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在儿童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准确性对比

2019-01-16 02:15仲杭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戴镜屈光度散光

仲杭

作者单位: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

诊断:高度近视,调节不足,调节灵敏度低

分析:该患者近视度数较高,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其眼轴长于正常水平,角膜曲率在正常范围之内,判断其属于轴性近视,其近视度数会随眼轴长度发展。

由于高度近视患者佩戴近视镜会造成相差和其用眼习惯等原因,该患者在双眼视功能方面表现为调节不足,会引发一定程度的视疲劳。

处理意见:佩戴RGP以减少球面像差,并起到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配合视觉训练,锻炼其调节能力,缓解视疲劳。

复诊建议:3个月后复诊。❏

摘要:

目的:探讨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在儿童远视或远视散光中度数准确性的对比。

方法: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靖江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8例136只眼,在5~10岁儿童远视或远视散光中的应用。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电脑和检影验光,佩戴眼镜后以矫正视力1.0作为最佳结果。

结果:5~10岁矫正远视或远视散光的儿童,1年后矫正视力相较于戴镜前提升≥2行者为视力有进步,共计52人(72.2%);2年后矫正视力相较于戴镜前提升≥4行者为视力有进步,共计49人(68.1%);3年后矫正视力为1.0者为视力有进步,共计64人(89.9%)。治疗前、治疗后、1年、2年、3年,视力分别提高了0.50±0.10、1.00±0.12、1.50±0.08。

68例患者治疗1年后,视力进步者有67例(98.5%),42例远视散光中,有41例视力有进步(97.6%),26例远视患者中,有26例视力有进步(100%)。23例轻度远视及远视散光者中,有23例视力有进步(100%);30例中度远视及远视散光者中,有30例视力有进步(100%);15例高度远视及远视散光者中,有14例视力有进步(93.3%)。配合治疗的46例患者中,有42例视力有明显进步(91.3%);不配合治疗的17例患者中,有10例视力有明显进步(58.8%),配合度较差的有5例,1例有明显进步(20%)。

结论:5~10岁儿童远视及远视散光经检影验光后戴镜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治疗效果与开始治疗前的视力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配合情况有较大关联,远视或远视散光度数高而复杂的治疗效果较远视或远视散光度数低而简单的效果要慢一点,单纯远视的治疗效果比远视散光的治疗效果要快一点。

远视是人类最常见的屈光不正,轻度远视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既不影响学习,也不影响工作。在远视眼中,度数较高和有明显屈光参差者,由于得不到较早的矫治,常导致弱视发生,此外,远视性屈光不正也是引起视疲劳的主要原因。因此,从保护视力、防治弱视及消除视疲劳来说,重视远视性屈光不正的研究,更有其积极意义。远视程度的轻重和裸眼视力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而调节力的强弱也与裸眼视力有很大关系[1]。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68例5~10岁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通过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分别测试后两种方法矫正视力的结果对比,分析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5~10岁就68例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平均年龄7.2岁,均为双眼远视或双眼远视散光,其中男32例,女36例。

远视的诊断标准:按远视度数分类,低度远视≤+3.00D。中度远视>+3.00D且≤+5.00D。高度远视>+5.00D。

从理论上说,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部分远视患者由于长期动用调节,会出现视觉疲劳,甚至诱发调节性内斜。但临床实践中,远视者并非都表现为上述症状或体征,主要原因是:对于先天性远视,婴幼儿缺乏对视力问题的表达。同时,由于人眼调节功能,部分远视被调节所代偿,远视引发的视觉问题常常被掩盖。远视诊断通过验光确定[2]。

上述68例儿童,以往从未戴镜,从未受到过正规的远视或远视散光治疗。

排除标准:常规眼科检查排除严重眼部疾病,如外伤性角膜病变、圆锥角膜、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也无任何类型的斜视。

1.2 内容和方法

1.2.1 电脑验光

采用红外线光源及自动雾视装置达到放松眼球的目的,采用光电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检查屈光度,散瞳用电脑验光仪直接打印出患者的屈光度,以备后续参考使用。

1.2.2 检影验光

在检影验光过程中调节力和集合始终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嘱被检者注视5m外的目标,使其调节力得到充分的放松,远视或远视散光眼用阿托品散瞳,待被测眼完全散开后开始验光。

检影验光的方法:先测双眼裸眼视力并记录,嘱家长为患儿用阿托品凝胶散瞳三天,一天两次,三天后来院复诊,电脑验光得出屈光度,然其进行检影验光。受检者与检查者相距1m对面而坐,瞩受检者注视远处的固定灯光,以放松调节。检查者手持平面检影镜把光投进患者瞳孔,轻轻转动镜面,并注意观察患眼瞳孔区的光和影的表现和运动方向,如果不同子午线上的反转点不同,表示有散光存在。要分别矫正每条子午线上的屈光度,从而确定散光的度数和性质,最后确定屈光度[3]。

1.2.3 综合验光仪验光

最终得出双眼屈光度后,通过综合验光仪测出其矫正视力。具体方法:将综合验光仪牛眼分别调至电脑验光仪得出的双眼屈光度数,按“先右后左”的原则,分别测出双眼矫正视力并记录。

最终得出双眼屈光度后,通过综合验光仪测出其矫正视力,将综合验光仪牛眼分别调至检影验光得出的双眼屈光度数,按“先右后左”的原则,分别测出双眼矫正视力并记录。

依此方法,分别记录下68位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的电脑验光数据与检影验光数据的对比度。

1.3 治疗方法

远视或远视散光的矫正可以通过框架眼镜、接触镜或者屈光手术治疗。为了减少适应问题,检查所得的正镜片度数需要做一些调整,使患者保持一定量的习惯性调节。要告诉患者所给予的镜片是用来缓解症状,减轻其调节负担的。对于6~20岁的患者,如果症状确实存在,可给予正镜片全矫,由于习惯性的调节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由于患者年纪小,调节相对较强,正镜度数可做适当减量以利于适应。

原始的矫正可以通过框架眼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治疗,考虑到儿童屈光度未完全稳定以及家长的接受程度,最终选择了保守的框架眼镜用于儿童远视或远视散光的矫正,案例中68例患者均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治。

为了减少适应的问题,检查所得的正镜片度数需要作一些调整,使患者保持一定量的习惯性调节,告诉患者所给予的镜片是用来缓解症状,减轻其调节负担的。同样,对于6~20岁的患者,如果症状确实存在,可给予正镜片矫正,但一般主张保守,如果都给予全矫,会由于习惯性的调节而出现视物模糊。儿童的调节力相对较强,初期正镜度数可作适当调整以利于适应[4]。68例患者初戴正视镜时度数都予以相应减少,平均每位患者减少15%的度数,远视或远视散光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2 结果

2.1 视力:68例患者治疗1年、2年、3年,视力相较于第一次未戴镜前的矫正视力分别提升了0.50±0.10、1.00±0.12、1.50±0.08,治疗1年后,视力平均提升≥2行视标者65例(95%)(65/68);治疗2年后,视力比未戴镜时平均提升≥4行视标者61例(90%)(61/68);治疗3年后,视力比未戴镜时平均提升≥6行视标者59例(87%)(59/68),其中治疗第3年提升最明显。

2.2 矫正视力与验光方法的关系:为68例患者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后,结果显示,检影验光的矫正视力高于电脑验光矫正视力的患者有60例(88%)(60/68),检影验光的矫正视力接近于电脑验光矫正视力的患者有8例(11.7%)(8/68)。

2.3 矫正视力与配合训练的程度:其中,第一年戴镜后,同时接受视力康复训练的患者52例(76.5%)(52/68),而第一年戴镜后,没有接受视力康复训练的患者16例(23.5%)(16/68)。第二年戴镜并同时接受视力康复训练的患者较未做训练的患者,视力平均提升≥3行视标。

2.4 远视及远视散光的程度与疗效的关系:在15例高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中,14例有进步,30例中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中,30例有进步。23例低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中,23例有进步。15例高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50±0.13、1.00±0.10、1.50±0.15。30例中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50±0.09、1.00±0.11、1.50±0.08。3例低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50±0.12、1.00±0.10、1.50±0.16。

2.5 配合度与疗效的关联:在68例患者中,戴镜配合度较高的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有46例,42例有明显进步(91.3%)(42/46)。戴镜配合度一般的有17例,10例有明显进步(58.8%)(10/17)。配合度较差的有5例,1例有明显进步(20%)(1/5)。46例配合度高的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中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别是0.75±0.07、1.25±0.14、1.75±0.12,17例配合度一般的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中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别是0.50±0.10、1.00±0.09、1.25±0.13。5例配合度一般的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中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别是0.25±0.07、0.50±0.11、0.75±0.10。

3 讨论

远视是在调节基础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5]。

一般认为,5~12岁是远视治疗的一个极佳年龄段,大于12岁后治疗效果缓慢或无明显效果,所以目前各医疗单位秉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定期为儿童做视力筛查。与此同时,多方总结经验。

对于远视或远视散光的儿童患者,目前接受程度最高、最适宜的方法当属戴镜治疗。如果能够做到正确佩戴眼镜,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能获得一个理想的视力。

在验光方法的选择上,目前不少人仍然比较推崇传统的检影验光法。检影镜是将眼球的内部照亮,光线从视网膜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成分后发生了改变,通过检查反射光线的变化来判断眼球的屈光状态。检影验光法以其准确性,一直在视光领域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目前,对于那些屈光度复杂的患者,电脑验光仪无法给出准确的屈光度,例如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多以检影验光结果为准,在68例患者中,把检影验光的结果作为最终戴镜度数的患者68例,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均有提高的占比为98.9%,检影验光后的矫正视力高于电脑验光后的矫正视力的占比为88%,两者结果相接近的占比为12%。

研究中发现,单一依靠戴镜矫治远视或远视散光,进展比较缓慢。在此基础上借助视力康复训练,则效果要好一些,视力提升速度也会有所上升:例如在68例患者中,有52例戴镜的同时接受了视力康复训练,平均视力比未训练的患者均有提高,视力提高者占比为68%。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尽可能增加训练,以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研究中还发现,患者远视或远视散光的程度越严重,恢复到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较低度数患者时间要久一些。68例患者中,高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15例,中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30例,低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23例。低度及中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矫正到1.0所需的时间少于高度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患者,所以远视或远视散光的恢复时间与其本来视力的深浅有密切关联。

此外,5~10岁患者中,因为年龄、认知等方面的局限,许多患者的自觉性不是特别高,不能坚持戴镜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结果表明,配合度不高的患者往往会直接影响其矫正视力恢复的结果。68例患者中,配合度一般的患者17位,矫正视力明显进步者占比58%,配合度较差的患者5位,矫正视力有进步者占比20%。

本研究中案例较少,主要涉及方面为远视或远视散光,未对近视或近视散光、弱视、斜视等情况做作一步的分析和阐述,也未对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的年龄做一些相关性的对比和讨论。❏

猜你喜欢
戴镜屈光度散光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