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语言的情感 走进伟大的精神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思考

2019-01-11 14:13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付春平
小学时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随文内心文字

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 付春平

作为描写动物的文章,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一改其他动物小说着力描写动物外貌与特点的写作方式,将笔触重点聚焦在动物的情感世界。读《最后一头战象》,谁都会被战象嘎羧丰富的内心情感所打动,被它忠诚、善良、重情重义的精神所打动。

战象嘎羧无法直接倾诉自己的感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能将嘎羧的感情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需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慢慢寻找,通过多种方式摩挲文章的语言,体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一、聚焦情节,概括提炼,探寻文中游走的情感主线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小说描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曾经战斗的地方,凭吊战场,最后将自己庄严地埋葬在昔日战友身边的故事。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了四个感人的情节“战后幸存”“重披象鞍”“重返战场”以及“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述下来,把嘎羧丰富的情感层层展示出来:它对昔日辉煌经历的眷恋,对与它一起浴血搏杀的战友深深的怀念,对救它的村民的感激与不舍……因此,要了解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就要整体感知与触摸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主要情节,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梳理出嘎羧的情感主线。

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以“课文都写了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为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四个主要情节,然后将这些情节进行提炼概括,形成小标题,再依据这些小标题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理出文章脉络,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此时,我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嘎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在默读思考、内容提炼的过程中,揣摩文字中嘎羧的情感世界,很快就能总结出嘎羧“善良、忠诚、重情重义”的特点,对嘎羧情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多层探读,读思结合,体悟文中情感的发展变化

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学生将心沉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与文字的交流与思考的过程。《最后一头战象》故事感人,语言生动,作者常常是寥寥数笔就清晰地表达出战象嘎羧沉积在心中深沉的感情。因此,抓住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带领学生进行多层探读,边读边思,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词句,体会嘎羧情感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维度的读与思考:

一是快速默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使学生在静静的默读中,将目光锁定在四个主要故事情节上,品味出嘎羧“重情义”“善良忠诚”的品质。

二是精读细品。思考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嘎羧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中关键词语细细琢磨,读思结合,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如“重披象鞍”这一情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快速默读课文5~9自然段,哪些句子表现出嘎羧的内心情感,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旁注在一边。②聚焦“初见象鞍”这一段话,抓住关键词“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描写嘎羧神态、动作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嘎羧内心的激动。③自读课文描写象鞍的句子,抓住“弹洞”“斑斑血迹”“硝烟”“战尘”等词语展开想象,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④创设情境,配乐朗读,读出嘎羧的内心感受。在精读细品环节中设置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角度的思,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想象,融情朗读,这才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情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

三是对比朗读。个性思考,感受伟大情感。这篇小说多处采用对比的描写手法:文章一开始嘎羧日渐衰老而无力的样子,与再披象鞍,重返战场的“英雄”嘎羧截然不同;开始寻找象鞍时的焦虑、亢奋与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嘎羧前后变化对比鲜明;嘎羧将自己埋葬在同伴身边这种选择与普通大象死后都要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对比是作者贯穿本文始终的描写手法,也是作者刻意凸显嘎羧伟大精神的一种表现手段。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比,而对比朗读、个性思考应该是不错的一个方法。 如在帮助学生感受英雄的嘎羧的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进行对比的:

师:就在前不久,嘎羧还是这个样子——

出示: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教师读)

师:就在前几天,嘎羧已经成了这个样子——

出示: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教师读)

师:而当嘎羧站在昔日战斗的战场上时,嘎羧是这样的——

出示: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学生读)

师:老师读到了一个衰老的,生命即将结束的嘎羧,你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嘎羧?

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深深地震撼,纷纷说自己读的“是一个年轻的嘎羧”“是一个威武的嘎羧”“是一个要奔赴战场战斗的嘎羧”“是一个英雄的嘎羧”……嘎羧“一朝为战象,终身为战象”英雄精神在对比朗读、个性思考中凸显出来。

三、想象补白,随文练笔,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滋味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文章的情感往往躲在文字的背后,要捕捉到它,必须紧扣文中的重点语句反复品读,通过想象和补白等方式再现文中的画面和场景。《最后一头战象》亦是如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想象补白,睹文悟情,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如学生学习“重披象鞍”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式的随文练笔:嘎羧看着象鞍上的弹洞和斑斑血迹,闻着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味道,它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使学生在想象中靠近嘎羧的内心,倾听其心声。

同样,在阅读“重返战场”“庄严归去”这两个细节描写时,也可以采用想象补白的方式进行。如学生在品读“重返战场”这部分内容后,就可以设计: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碧波荡漾的江面,他仿佛看到……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里也许……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嘎羧的吼声想说……而在“庄严归去”这一细节中,则可以抓住“凝望”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在最后的时刻,嘎羧可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果嘎羧会说话,它又会说些什么?

每一次想象补白就是学生与嘎羧内心的一次对话,每一次随文练笔就是学生与嘎羧情感的一次共鸣。在想象补白与随文练笔中,学生一次次触碰嘎羧的内心,也完成了对嘎羧由一头大象到战象到英雄的认识过程。

四、拓展补充,迁移训练,掌握方法,再现伟大情感

同任何一篇课文一样,《最后一头战象》也是一个例子,我们要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在语言文字中摩挲情感”的方法,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户。教学中,教师不能忘记为学生搭设一座由“学习”到“运用”的桥梁,如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展开想象,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完成课后“小练笔”:嘎羧离开村子的场景同样十分感人,想一想……在“小练笔”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嘎羧不仅仅忠诚于自己的战友,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还深深地爱着淳朴善良的村民,爱着给了它二次生命的村寨。这样,孩子们对嘎羧丰富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让他们在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时,能通过这种方法感受“许多动物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让他们在阅读之路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随文内心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热爱与坚持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