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2019-01-14 03:34肖井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德育

摘要:分析了《中药鉴定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增加思政内容考核模块、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挖掘教材德育元素等方面,探索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37-02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是立德育人的一种新的尝试,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1]课程思政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教师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中药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标准制定、整理和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等基本知识。该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严格检控中药质量的思政观念。将“课程思政”应用到《中药鉴定学》课程,具有很好的价值引领作用,在知识传播中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质量监管责任感,培养了学生严控中药质量的职业素养。

一、《中药鉴定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立德树人的需求。高校是国家培养和储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人才应首先培养其美德。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度对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根据《中药鉴定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3-4]

2.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中药鉴定学》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中药真伪优劣等质量评价相关工作。中药研发、生产和质量检测人员不仅要具有严谨、细致、认真等较好的习惯和素质,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控中药质量。因此,教师在传授《中药鉴定学》知识时,还需将“课程思政”融入各教学章节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以往教学中重智轻德现象,设置“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知和德育双重目标。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中药质量评价知识,还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

3.有助于《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辨识药材真伪优劣是中药从业人员的基本功。许多毕业生就业流向药检所、医院中药房、药材公司、饮片加工厂、药厂质检室、药店等单位和部门,他们在工作第一线最先用到的就是中药鉴定知识。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效果与德育培养,对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开展中药质量鉴定开放性、模拟性实验与创新创业活动,但因教学条件有限,使学生对中药质量鉴定重要性把握不够准确、价值观不够成熟[5]。故我们应利用《中药鉴定学》课程特点,从不同视角挖掘其蕴含的法律法规知识、伦理道德价值和现实发展意义,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这样能有效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中药真伪鉴别价值观,掌握中医药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中药材生产与质量鉴定职业道德素质,全方位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药真伪优劣评价与监管人才。

二、《中药鉴定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模式探索

1.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修订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发掘《中药鉴定学》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梳理各章节知识点,系统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例如,中药鉴定依据的标准属于国家法典,其鉴定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中医药法律内涵,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鉴定情操。

将已建立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中药鉴定学》课程標准中,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坚持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6]培养学生树立中医药法律意识,掌握中医药法律知识,使其具有正确的中药质量鉴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具有从事中药生产与质量评价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等。

2.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增加思政内容考核模块。《中药鉴定学》课程考核标准中应融入课程思政模块,设置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思政模块考核比为8∶2。思政内容考核模块主要包括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中药鉴定职业道德两部分,通过法规宣讲、试题测验、伦理道德论文写作等方式,着重考核学生是否知法懂法,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中药鉴定职业观和价值观,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7-8]

3.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不仅能将课程思政教育不断延续,更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药厂、药检所、药房、饮片厂、药材市场等企事业单位,并向这些企事业单位宣传中医药法律知识和正确的中药鉴定价值观,尤其是要向他们大力宣传中药材造假、掺伪、染色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深入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强化学生的遵法守法意识。

4.利用案例分析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学》涉及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讲解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内涵。例如,在讲述中药鉴定的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真伪鉴别等内容时,对“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药材市场覆盆子掺假售卖等违法案例展开分析,深入挖掘其行为所触犯的法律与道德,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行业道德情操。

5.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观。教师应利用“课程思政”创新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努力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有些中药具有“治与致”的双重性,在课堂授课时应注意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例如,在讲授细辛、川乌等有毒中药鉴定时,教师需特别注重有毒成分超标对人体危害的讲解,强调鉴定人员要具有严谨、认真的职业道德意识;讲到麻黄化学成分时,更应该注意强调它们不仅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制备冰毒的原料,并引入不法分子购买此类成分的中药制备冰毒的实例,告知学生认真鉴定药品质量,不仅不能被违法分子利用生产毒品,自己也不能参与到犯罪行为中。

总之,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当中贯穿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从教学顶层设计出发,在梳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的毕业要求,并认真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践中。教师要自发地挖掘思政教学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本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高技能、高品德的中药品种与质量鉴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上海教育,2017,(3):6-7.

[3]肖井雷,刘玉翠,姜大成.浅谈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药房,2011,22(20):1917-1919.

[4]陈慧梅,周惠燕,徐蓓华.《药物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8,(13):181-182.

[5]吴启南.《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48.

[6]鲁晨琪.《网络营销与创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经贸,2018,(3):100-102.

[7]刘祥楼.探索《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15-17.

[8]陈立婧,刘至治,陈桃英,等.从课堂教学渠道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03-20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