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策略探析

2019-01-11 21:38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冯强平
数学大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个位除数竖式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 冯强平

在小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与对除法算理的理解不到位、解题方法不准确、列竖式书写格式不正确等有较大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导致结果算错,也让学生感到学习困惑。分析其成因,一方面与学生对除法书写格式、算理步骤与方法掌握不牢有关,特别是被除数是三位数时,各数位在上下对应时步骤较多,学生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两步并作一步,得出错误结果。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法有关,未能给予清晰、明确的引导,对算法、算理强调不够,操练单一,使得学生未能将直观的操练内化为具体的算法,导致死记硬背,错误百出。如何化解这些教学难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以数理为基础,引导学生建构除法竖式的意义

对于除法的学习,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了解,但主要是以“一步列竖式完成”,而到了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需要分“两步”完成。由于对除法竖式的算理不理解,使得知识在建构中出现乱象。一些学生格式书写不正确,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将两步并作一步,导致计算差错。我们在剖析问题原因时,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先口算得数,再通过小棒进行尝试分析。如对于42÷2,我们可以在板书上将错误的竖式与正确的竖式进行板演,让学生结合小棒图来对比和分析,贯穿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为什么要分层,增强学生对列竖式的算理理解。同时,对于错误的“并步”问题,要让学生从直观的对比中转变“思维定势”,加深记忆。当然,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分小棒与列竖式的关系,还可以将12÷2、42÷2进行对照计算,质疑学生,为什么都是两位数,除数都是2,12÷2 需要写一步,而42÷2 则需要分两步?结合学生对照、探讨、有意质疑,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两层竖式来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列竖式的意义上,深刻体会到笔算除法的竖式,体现了分小棒的思维,也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列竖式的格式要求,实现由“一层”竖式向“两层”竖式的过渡。

二、以数学表征方式为形象,来渗透算理教学

用笔算除法来列竖式,我们可以将直观的学具引入其中,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建立列竖式的抽象化表征思维,渗透算理,掌握具体算法。通常,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分小棒来进行形象化讲解,但学生会口算,却写不好竖式,为什么?原因是对于摆小棒,动手、观察即可;而对于列竖式,则需要将具象转换为抽象的算法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结合动作表征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一下子是无法内化于心的。根据数学表征现象,无论是口算过程、分小棒过程,在进行竖式表征时,学生无法直接建立动作与语义、数学符号之间的线性关系。事实上,学生操作体验中,既需要从具体到抽象,还需从抽象到具体。以86÷2 为例,对于该题的计算,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86根小棒的概念,然后按照除以2的思路,“怎么分”“每份分多少”“分去了多少”“还剩下多少”;接着,让学生再对这个分法思路进行列竖式。学生可以按照分法,一步步地进行列出竖式。反之,如果让学生对着竖式进行说明每个数的意义,指出哪部分是怎么算出来的,则让很多学生感到迷惑不解。为此,我们结合86÷2 对其整个竖式中的各个数字的意义进行呈现。对于十位上的8,在除以2 时,商为4,即每份分得4 个十;下面的8 为分走了8 个十;再对各位的6 进行除,先列出来,再除以2,商即为每份为3 个一,6 下面的6 为分走了6个一,最后剩下6-6=0,没有剩余。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对照除法竖式,对各个步骤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明晰数与图之间、数与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数学符号表征方法的理解,从而掌握具体算法步骤。

三、依托算理来帮助学生构建除法模型

在三年级数学教材中,通过算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构建除法意义。如在52÷2 计算方法中,对于该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拉下来,合在一起进行再除,即第二步中的“12”是“十位数剩下的“1”与个位上的“2”组合的数,然后再除以2。学生对该点的理解易混淆,我们可以结合算法模型,让学生先观察十位上的5,除以2 时,商为3 时,超过了5,商为2 时得4,不足5,则可以利用“5-4=1”,将“1”拉下,但这个“1”是十位上的,要与个位上的“2”组合成“12”拉下来。在这里,很多学生不理解“12”,有的学生得到商为“21”,丢掉了十位上的“1”。我们可以结合分小棒思路,让学生进行划分,第一次分得多少,第二次分得多少,对应除法竖式中的不同数字,进行探究其意义。由此,让学生逐渐明白,先对被除数的最高位进行除法,写商,然后得到“分去了多少”“还剩多少”;接着对十位上“剩下的数”拉下来,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除以除数,接着再对这个数进行分析,“分去了多少”“还剩多少”。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依托除法算理,让学生从中领悟竖式的写法与格式,逐渐建构对除法的抽象理解。事实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竖式结构,分析各个数字的意义,了解其逻辑关系,为学生提炼除法算法规则,巩固除法算法模型夯实了基础。

总之,针对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我们通过剖析算理、动手分小棒,并结合竖式各数字意义的分析,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关系,上升为数学思维,实现算法的正向迁移和运用。

猜你喜欢
个位除数竖式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竖式填数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调换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