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分析

2019-01-16 01:45高翀东港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房性充血性持续时间

高翀 东港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均发生心律失常,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35例非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之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在房性早搏总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总数以及心房扑动等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尽早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以便更好地给予相应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患者病情发展至后期的一种综合性并发症[1]。有很多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由于左心室肥厚或者扩张,其神经分泌和循环功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容易引发房性心动过速等房性心律失常症状,增加了患者猝死的可能性[2]。因此,对于心衰患者必须加强监测,以尽早发现房性心律失常症状,更好地给予患者治疗。本文就动态心电图在心衰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监测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心衰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而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35例非心衰患者。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在43~69岁,平均(58.43±2.14)岁,其中13例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2,年龄在44~70岁,平均(58.55±2.20)岁,其中14例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的基本资料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利用动态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24h连续监测,记录并统计患者的房性早搏数量、阵发性心房扑动数量和持续时间、心房颤动数量和持续时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数量及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分析所得数据,并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观察组35例患者中,阵发性房扑(18±8)阵,每阵平均持续时间为(10.7±6.5)s,对照组无阵发性房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平均房早总数为(871±127)个,对照组平均总数为(68±15)个,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短阵房数为(142±72)阵,每阵平均持续时间为(14.2±5.0)s,对照组为(52±11)阵,每阵平均持续时间为(2.1±2.2)s,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为(107±70)阵,每阵平均持续时间为(66.8±7.0)s,对照组为(32±11)阵,持续时间为(26.4±5.9)s,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也可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无症状心力衰竭,其中,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为发绀、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右心衰竭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右上腹胀痛和心瓣膜疾病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容易引发房性心律失常,比如,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等,这些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①心电不稳定。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其细胞内外钾电流和心肌细胞代偿收缩能力均会显著降低,而钙和钠的交换增加,也增加了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早期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和心悸收缩能力增强,而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心肌缺血会发生心电不稳定各项异性,从而发生折返出现心律失常[3]。②心肌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时,患者的激素水平和心肌缺血均发生了改变,同时,发生了炎症反应,使患者的心肌细胞之间出现了纤维化,减少了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导致传导障碍或者阻滞,这就迫使传导途径变的更加迂回曲折,从而容易发生折返情况,以致出现心律失常。③机械-电反馈。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时,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发生异常,增加了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同时,心房容积不断增大,心房内出现淤血,这样一来心房传导性和兴奋性不符合,导致折返发生,出现心律失常[4]。④心房电重构。由于心房颤动和扩大会改变患者心肌细胞跨膜离子流,缩短了心房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引发心房电重构,导致心律失常发生。⑤其他原因。洋地黄等药物的过量会导致患者血钾升高;而利尿剂的过量会导致患者发生低血钾;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时,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从而增加了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也增加了触电活动发生的可能性[5]。

动态心电图能够24h小时持续监测患者在生活常态动态下的心电情况,该监测方法无创、包含信息量大,而且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动态监测仪器的稳定性也在不断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对心衰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有效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房性心动过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房性心动过速会损害患者的心肌功能,从而加重心力衰竭病情,甚至导致患者猝死;观察组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数和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而快速房颤会减弱患者心房的收缩功能,加重了心房淤血,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更加严重[6]。观察组的早搏数和心房扑动发生数、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这些均会恶化患者的心功能,加重病情。因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尽早发现异常,从而可尽早给予相应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因此,对心衰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尽早发现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房性充血性持续时间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