的视角和个性,拥有了不同的情趣。然而,这些风情和情趣往往藏于文字背后,该如何引领学生透过文字这一层薄纱,赏到背后隐含着的无限风光?慢下脚步,细读体会,不失为好的方法。

再以《火烧云》为例,瞬息万变是萧红笔下火烧云独有的奇景。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领略这一奇景?老师可分两步走,实现这一目标。其一,读成一个词。要达到这一境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老师要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学生读出各种不同的词后,及时点评,并启发学生展开更深的思考。学生经老师点拨,再次细读,有了反思,有了批判,最终才能读成一个最恰当的词。其二,读成一幅画。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萧红“见也没见过、说也说不出来”的颜色和形态,并不断加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同萧红一起领略那一番醉人的奇景。

三、咀嚼品味,以解其妙

写景散文是一种“直悟”的艺术,它美丽的皮壳使得它能极为轻松地进入学生的视线,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写景散文也是一本供咀嚼的书,它精妙的骨髓值得每一个学生从中咀嚼品味出属于散文独有的味道。这就需要语文老师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文本,充分挖掘文章的写作特色,在教学中择其一二,引领学生潜心涵咏,以解其妙。当学生有目的地与文本、作者进行高质量的对话时,自然能欣赏到文章的好皮壳,领略其文辞和意境的动人;当然也能深入文章的骨髓,解开语言的奥秘,品味字词,品赏写法,知其所以妙。

萧红的《火烧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技艺精湛的画家和一个才情飞扬的作家绝妙的配合,而最能体现画家技艺和作家才情的,当属对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描写。萧红为了描绘出火烧云形态的变化无穷,用不同的句子叙述了各种形态的出现,这种同中求异的写法值得读者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老师可分三个步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深处。其一,求同。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三个自然段,找写作上的相同之处,整理出形态变化的相同顺序。学生在条分缕析中,厘清段落结构,习得一种架构的方法。其二,求异。老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领略文章同中求异、风韵灵动的写作之妙,同时也能让学生初步学习语言欣赏的基本方法。

四、迁移运用,以效其法

语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学会运用,即在课文语境中学会表达(说、写)。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写景散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此类散文文质兼美,语言精雕细琢,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范例。若阅读脱离写作,仅停留于对语言的品味、欣赏,学生就如同“旱鸭子”,只能站在岸上看别人游泳。为此,在学生领略文章独有的风景后,老师需利用一切契机,在文本语境中,找到可以填补的空白点,或由文本延伸的新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慧心表达,以效其法,方学会写作。

在《火烧云》教学中,老师等学生充分领略了萧红描写形态变化时的灵动笔法后,就该是让学生方法迁移、学会运用的时候了。萧红恰好在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处给读者留了空白,作者这一有意而为的隐性表达与上文的显性表达形成了虚实相生的艺术美感。老师在此处安排想象补白,既训练学生对美的想象再创造,又能使上文的方法习得得到很好的迁移训练。

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写景散文就是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语文老师只有拥有一双慧眼,发现此类散文独有的美,将教学指向语用,引领学生整体观照,细读体会,咀嚼品味,迁移运用,方能将美的种子播入孩子们的心田,慢慢地生根、发芽。由此,有朝一日,我们的学生不仅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也能慧心创作出一道独好的风景。

猜你喜欢
领略火烧云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火烧云》的“变”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
火烧云
领略中国书法之美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