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胶的羧甲基化改性工艺优化

2019-01-11 08:32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碱化皂荚羧甲基

, ,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1111)

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又称皂角,在我国四川、山东、陕西、河南、云南、广西等都有生长[1]。早在60年代,黄元鸿等人就对皂荚种子开展了研究,但由于当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皂荚的开发利用并没有形成规模。在随后的30年中,因皂荚资源的日趋减少,一直未引起研究和应用部门的重视。直至90年代以来 ,随着各地退耕还林积极性的提高,皂荚作为防风固沙的生态树种,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推广,皂荚资源才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2]。植物多糖胶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胶类之一,国内外应用最广的品种是瓜尔胶。我国植物胶资源丰富,皂荚、野皂荚等是我国特色植物胶资源,其资源量大、分布也广,种子胶具有与瓜尔胶相似的性质;并且皂荚胶水溶液的表观粘度还大于瓜尔胶,抗生物降解能力也优于瓜尔胶,因此性能更稳定[3]。总之,国产植物胶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皂荚胶是可供工业化开发的植物胶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即可降低对进口瓜尔胶的依赖程度,也可以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皂荚种植的经济效益。

皂荚胶粉同样存在着不能快速溶胀和水合、水不溶物含量高的问题。其半乳甘露聚糖的单体糖分子上平均有三个活性羟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羟基官能团进行的醚化、酯化或氧化反应,使半乳甘露聚糖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就可提高亲水性和溶胀速度,由此来调整皂荚胶的分子特性,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4]。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羧甲基化改性,不过大多数的改性研究都是针对瓜尔胶的。本研究依据石油压裂液的要求,以粘度、水不溶物含量两项指标对皂荚胶的羧甲基化改性进行工艺优化,为国家研究项目中的微水固相高效改性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搅拌器;水浴加热器;电热鼓风干燥箱; NDJ-5S旋转粘度计;离心机;水循环式真空泵;粉碎机。

原料:皂荚胶粉,广饶六合化工有些公司提供;

氯乙酸钠、氢氧化钠市购。

1.2 试验方法

1.2.1 粘度的测定方法

参照Q/SH 0050—2007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技术要求所述的方法进行测定。首先,分别配制0.6%皂荚胶或羧甲基皂荚胶溶液。具体配制方法:量取500 mL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低速启动,缓慢加入(3.00/w)g(w为样品含水率)胶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盖置于25 ℃水浴锅中,恒温2 h。将配制好的溶液缓慢搅匀后,用旋转粘度计测量其粘度。

1.2.2 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参照Q/SH 0050—2007进行测定。首先,参照2.2.1所述的方法配制待测溶液,配置成浓度为0.4%皂荚胶或羧甲基皂荚胶溶液各500 mL。

在恒量(精确到0.1 mg)的离心管中称取配置好的溶液50.20 g,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在3 000 r/min的速度下离心30 min,倾倒出上层溶液;加入蒸馏水至50 mL,用玻璃棒搅拌洗涤,再离心20 min,再倾倒出上层溶液,如此洗涤三次;将离心管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105±2) ℃烘干至恒量。

水不溶物含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η——水不溶物含量;

m——称取的皂荚胶或羧甲基皂荚胶样品的重量;

m2——水不溶物和称量瓶总重量;

m1——称量瓶重量;

w——样品含水量。

1.2.3 制备方法

称取40 g皂荚胶粉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200 mL95%的乙醇,再称取一定量的NaOH溶于20 mL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烧瓶中,常温下搅拌碱化一定时间后,分次加入氯乙酸钠,在搅拌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使反应体系的pH维持在7.5~8.0之间。反应结束后抽滤,并用75%的乙醇洗涤两次,烘干、粉碎得样品,待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羧化反应时间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将羧化反应时间分别设置为2、4、6、8、10,考察羧化反应时间对改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羧化反应时间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溶液的粘度、水不溶物含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羧化反应时间的增加,分子中有更多的羟基被羧基置换,所以提高了其水溶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加大了皂荚胶分子的降解,粘度下降就越多。

另外,反应在最初6 h内,水不溶物含量降低很快,说明反应时间过短,醚化反应还不完全;反应 6 h后水不溶物含量降幅减小,表明羧甲基化反应在6 h内基本完成。反应时间过长,水不溶物含量降幅减少,但产品粘度降低较大,综合考虑反应时间为6 h比较合适。

2.2 碱化时氢氧化钠用量对皂荚胶改性的影响

将碱化时氢氧化钠用量分别设定为1.20、1.65、2.10、2.55、3.00 g。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碱化时氢氧化钠用量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由表2可见,氢氧化钠用量为2.1 g较为合适。通过碱化作用可使皂荚分子充分膨胀,使其羟基形成钠盐的活性中心,有利于与氯乙酸钠发生羧甲基化反应。氢氧化钠用量过少,催化作用太弱,氯乙酸钠不能充分参与反应 ,产品水不溶物含量依然很高;氢氧化钠用量过多,加剧了对皂荚胶分子的降解破坏作用,产品粘度降低过大。

2.3 碱化时间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将碱化时间分别设置为0.5、1、1.5、2.0、2.5 h。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随着碱化时间的增加,产品的粘度及水不溶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在碱化时间超过2 h后,水不溶物含量下降减缓。因为随着碱化时间的加长,一方面皂荚分子被降解,导致了其粘度下降;同时,甘露聚糖中羟基被碱化越完全,羧化反应中羧甲基的置换率越高,则水不溶物含量下降越多。综合粘度与水不溶物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碱化时间为1.5 h。

2.4 反应温度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将反应温度设定为50、55、60、65、70 ℃。结果见表4。

表4 反应温度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由表4可见,反应温度的升高,提高了反应试剂的流动性,使活性中心发生羧甲基反应的几率提高,从而提高了羧甲基的置换率,样品的水不溶物含量就低;但反应温度过高,加剧了对瓜尔胶的降解破坏作用,使样品粘度过低。当反应温度过低,醚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综合试验结果,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5 ℃。

另外,当反应温度高时,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如果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慢。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5]。

2.5 氯乙酸钠用量对皂荚胶改性的影响

将氯乙酸钠用量设定为皂荚胶与氯乙酸钠摩尔比为1∶0.6、1∶0.8、1∶1、1∶1.2、1∶1.4。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氯乙酸钠用量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随着氯乙酸钠用量的增加,产品的粘度及水不溶物含量均是一个减少的趋势。随着氯乙酸用量的增加,发生羧甲基化反应的几率增加,当氯乙酸钠用量过少,羧甲基醚化反应取代度就低,产品水不溶物就高。综合粘度与水不溶物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皂荚胶与氯乙酸钠摩尔比为1∶0.8。

2.6 反应体系中含水量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将反应体系中的含水率设定为15%、20%、25%、30%、35%。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体系中含水量对皂荚胶改性结果的影响

由表6可见,随着体系中含水量的增加,乙醇所占比例的降低,样品粘度及水不溶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反应系统中水量的变化直接引起氢氧化钠的水化度和浓度的变化 ,从而引起结合碱量的变化 ,影响取代反应的多少,进而导致产品性能的变化。另外,当体系含水量达到35%时,己超过了皂荚胶糊化抑制的水醇比,部分物料已经发生了溶解,反应体系溶液变得黏稠,阻止了反应的顺利进行。综合试验结果,确定最佳体系含水量为25%。

3 结 论

皂荚胶的羧甲基化改性最优反应条件为:40 g原胶粉碱化时氢氧化钠用量为2.1 g、碱化时间为1.5 h、皂荚胶与氯乙酸钠摩尔比为1∶0.8、在65 ℃反应6 h时,皂荚胶原料水不溶物含量从26.91%降至2.07%,并且还能保持较高的粘度值640 mPa.s。

猜你喜欢
碱化皂荚羧甲基
碱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碱化条件对可可粉颜色的影响
“碱化”膀胱不得癌
粉末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羧甲基胍胶压裂液体系的推广应用
天然多糖羧甲基化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秸秆环保处理方法
羧甲基改性纳米纤维素对颜料分散与涂料性能的影响
难忘皂荚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