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背景下地方特色高校材料成形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01-15 16:11邓同生汪志刚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冲压学时成形

邓同生 齐 亮 汪志刚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前言

在高校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需求背景下,实施“通才教育”是高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盲目性,高校进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是有效的模式之一,即招生时不是按照具体的专业招生,而是按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行高等学校以后,首先经历1-2年的统一基础课程培养。在统一基础培养的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科大类内的不同专业针对性的设置专业概论课,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此时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和专业特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可很好的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直至毕业[1-3]。

近年来不少高校积极开展“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模式摸索,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夯实学业基础,延缓学生选择时间,让学生理性选择专业,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自我管理,开展自主学习,突破专业知识壁垒,激发创新思维。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大类招生的设置中,材料类专业(如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可单独设置材料大类招生,也可与机械类专业进行大类合并招生,部分特色高校与冶金、化学等专业进行大类合并招生。江西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冶金类特色高校,在近年开展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改革中将材料和冶金类专业进行大类合并招生,具有鲜明的行业和地方特色[4-5]。

因此,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下对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下的材料成形类专业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现状重新梳理和研究,探索在新的培养模式下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材料成形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是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以锻造工艺和冲压工艺两门典型材料成形课程为例,探索新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路径,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仅可对这锻造和冲压两门成形类课程的改革提供方案,也可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背景下成形类专业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认识不足

在江西理工大学设置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中,前2年为所有学生统一的基础课程学习,仅在第四学期开设有材料概论和冶金概论等专业引导类课程,这些专业引导课程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对学期结束后的专业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该类课程学时有限,材料专业概论课程上能介绍锻造工艺和冲压工艺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导致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了解,从而失去选择的兴趣,最终可能导致适合学习金属材料类专业的同学没有正确做出选择。

(二)实验学时偏少,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

在“通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指导下,锻造冲压等专业课程学时一直在逐步减少,特别是地方特色高校,由于专业建设的侧重点等原因,导致课程建设经费紧张,实验条件建设不足,无法开设足够多的实验学时,满足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学完课程后对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对锻造冲压模具没有直观的认识与感受,不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知识。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类课程会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压缩专业课程的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实验等手段的辅助作用,是锻造冲压等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大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移动教学、互动课程、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仍然较少,有碍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专业课教师急需要加强相关教学手段的学习,增加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成形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措施

(一)凝练课程核心知识,积极为专业分流前的引导课程服务

想要获得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青睐,吸引优秀的适合学习金属材料成形类的学生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选择本专业,是锻造冲压等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任课教师需要专业分流前的引导概论课程老师紧密合作,凝练专业课程里的核心知识,研讨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和实际应用背景,制作合适的教学材料和课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专业学习的目标和信心。

(二)增设课程内实验学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最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锻造和冲压两门课程,学生通过对实际的锻造冲压模具进行拆装或测绘,可对各部分结构与功能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6-8]。对于部分没有客观条件开设的实验,可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如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锻造工艺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与多通道交互手段,逼真再现真实锻造车间工艺场景、锻造设备和锻造工艺过程。学生可以在虚拟锻造车间环境下,通过对锻造工艺过程的观摩、学习引导、自主操作设备、实验反馈等交互手段,学习掌握典型锻造工艺,对提升锻造工艺的学习效率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三)加强师资培养,紧密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将专业最新动态呈现于教学过程

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还是在师资力量的培养,因此需要更加积极地组织专业课程老师参与相关的学习提升过程,同时与行业内企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紧密跟踪专业发展动态,准确获取最新专业信息,利用移动教学、反转课程等多种新式教学手段,将最新的专业知识呈现于教学过程。

(四)精选教材,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及积极性

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最重要的资料仍然是教材,因此选择或编制一本合适的教材仍然是课程改革的核心[9-1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教材在学习的难点部分增加了先进的互动方式,如冲压工艺中理解模具的运动过程、想象冲压成形过程发生的现象一直是学生理解模具的难点,部分新版教材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有二维码,学生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手机上观看模具工作动画,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模具的工作过程及相关的知识。

四、结论

大类招生在改变招生形式的同时,对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在非常有限的学时内,把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传授至学生,专业课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需要具有超强的可塑性。通过对课程知识的重新梳理和研讨,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等共享资源,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加精彩纷呈、更加高效,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冲压学时成形
管材成形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冲压模具静态干涉研究
MFC2019首届汽车冷弯(滚压与拉弯)成形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轿车后下控制臂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双支板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
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