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2019-01-15 03:34姚国强
粤海风 2019年5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

文/姚国强

一、绪论

自2017年开始落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到了今年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如2017年上映的《战狼2》的电影票房高达56.83亿元;2019年上半年公映的《流浪地球》的电影票房为46.55亿元(中国内地);2019年下半年公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票房为49.72亿元。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8年,中国全年的电影票房总收入是609.76亿元。与2017年的559.11亿元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9.1%,增速保持了平稳向上的状态。而2018年广东省的电影票房总收入则是83.56亿元,占全国总电影票房收入的13.80%,排名仍列全国第一位。与2017年广东省的电影票房总收入79.98亿元相比,同比增长了4.5%。这已经是广东省连续17年蝉联全国榜首了,基本上和广东省经济体量排名相一致。因为,在国家的4个一线城市中,有2个极其重要的城市——广州市和深圳市是属于广东省的。这无疑说明了广东省巨大经济实力和文化产业实力。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影银幕64944块。其中3D电影银幕58159块,约占90%;巨幕电影银幕共计946块(含中国巨幕338块)。全国县级城市电影院共有5423家,县级电影院银幕23589块,分别约占46%和36%。

电影文化艺术作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为党和政府所高度重视。而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文化艺术事业的改革创新工作,创作了大量家喻户晓的优秀电影作品。这些电影作品,不仅讴歌和塑造了改革时代、改革英雄的人物形象,还引领了时代的创新潮流,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非同寻常的城市艺术形象。

2019年2月27日,在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对2018年以来中国电影所取得的各项成绩肯定的同时,指出了当前电影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电影工作做出重要部署。

当前,随着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对电影产业化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的呼声此起彼伏,一直以来被中国电影学术理论界所不愿意涉足的电影市场,成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认真落实电影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对电影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实现电影事业产业新跨越,让中国电影呈现出积极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已成为每个电影人的共识。电影的发展水平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电影也是彰显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载体。要想建设成文化强国,电影就必须强起来。电影作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食,而不是副食。

所以说,电影在文化产业中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要想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重视电影。因此,在这种国家电影政策的导向下,电影的集团化改制、电影投资主体的民营化、影片摄制权、出品权的开放、电影放映发行业的体制改革、电影院线制的实施、影院票房售票方式的规范化,以及电影院的质量认证体系,一系列有关电影市场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学术命题已经先于电影学术理论界的作为而大张旗鼓地行动起来。特别是随着国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出台的各项电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利时机,广东省电影事业的高速再发展无疑得到了绝佳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完成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电影文化艺术重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要了解中国电影高等教育 与电影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1896年电影自国外传入我国后到1921年,经历了26年的不断发展,我国才形成了上海、北京、香港和天津等几个有限规模的电影市场。而当时还未有电影高等教育的存在,从事电影活动的专业人士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还不多,同时中国电影的产业也还不发达。但是,电影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电影观众对电影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使得电影艺术创作和技术操作人才的需求很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于是,电影高等教育就应运而生,成为文学门类下的新兴交叉艺术学科。

电影教育界提供给电影产业大量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相当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不仅得到了电影界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而这些经过电影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人士加盟到电影行业中,使得电影产品的文化价值、艺术类型与电影行业的产业化一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高科技产业群。于是,电影成了21世纪罕见和独特的文化商品,从而将高等教育—学术理论—艺术创作—电影市场链接为一条可循环的高科技产业链。

经过了多年可持续发展的经历,我们发现,电影产业化的高速发展是离不开电影理论和电影高等教育的学术支持的。在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而出版的《中国电影百年特刊》所列出的部分资料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在“百年中国电影人物选载”中,入选的200名著名影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共有102人,为总人数的51%。其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22.5%,占受过高等教育总人数的44%。[1]

在“百年中国电影影片选载”中,入选的201部著名电影中由受过高等教育的影人所拍摄的影片为80部,占总电影数的40%;其中,主修电影专业的影人所拍摄的电影为70部次,占总数的36%。[2]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等教育、电影学术理论与电影创作,以及电影产业的密切关系。因为,这些著名电影艺术家所参与创作的优秀电影作品都已经被深深地烙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册上了。

三、必须了解的影响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 一些不利因素

(一)编剧因素

要拍摄电影,首先在剧本创作上要有一个可看的故事结构。由于电影的收益不仅需要国内的票房,还需要瞄准国际市场,所以,现在大部分电影中都会带有或多或少的国际元素。好的剧本是成就一部大制作的不二法门,往往需要多人的创作和提炼。带有普世意义的剧本往往是电影的首选。

但是我们的原创故事仍缺乏深度和广度,使得电影的表述价值不确定。许多的电影故事,只不过是变了形的复制品而已,或是老片重拍,或是西片东拍。因此,虽然部分影片的票房收益颇高,但艺术口碑却越来越差,逐渐造成了观众对中国电影信任感的流失。

(二)导演因素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票房高低与导演的声望休戚相关。导演不仅要有驾驭影片的能力,还需要深厚的美学修养,熟知电影的制作流程,拥有丰富的拍摄经验。从电影创作题材上看,美国电影大片几乎是一致向后看,变现的是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世界和科幻王国;而中国电影则是集体往前看,纵横中华文明5000年。从春秋战国一直写到清末民初,其题材和故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简单性和同质性,其创作套路和故事本质有着极其相似的同质化倾向,并且体现了对历史简单化的呈现和概念化的图解。

况且,大银幕上的暴力还在被不同的导演群体不断地升级,但在需要进行细腻铺垫的情感上却不肯多下功夫,使得暴力作为大银幕上的一种视觉刺激常态,从而使观众在此类型化的呈现下逐渐麻木。

(三)演员因素

中国电影屡次出现“演员被过度消费”的怪象,使得名演员多片赶场、疲于奔命,影响了其表演艺术的高水平发挥,极大程度地凸显出了电影演艺人才后续乏力的现象。中国的电影产业目前急缺具备全方位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表演人才。

(四)视觉特效因素

电影的制作往往会使用大量的电脑视觉特技效果,绚丽多彩、以假乱真的数字特技,可以将视觉效果做到尽善尽美。所以,丰富的视觉特效也是电影拍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五)技术装备因素

目前,我国电影制作装备已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不过影响电影生产的因素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设备使用的方法方面。国外往往会采用多机拍摄的方法,既节约了大量演员的制作时间,也大大降低了电影的拍摄成本。

(六)创作团队因素

摄制组是一个集体,所以要有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特别是在前期制作上,编、导、演、美、摄、录等各个部门需要全力协调配合,才能成就一部大的电影制作。但现在有些影片在拍摄时有人只顾本部门利益,而不管其他部门的需要,导致内耗增加,拍摄进度拉长,涣散了人心,导致艺术质量降低。

(七)资金投入方面

电影制作资金是影片成败的基本保证。没有充足的资金,一部优秀电影的制作就无从谈起。目前,国内在电影投资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融资的途径还比较少,资金合理使用的比例也不均衡。特别是在宣传方面、后期制作方面的投资,制片人很不重视,压缩资金的状况时有发生,导致制作电影时重明星、轻制作,重场面、轻质量。

(八)融资渠道因素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过分依赖政府、轻私人投资;融资渠道单一、不重视民间游资;在植入广告时不考虑剧情需要。

(九)宣传发行方面

存在问题包括:重制作、轻宣传;重城市院线、轻农村市场;重献礼和贺岁节日、轻日常时间。

(十)电影专业教育方面

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相继开设了一大批专门培养电影人才的学科院校。但是从人口基数来看,我们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和美国电影教育的发展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电影专业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进度,因此,也就影响到电影的创作和制作。

(十一)政府扶持和导向方面

如果政府不将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从思想思维、文化意识、生产制作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大力支持的话,将不可能产生对人类、对民族、对文化起到传承作用的电影来。

四、积极应对粤港澳大湾区 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策略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产业发展虽然快速,但是发展并不均衡。特别是近几个月来,香港的动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香港市民的民生福祉,导致香港的影视文化产业也牵连受累。

因此,如何应对粤港澳大湾区出现的各种新态势,就需要我们广东省影视文化界的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去改善各类已出现的不利因素,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文化产业发展驶回正常的道路。

另外,广东省至今为止,除了国有的珠江电影集团公司和深圳影业公司之外,好像还没有一家专门用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这样大量的电影专业人才就必须靠北京电影学院等一批北方的高等院校来培养。因此,电影人才培养的平台就只能掌握在广东省之外的高校手中,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人才极为匮乏,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下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事业发展的一些策略和应对措施,可供广东省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参考:

(一) 降低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文化产品投资准入门槛开放政策,允许和吸引更多的外资、中国民营企业进入电影制作行业。

(二)在保证电影产品进口专营权的同时,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品的出口权,允许更多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对外竞争,拓展中国电影产品的海外发行渠道。

(三)在限制外资经营权的同时,继续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文化作品的发行权,鼓励民资、游资经营跨地区、跨省级的电影院线,推动国产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发行竞争态势。

(四)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品的放映权,让更多的百姓能看到更多的电影和电视文化艺术产品。

(五)给粤港澳大湾区的拍摄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电影电视产品来内地拍摄,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问题。

(六)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电影产品审查方式,下放权限,简化程序,给电影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艺术自由空间。

(七)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品的评奖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公开;以市场为导向。

(八)改革粤港澳大湾区电影艺术基金的资助方式,使更多的艺术家能获得电影电视拍摄的权利。

(九)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后电影艺术产品的研发,引导广东省电影消费的时尚生活。

(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艺术家的自由组合,不再由国家统筹,打破铁饭碗,鼓励竞争意识,创造电影文化艺术精品。

(十一)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产业化理论进行学术研究,进行市场调研,吸引更多的电影理论专家和学者来承担与以往基础性研究不一样的应用性研究。

(十二)不断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新技术开发力度,大量应用5G、VR等新媒体高精尖技术,吸引更多的观众到展示高科技电影特技的电影院去,让他们在欣赏电影艺术的同时为中国电影的振兴出一把力。

五、结语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选择多样、立场多变,促使当代的中国社会条件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艺术创作的立意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调整。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人需要认真审视粤港澳大湾区在电影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反思粤港澳大湾区在今后的电影发展中,应当如何拍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产品,实现中国电影创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中国的电影产业从发展中国家水平转变为真正的电影发达国家水平。

对此,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人任重而道远。因为他们肩负着更多启迪中国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注释

[1] 见《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2005年7月版,第94页。

[2] 见《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2005年7月版,第18页。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如何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