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9-01-11 23:19卢康勇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参与感教学活动数学

卢康勇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和小学,广东珠海 519100

众所周知,小学这一学龄段是学生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探寻外界事物的开始。在小阶段的任课教师更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观念,并勇于表达自我的不同见解。而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不但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具有自我独立思维的逻辑体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都能够起到举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校方以及任课老师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

1 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绝大部分的小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课堂进行高效的组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对课堂进行组织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组织过于松散,而另一类则是课堂组织过于紧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对学生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会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旦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情况,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精神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紧绷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育。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2.1 组织合作学习之前协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明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想要达到何种教学目的。众所周知,进行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小组成员内部的独立思维和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课堂活动组织中最适合运用小组内部学习这一模式的就是难度中等,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原有知识的教学内容[1]。不可过难也不可过易让学生通过自身以及小组成员的协助,能够有效进行问题的解决,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2 科学合理进行小组分配

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进行小组分配。传统的学习小组分配通常是根据座位就近原则,4~6 人为一组。也有部分教师根据成绩进行排座位,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一组成绩较差的学生一组,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无法取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在教学改革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部科学划分,不仅应当考虑到小组内部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还应当考虑到小组成员内部的性格以及活跃度,最大程度的均衡各个小组之间的内部水平。在完成分组之后,可以依据小组编号之间进行两两PK。首先教师给出出题范围,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准备完毕之后教师抽取比赛用题。分为基本题、互选题和抢答题,通过营造出激烈的竞争氛围,让小组内部成员在共同努力之下更好的激发学习动力,感受到竞争的乐趣。

2.3 课堂趣味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当前新课程教学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参与感[2]。例如在《圆柱侧面积》这一知识的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圆柱的手工制作,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继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让学生理解圆柱底面周长与高和平面图中的长宽对应关系。通过课堂趣味化,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2.4 教师做好鼓励教育给予学生积极肯定

最后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做好鼓励教育。坚持积极认可的评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参与感。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之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打分,一起讨论其优势和有待提升的地方。在期中或期末点评教师及与小组评价,例如最佳默契组、最佳创意组、最活跃小组等。最大程度的开发小组内部的特点和潜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加油打气,使其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开展多样化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参与感教学活动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