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丛刊

2019-01-12 17:56高濂
养生月刊 2019年12期

黄帝制夏季所服奇方

黄帝曰:“夏三月服何药?”岐伯曰:“以补肾茯苓丸,能治男子内虚,不能饮食,健忘,悲忧不乐,喜怒无常,四肢浮肿,小便赤黄,精浊淋漓,绞痛,膀胱冷痛,阴囊湿痒,口渴饮水腹胀,皆犯五劳七伤,宜服此方。”

茯苓(五钱,食不消加一钱) 杜仲(五钱,腰痛加一钱) 山茱萸(四钱,湿痒加五分) 附子(二钱,有风加五分) 牡丹皮(四钱,腹中游风加一钱) 泽泻(三钱,水气加五分) 桂(三钱,颜色不荣加五分) 山药(五钱,头风加一钱) 地黄(四钱,秋冬加一钱) 细辛(二钱,目昏加一钱) 石斛(四钱,阴湿加一钱) 苁蓉(三钱,痿黄加五分) 生姜(二钱)

上一十三味,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日再服。忌房事,生冷、猪鱼等食。

心脏导引法

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两手交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闭气为之。去心胸风邪诸疾,行之良久,闭目,三咽津,叩齿三通而止。

夏季摄生消息论

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为癥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当慎护。平居檐下、过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每日宜进温补平顺丸散。饮食温暖,不令大饱,常常进之。宜桂汤、豆蔻熟水,其于肥腻当戒。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不仁,语言蹇涩,四肢瘫痪。虽不人人如此,亦有当时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说何也?逢年岁方壮,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即幸而免,至后还发。若遇年力衰迈,值月之空,失时之和,无不中者。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

《养生论》曰:“夏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发痎疟,奉收者少,冬至病重。”

又曰:“夏气热,当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饮温汤,禁食过饱,禁湿地卧并穿湿衣。”

“夏三月,头卧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长养之令,勿起土、伐大树。”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内经》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铁物取凉,大损人目。”

陶隐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气。不可作水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若多着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

《书》曰:“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臛、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

又曰:“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又曰:“夏伤暑热,秋必痎疟。忽遇大寒,当急防避。人多率受,时病由此而生。”

《参赞书》曰:“日色晒热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热生豚疮,冷生疝气。人自大日色中热处晒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损目。伏热在身,勿得饮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杀人。”

《书》云:“五六月深山涧中停水,多有鱼鳖精涎在内,饮之成瘕。”

《养生论》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葱头酒一二杯,令人血气通畅。”

又曰:“风毒脚气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精化为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过度,以伤元气。”

《金匮要略》曰:“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我灵台耳。宜食苦荬以益心。”

《千金翼方》曰:“夏三月丙丁日,戒夫妇容止。”

《养生论》曰:“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浴,浴讫,以香粉傅身,能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且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痒。”

五枝汤方

桑枝 槐枝 桃枝 柳枝(各一握)麻叶(半斤)煎汤一桶,去渣,温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无粟米,以葛粉代之。加青木香 麻黄根 香附子(炒)甘松 藿香 零陵香

以上各二两,捣罗为末,和粉拌匀,作稀绢袋盛之,浴后扑身。

夏三月合用药方

豆蔻散 治夏月多冷气发动,胸膈气滞,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草豆蔻(四两,同生姜四两炒香黄为度,去姜用) 大麦芽(十两,炒黄) 神曲(四两,炒黄) 甘草(四两,炙) 干姜(一两,炮)

上为末,每服一钱,如点茶吃,不计时服。

苁蓉丸 平补下元,明目,妙甚。

苁蓉(四两,酒洗去心内白汁) 巴戟(二两) 菊花(二两) 枸杞(二两)

上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诃子散 治脾胃忽生冷气,腹胀满疼闷,泄泻不止。

诃子皮(五个) 大腹(五个,去外皮) 甘草(五钱,炙) 白术(五钱) 草豆蔻(十四个,面包炒黄,去面用) 人参(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枣二个、生姜一小片,同煎至六分,温服。

棱术散 夏日因食冷物,气积膈滞,或心腹疼痛等症,宜常服之。

用京三棱(三两,湿纸裹煨热透,另捣) 莪术(二两,同上制) 乌药(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陈皮(二两,用厚朴亦可)

上为末,每服一钱,盐汤调下,不拘时服。

四顺丸 老人百疾。

神曲(四两,入生姜二两去皮,一处杵作饼子焙干) 甘草(一两,炙黄) 草豆蔻(一两五钱,先炮熟去皮细剉用) 大麦芽(二两,炒黄)

上为末,盐汤服一钱。

橘红散 夏月消食和气。

广陈皮(用一斤,汤浸洗五七次,布包压干,又用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将皮拌匀一宿,焙干,称一斤) 肉豆蔻(一两) 甘草(二两)

上,将甘草同白盐三四两同炒,候盐红色、草赤色为度,共橘皮为末。用茶点服,一钱一次。

太上肘后玉经八方

巽卦东南 龟台王母四童散方 辰砂(四两,本方原用伏火丹砂六两,一时难得,且未当轻用) 胡麻(四两,凈,九蒸九暴,炒微黄) 天门冬(四两,去心) 茯苓(六两) 白术(四两) 黄精(六两) 桃仁(四两,去皮)

上七味,合为末,炼蜜为丸,捣万余下。夏月丸服,余月散服。如桐子大,每二十丸。能服八年,颜如婴童,肌如凝脂。

离卦正南 彭君麋角粉方 每用麋角(注曰:麋,鹿之大者,角丫叉不齐,白如象牙,出水泽中,非山兽也。大者二十斤一付,生海边。)取用一两,具解为寸段,去心中黑血色恶物,用米泔浸之,夏三日冬十日一换。泔浸约一月以上,似欲软即取出。入甑中蒸之,覆以桑白皮,候烂如蒸芋,晒干,粉之。入伏火硫磺一两,以酒调三钱一服。此方彭祖服之,得寿成仙。有人于鹄鸣山石洞中得石刻方,与此同也。

四月事宜

《孝经纬》曰:“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为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后十五日,斗指己,为小满。小满者,言物长于此,小得盈满也。律名中吕。”《白虎通》曰:“中吕何言?阳气极将,彼故复中难之也。”《晋志》曰:“吕者,助也,阴助成阳之功也。四月建巳,巳者,起也,物至于此,毕尽而起也。”《西京杂记》曰:“阳德用事,和气皆阳,为正阳之月。”又曰:“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纯阳凝于无阴,亦谓之曰阴月。”《文选》称为除月,又曰首夏,维夏。

“是月,每清晨吃葱头酒一二杯,令血气通畅。”

“收书,于未梅雨时,开阁厨晾燥,随即闭门,内放七里香花或樟脑,不生蠹鱼。”

“收画,未梅雨前,逐幅抹去蒸痕,日中晒晾令燥,紧卷入匣,以厚纸糊匣口四围,梅后方开。匣须杉木桫木为之,内不用纸糊,并油漆,以避霉气。”

避蚊方:用鳗鱼晒干,于室中烧之,可少解其横。

“是月伐木不蛀。”

《月令纂》曰:“是月于鱼池中纳一神守,则鱼不走。养鲤善飞,尤为紧要。”(神守,即今之团鱼也。)

《冯氏口谈》曰:“戎衣同花椒卷收,或芫花末糁之,则不蛀。一用出缸蓝布包之亦妙。风领暖耳,包藏瓮中,密封瓮口,毛决不脱。”

《月录》曰:“洗葛衣,用梅叶揉碎洗之,经夏不脆。忌用木盆,否则黑,以磁器洗之。”

《内景经》曰:“是月食莼菜鲫鱼作羹,开胃。”

《灵宝经》曰:“是月八日,宜修启寿斋。”

“是月初二、十六、十八、十九日,拔白生黑。”

《云笈七签》曰:“木瓜善治转筋,病者不必服此,但口呼木瓜二字,其病即瘥。”

《月令纂》曰:“是月初四日,七日八日九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肌肤光泽。”

《云笈七签》曰:“是月望后,宜食桑椹酒,治风热之疾。亦可造膏,用桑椹取汁三斗,白蜜四两,酥油一两,生姜汁二两,以罐先盛椹汁,重汤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盐三钱,又煮如膏,磁器收贮。每服一小杯,酒服。大治百种风疾。”

《千金月令》曰:“四月节内,宜服暖,宜食羊肾粥。其法:先以菟丝子一两,研煮取汁一两,滤净,和面切煮。将羊肾一具切条,葱炒作臛食之,补肾,疗眼暗赤肿。”

“此月宜晚卧早起,感受天地之精气,令人寿长。”

《月令》曰:“四月十五日取浮萍一两,麻黄去根,桂心、附子炮去脐皮,各五钱,捣为末。每用一两药末,入生姜二片,葱头二个,煎至八分,热服,盖暖取汗,治时行热病。”

四月事忌

《摄生月令》曰:“四月为乾,生气在卯,死气在酉,不宜用巳日时,犯月建,百事不吉。”

又曰:“初九、二十五,忌裁制交易。”

《白云杂忌》曰:“是月勿食雉,令人气逆。勿食鲤,能害人。”

《千金方》曰:“勿令韭菜同鸡肉食,暴死者尤不可食,作内疽,生胸臆中。勿食诸物之心,勿大醉,勿食葫,伤人神,损胆气,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伤人。更禁男女同房,忌纯阴用事。(葫即葫荽也。)”

《云笈七签》曰:“是月八日,不宜远行。宜清心斋沐,必得福庆。”

又曰:“是月忌暴怒伤心,秋必为疟。自夏至至九月,忌食隔宿肉菜之物,忌用宿水洗面漱口。”

孙真人曰:“是月初五日,忌见一切生血,勿食生菜。初八日、十六日,忌嗜欲,犯之夭寿。”

《杨公忌》曰:“是月初七日不宜问疾。”

四月修养法

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宜夜卧早起,以受清明之气。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声呼,其液汗,故怒与泄为伤元气也。卦值乾,乾者,健也,阳之性,天之象也。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气在卯,坐卧行动宜向正东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受西北二方暴风,勿接阴以壮肾水,当静养以息心火。勿与淫接,以宁其神,以自强不息,天地化生之机。”

《月令》曰:“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进御,薄滋味,毋违和,节嗜欲,定心气。”

《内丹秘要》曰:“姤月为一阴始生之月也。阴气方生,喻身中阴符起缩之地。灵丹养成入口中,当驯致其道,遂归丹田,不可慌忙急速。”

《保生心鉴》曰:“五月属火,午火大旺,则金气受伤。古人于是时独宿,淡昧,兢兢业业,保养生脏,正嫌火之旺耳。”

《灵剑子》导引法

补心脏坐功之法有二:一势,正坐斜身,用力偏敌如排山势,极力为之,能去腰脊风冷,宣通五脏六腑,散脚气,补心益气。左右以此一势行之。二势,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同行。去两胁间风毒,治心脏,通和血脉。

五月事宜

《孝经纬》曰:“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夏至。曰芒种者,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夏至者,言万物于此,假大而极至也。”《白虎通》曰:“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一阴始生萎靡,阳不资以为用,如宾在外,而不为内主也。”《乐志》曰:“辰为午,午者,长也,大也,言物皆长大也。”《吴子夜四时歌》曰:“是月为郁蒸,为仲暑。”东坡诗曰:“云飞龙御月。”

《玄枢经》曰:“是月天道西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西北,吉。”

《荆楚记》曰:“五日,以艾缚一人形悬于门户上以辟邪气。以五采丝系于臂上,辟兵厌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疫。口内常称游光厉鬼四字,知其名则鬼远辟。”

《云笈七签》曰:五月并十二月晦日,正月中,常宜焚烧杀鬼丹方

鬼箭 蜈蚣 牛黄 野葛 雄黄 雌黄 朱砂 黎芦 鬼比目 桃仁 乌头 附子 半夏 硫黄 巴豆 犀角 鬼臼 麝香 白术 苍术(各等分)

共二十味,为末,用菵草汁为丸,否用糊汁亦可,丸如鸡子大,每焚一丸,百邪皆灭。

《道藏》灵宝辟瘟丹方

苍术(一斤) 降香(四两) 雄黄(二两) 朱砂(二两) 硫黄(一两) 硝石(一两) 柏叶(八两) 菖蒲根(四两) 丹参(二两) 桂皮(二两) 藿香(二两) 白芷(四两) 桃头(四两,五月五日午时收) 雄狐粪(二两) 蕲艾(四两) 商陆根(二两) 大黄(二两) 羌活(二两) 独活(二两) 雌黄(一两) 赤小豆(二两 仙茅(二两) 唵叭香(无亦可免)

以上二十四味,按二十四气,为末,米糊为丸,如弹子大,火上焚烧一丸。

太仓公避瘟丹方(大仓公乃齐之神医淳于意也)

凡官舍旅馆,久无人到,积湿积邪容易侵人,制此爇之,可以远此。宜于五六月,终日焚之,可以避瘟远邪。

苍术(一斤) 台芎(八两) 黄连(八两) 白术(八两) 羌活(半斤) 川芎(四两) 草乌(四两) 细辛(四两) 柴胡(四两) 防风(四两) 独活(四两) 甘草(四两) 藁本(四两) 白芷(四两) 香附子(四两) 当归(四两) 荆芥(四两) 天麻(四两) 官桂(四两) 甘松(四两) 干姜(四两) 三奈(四两) 麻黄(四两) 牙皂(四两) 芍药(四两) 麝香(三分)

上为末,煮红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