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传承世界文化用英语传递中国声音*
——江苏省邗江中学基于文化推介的英语校本课程综述

2019-01-14 05:29韩炳华
江苏教育 2019年59期
关键词:模因跨文化校本

韩炳华

一、课程开发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 年版)》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又将“文化意识”同“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4因此,江苏省邗江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聚焦“文化”的实践探索符合课标精神。

美国学者Bates 和Plog[2]曾把文化视为“信仰、价值观、习俗和行为举止的一个共享体系,人们用其与他人和世界交流,并通过学习的方式将其传承”。也就是说,文化由共享的行为模式(交际)和意义系统(语言)组成。而Ferraro[3]则认为文化包括物质实体、价值观、行为模式等要素,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共同拥有、所思考和所做的一切”。这就意味着,语言和交际是文化的一部分,即语言、交际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由语言、文化与交际共同构成的人类活动体系中,语言是重要的交际模式,文化是交际依存的环境,交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可以说文化决定着语言和交际”[4]33-34。

二、课程开发框架

江苏省邗江中学基于文化推介的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真正落实“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文化教学应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其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

1.文化教学内容。

课标“文化意识”的课程目标为: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1]6

我校英语校本课程制订了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以文化为核心,采用教学内容模块化策略,分为英语国家的著名大学、著名中学、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日常生活、著名公园、名城、运河城市、主流媒体、美文选读、报刊选读、英语演讲、歌曲影视表演等,选择这样的模块内容主要是考虑学生未来求学需求和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的推介,因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公园城市、运河城市。

学校课程发展指导中心与英语教研室共同研究,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小组,负责指导各位教师申报选题和过程性编写工作。要求教师从课程名称、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及方法、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教材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8 个方面提出编写申请。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统筹模块选题,监控编写进度并负责内容审核。事实上,校本教材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文化教学模型。

跨文化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根据道金斯[5]的观点,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所以说模因的两个核心概念是:模因是文化单位,模因是模仿单位。海利根[6]曾经探讨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在模因认知观的指导下,文化传递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文化模因的复制过程,这一过程也促进了跨文化意识的层层深化。[6]邵萍、仲红实[7]认为跨文化意识培养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意识唤起、保持、产出和文化融台。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更多地关注西方文化输入,而忽视对中国文化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双向交流不对等和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我校文化教学模型包括“学习、汲取→体验、比较→融合、推介”三个步骤。

【步骤一】学习、汲取

通过选修英语校本课程,学生学习世界文化精华,掌握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重点是总结地道的话题语块和文化类文体特点,为推介扬州文化做好知识储备。每学期根据具体情况开设选修模块,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扩大课外阅读。

【步骤二】体验、比较

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以开设的校本课程对应模块主题为研究课题,融入扬州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扬州的公园、扬州的运河、扬州的教育、扬州传统节日与习俗等,研究性学习成果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为向世界向西方推介扬州文化做准备。

【步骤三】融合、推介

融合校本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校本课程所学相关语块,将研究性学习成果以符合世界的视角翻译成地道英语。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制作、传播扬州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课程实施现状

1.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

学校有一套健全的课程开发、管理的规范化体制机制,构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构建适应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学校在整合优化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整合实践活动,形成教室课堂(国家课程)、校园课堂(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社区课堂(综合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高一、高二年级选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和课程表,学生进行选课跑班。学校课程发展指导中心和团委负责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与考核。

2.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1)主题模块选择。英语学科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聚焦文化主题,每学期有选择地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5 门文化主题模块的选修课。选择主题时关注授课形式,既有侧重于传授文化知识的(如著名大学、节假日和风俗习惯),又有侧重于社团活动的(如英语演讲、歌曲影视表演),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需求。报刊选读选修课教学内容则安排到日常教学计划中,换句话说,就是所有学生都要选修该内容。报刊选读内容尽量与教材单元主题一致,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课时安排。每个教学模块安排16 ~20个学时,课程表每周有两个连排的选修课时。这样,半学期能完成一个模块的选修学习任务。每学期学生有两次选课机会,较好地满足了学生选课的愿望。

(3)考查方法。首先,出勤率是重要指标。因为,全年级学生都在跑班上课,学生管理极为重要。其次,文化知识类课程采用书面考试,主要考查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社团活动类课程则采用表演形式,可以个人英语歌曲表演或演讲,小组辩论或话剧表演,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活动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责任分担、合作共赢。

3.不足之处。

对照我校“学习、汲取→体验、比较→融合、推介”三步骤教学模型,我们目前的校本课程教学大多做到了第一步,第二、三步骤偶有涉及,而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文化品格。这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1]34因此,让校本课程发挥真正的育人目标任重道远。

四、课程未来展望

英语校本课程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比较文化过程中形成文化自省能力,在多元文化感知、理解、鉴别和融合中增强文化自信并在“用英语”与世界对话中提高文化调适能力,养成优秀文化品行。[8]因此,将来我校英语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将重点关注——

1.文化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外语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要通过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了解国际形势、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眼光的新时代青年。通过文化学习,帮助学生更理智、理性和更有深度的发出中国的声音,向中华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进军。

2.跨学科融合。

为了落实我们设计的“三步骤”文化教学模型,我们将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体验扬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加深对扬州文化的理解,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启发学生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与世界展开文明对话的欲望;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培养与人沟通、交往、合作的能力。

3.文化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还要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学习、对英语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在文化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2)合作学习的原则。跨文化教学中,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比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都依赖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在互动中进行文化比较,增强跨文化意识、文化调适能力,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3)传授与体验相融合的原则。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将传授和体验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既注重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讲授,又要设计触动情感、培养行为能力的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和参访游学等体验活动。

(4)反思与比较的原则。增强学习者对自己本族文化的意识和理解是跨文化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思与比较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4]240-241在营造的跨文化氛围中,联系本族文化和个人体验进行外国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可以刺激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记忆更牢固,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活,应用更自然。

猜你喜欢
模因跨文化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模因论研究综述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