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

2019-01-11 23:19李艳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阅读教学

李艳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墨尔根小学,黑龙江黑河 161499

1 整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条件

1.1 综合观念,读写结合

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进行整合,发挥二者的综合效应,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高效,就需要教师以系统、综合的观点将二者有效融合。在教导课文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加强写作训练,在写作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语言的应用特点。变以往基于阅读、写作双核心的教学转变为读写融合的主核心教学,让学生从两者的有效融合中获得实质性的有效进步。

1.2 创新教学,激发自主

阅读和写作成为困扰许多学生语文学习进步的两座大山,主要由许多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不扎实、写作方法缺乏等因素导致。要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对传统阅读、写作教学结构进行创新调整,让学生从不同视角重新感受阅读、写作合二为一的魅力,并配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对课堂的辅助作用,被激发强烈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

1.3 课内外深度融合

传统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由于课内教学时间有限,许多学生在课内消化不够充分,并且由于学业压力,在课外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也缺乏系统的培养。教师应当将课内外二者的整合教学双管齐下,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习惯与能力的养成,才能更好地确保学生能力的长效发展。

2 整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方法

2.1 巧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学习一切新知识的基本学习活动。在以阅读为主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对阅读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改变对阅读的看法,同时也要将其与写作有效结合,巧借阅读来帮助学生完成自然而然的习作素材积累,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汲取向主动的知识消化转变,让学生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同步发展[1]。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或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从埋头读课文变为亲自体验课文情节,发挥小学生感受力强的特点以帮助其更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恰当引导,如:要仔细思考并发挥想象将红头“偷偷地看”、青头“一骨碌爬起来”、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对于课文主角的形象与动作描写的体会就会更加细致、深刻。而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些拟人化的神态、动作的内容迁移到生活场景中,通过口头造句、写话、编写小故事等方式及时应用,教师从旁指正,能够加快学生对于动物外表和人物神态等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丰富写作的内容和技巧。

2.2 活用写作提高阅读水平

在写作训练中,许多学生作文结构混乱、用词不准确、内容枯燥、记流水账,归根结底是由于经验和认知所限,导致对生活的感悟不够深刻,也不会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就要在写作中训练学生通过提高阅读审美的方式,提升眼界和积累经验,然后通过思维指导行动来提升写作水平[2]。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主题“我和__过一天”要求学生想象和神话、童话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过一天并完成习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列出:选择谁?一起去哪里?做什么?发生什么故事?等问题的答案,构建大致的写作框架。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神话人物,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等课文,根据自己的写作问题来学习这些神话故事的特点,比如如何安排完整作文的整体结构,如何描写神话人物的动作或语言,通过哪种故事情节能体现神话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等。以熟悉的课文为参照,能够让学生的习作认知得到实际提升。

2.3 课内外的读写习惯养成

首先,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应当与课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课文《猎人海力布》之后,可以请学生以海力布视角写一篇课后习作,想象自己作为主人公可能要对父老乡亲说的话,实现课后教学的延续,让学生既锻炼写作能力,又对课文进行反刍、消化。其次,平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情况,周期性地制定不同内容和要求的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任务,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习惯。比如阅读绘本故事后写读后感、与父母观影后写观后感、完成某本童话故事中有用写作素材的摘抄以及造句、故事改编等。

3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整合是当前教育发展小学生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基的大趋势。教师应当综合看待这两个版块,以系统的观点将二者有效整合,围绕读写这一主核心来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能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实现阅读与写作水平的的螺旋式发展。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习作展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