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草部*

2019-01-16 12:40董一珠褚梦真张冰张晓朦林志健吴嘉瑞
医药导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李时珍炮制

董一珠 ,褚梦真,张冰,张晓朦,林志健,吴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

《本草纲目》为李时珍“搜罗百氏,访采四方”所整理成的一部本草巨作[1]。李时珍不仅系统记载了1892味药物的释名、集解、性味、主治、修治、附方,还提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在药物的性味主治、修治、发明等项下均有阐释。笔者以《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本)中草部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毒中药进一步挖掘整理,探讨李时珍时期对草部有毒中药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本)。

1.2纳入标准 纳入《本草纲目》草部除去“草之十一部分,杂草九种和有名未用一百五十三种”的草部药物中药为研究对象,对其[气味]项下出现“毒”的药物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

1.3建立样本库 基于Excel 2016提取草部有毒中药毒性分级、性、味、主治、配伍、禁忌等信息,建立样本库。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6分别统计其分类、毒性分级、性味等情况。

2 结果

2.1草部有毒中药基本情况 通过梳理统计得草部共440味药,其[气味]项下涉及毒性表述的有毒中药共74种,占16.8%。用药部位包括根、茎、叶、花等,共84种,其中大毒药物11种,有毒药物42种,小毒药物29种,微毒药物2种。对草部毒性中药性味进行分析,其基本情况见表 1。

表1草部有毒中药毒性分级及涉及药味

Tab.1Toxicgradingoftoxic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grassclassificationanditscorrespondingmedicinaltaste

毒性种数占比/%涉及药味大毒1113.1辛、苦有毒4250.0辛、甘、酸、苦、咸小毒2934.5辛、甘、苦、咸微毒22.4甘、酸、涩

2.2草部有毒中药分类及适应证 草部有毒中药涉及山草类、芳草类、隰草类、毒草类、蔓草类、石草类。其中,毒草类涉及毒性中药最多。草部有毒中药适应证主要涉及疮痈肿毒、水肿胀满、风寒湿痹三大方面,具体情况见表2。

2.3草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 草部有毒中药多在炮制后应用,梳理[修治]项下的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及水火共制,涉及具体药物见表3。其中不乏加辅料炮制,辅料包括酒、蜜、盐、醋、姜汁、甘草汁、米泔水等,内服常以温酒、米汤、姜汤送服。

表2草部有毒中药分类及适应证

Tab.2ClassificationandindicationsoftoxicChinesemedicineingrassclassification

分类种数占比/%适应证山草类56.8伤寒腹胀、诸般下血、臃肿疔毒芳草类11.4蛊毒癥瘕,五脏积气隰草类1520.3痈疽疔肿、卒中雍滞、蛊疥瘙疮、痰饮 积聚毒草类4054.1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风痹历节、蛊毒 邪气、症瘕积聚蔓草类810.8水肿胀满、疮痈肿毒石草类56.8热毒疮痈

表3草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

Tab.3ProcessingmethodoftoxicChinesemedicineingrassclassification

方法种数占比/%修制1723.0水制1418.9火制912.2水火共制1621.2其他1824.3

2.4草部有毒中药配伍及饮食禁忌 草部有毒中药毒性明确,在应用时更注重其配伍及饮食禁忌。与其相畏的药常常会减轻其毒性,如生姜杀半夏毒。[气味]项下有明确记载的具体药物相畏、相恶的配伍禁忌见表4,饮食禁忌见表5。

2.5草部有毒中药解毒方法 草部有毒中药中毒解救方法包括服白粥、黑豆汁、甘草汁等,在[气味]项下有明确记载的中毒解救方法见表6。

3 讨论

中药传统药物警戒理论框架在《本草纲目》中初步形成,对于草部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中毒解救、配伍禁忌等思想均有详细描述,为临床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依据和借鉴。笔者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四方面探讨草部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

3.1对草部中药毒性的认识

3.1.1草部毒性中药与辛味药的关系 研究显示,草部有毒中药中,辛味药48种,且大毒药物中大部分均为辛味药。骆和生等[2]认为,五味既能产生功效又能产生毒性,且辛、苦药物的有毒药居多,而辛味药的这一情况更加明显。石琳等[3]对草部中药的药味与毒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辛”与有毒之间的关联性明显高于其他味的药物,并认为辛味与“有毒”密切相关。

表4草部有毒中药配伍禁忌

Tab.4IncompatibilityoftoxicChinesemedicineingrassclassification

药名相畏桔梗白及、龙胆、龙眼狼毒畏醋、占斯、密陀僧大戟菖蒲、芦苇、鼠屎莨菪蟹、犀角、甘草、升麻、绿豆常山玉札藜芦葱白附子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芪、绿豆、乌韭、童溲、犀角乌头饴糖、黑豆、冷水天南星附子、干姜、防风、生姜半夏生姜、干姜、秦皮、龟甲、雄黄鬼臼垣衣羊踯躅栀子莽草黑豆、紫河车荨麻人溺

表5草部有毒中药饮食禁忌

Tab.5DietprohibitionoftoxicChinesemedicineingrassclassification

药名饮食禁忌桔梗猪肉蓖麻炒豆常山葱、菘菜葈耳猪肉、马肉、米泔半夏海藻、饴糖、羊血

表6草部有毒中药解毒方法

Tab.6DetoxificationmethodoftoxicChinesemedicineingrassclassification

药名解毒方法桔梗白粥仙茅大黄大戟菖蒲甘遂面煨、黑豆汁常山甘草藜芦糯米泔汁乌头、附子、天雄防风汁、远志汁、甘草汁、人参汁、 黄芪等射罔甘草、蓝汁、浮萍、小豆叶、冷水、 荠苨半夏、南星生姜、干姜、防风芫花防风汁、防己、甘草羊踯躅栀子毛茛甘草汁钩吻葛根汁、甘草汁、人屎汁、羊血、白 鹅血、白鸭血等

3.1.2草部中不同类别毒性中药的认识 《本草纲目》中第十七卷为毒草类中药,共计47种,其中在[气味]项下记载有毒的中药共41种,占87.2%,草部毒性中药中大毒中药均出自毒草类。毒草类中所记载的中药均功效峻烈,多用于治疗顽疾痼症,不可多用。其中,附子、乌头、天雄、侧子、漏篮子均来源于同一植物,功效相似,均有大毒。李时珍认为,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侧子生于附子之侧,漏篮子乃附子之琐细未成者。《本草纲目》中也对川草乌进行区分。一方面是以产地区分,即川乌出于蜀地,草乌出于华东地区;另一方面是以野生与否区分,即草乌来源于野生[4]。此类药物多有大毒,治疗亡阳证、痹症等疗效明显,李时珍曰:“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表明其毒性可危及生命,不可轻易使用。

山草类、芳草类及隰草类有毒中药多有小毒,多用于治疗疮痈肿毒,以毒攻毒。如山草类中贯众解腹中邪热气及诸毒,芳草类中赤车使者主治蛊毒癥瘕,五脏积气。隰草类中三白草、见肿消均可用于治疗痈毒肿痛。蔓草类有毒中药多可利水消肿,如紫藤、杨桃、牵牛子等,也可用于虫蛇咬伤、蛊毒,如蛇莓,可用于治疗伤寒大热,溪毒、射工毒及水中毒病,“俗传食之能杀人,亦不然,止发冷涎耳”。石草类有毒中药多为寒性药,用于治疗寒热恶疮,泻热毒。

3.1.3《本草纲目》中对毒性中药的异同认识 笔者所梳理的草部有毒中药是依据《本草纲目》中每味药[气味]项下相关毒性的记载。《本草纲目》对于[气味]的标注一般以原书记载内容为首,其后汇集历代诸家之说,李时珍如有不同观点及修正会在后面标出,对于首载药物则自行增补新药药味。所以对于某些中药存在毒性认识差异[5-6]。

桔梗在其气味项下为辛、微温,有小毒。桔梗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名医别录》中载,桔梗味苦,有小毒。对于其性味,“神农、医和:苦,无毒;黄帝、扁鹊:辛、咸;岐伯、雷公:甘,无毒。” 李时珍则认为其气味当以苦、辛、平为是,并未对其毒性提出异议,也认同徐之才所提出的白粥解其毒,同时也提出了“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的修制方法。由此可见,虽历代医家对桔梗的毒性认知有异,但李时珍认为其有小毒,应炮制后应用。

豨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寒,有小毒。又曰:猪膏毋:辛、苦,平,无毒”对于豨莶的基源,李时珍经考证后认为,“豨莶之为猪膏,尤不必疑。”对于其毒性,李时珍曰:“生道汁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可见豨莶生品有小毒,经炮制后药性改变,毒性消失。

番木鳖为李时珍新增药物,其气味记载为苦,寒,无毒,但在其集解中,“或云以豆腐制过用之良,或云能毒狗至死”。说明番木鳖在炮制后效果更佳,其生品有毒性。

3.2草部有毒中药用毒分析 经梳理,《本草纲目》中草部有毒中药74种,所载附方718首,可见药物的毒性并未阻碍其临床应用,利用其偏性将毒转化为效,常常具有效专力宏、以毒攻毒的特点[7]。

3.2.1效专力宏 有毒中药常作用峻猛,效专力宏,多用于疑难重症的治疗。如羊踯躅,主要用于风湿顽痹、跌打肿痛、皮肤顽癣,效果显著。其花入药,又称为闹羊花。辛、温,有大毒,李时珍曰:“《和剂局方》治卒中瘫痪伏虎丹中亦用之”。治疗风痰注痛,与天南星合用,对于腰腿疼痛、手臂痛均疗效甚佳。治疗风湿痹痛,肢节疼痛,以牛乳和酒调和服用。狼毒破积聚饮食,主治咳逆上气,寒热水气。与吴茱萸、巴豆、干姜、人参、附子配伍炼蜜丸,温酒服下,可治九种心痛:一虫,二蛀,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气,对连年积冷,流注心胸,及落马堕车、瘀血中恶等证亦有良效。对于一切虫病,狼毒研细,每一钱与砂糖冲水服下,“卧时空腹服之,次早即下虫也”可见其见效之快。

3.2.2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以毒攻毒” 可以认为是 “同气相求”,从基本原理上讲也是一种相生相克的现象[8]。以毒攻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本草纲目》虫部“露蜂房……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焉耳。”在草部中,部分有毒中药也体现出以毒攻毒的特点。如苍耳的茎叶可用于治疗溪毒,一切风毒以及狂犬咬毒。毒蛇溪毒,沙虱、射工等所伤,口噤眼黑,手足强直,毒攻腹内成块,逡巡不救,苍耳嫩苗一握,取汁,和酒温灌之,以滓浓敷伤处。又如山慈菇,根部入药甘、微辛,有小毒。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伤。其附方中记载,山慈菇与川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等共制成万病解毒丸,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或酒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

3.3草部有毒中药防毒分析

3.3.1炮制减毒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草部有毒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其中,修制一般包括去皮,去壳,如对仙茅的修制为采得,以清水洗,刮去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水制、火制一般加入各种辅料,如:乌头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以达到炮制减毒的目的。又如:对于半夏,不同辅料炮制以达到不同的功效。“痰分之病,半夏为主,造而为曲尤佳。治湿痰以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及皂荚煮汁和之;治火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也。”由此可见,《本草纲目》中尤为重视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应用,许多炮制方法仍沿用至今。

3.3.2饮食禁忌 李时珍认为,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9]。如李时珍曰:“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鲐、腥臊陈臭诸物;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同时,在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宜与某种食物同食,部分草部有毒中药有记载。如桔梗忌食猪肉,常山忌食葱、菘菜,半夏忌食猪肉、马肉、米泔等。

3.4草部有毒中药解毒分析 对于有毒中药解毒方法的梳理,包括有关解毒的明确记载,也包括对各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的记载。李时珍对七情的解释中也说道 “相畏者, 受彼之制也”“相杀者, 制彼之毒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即是解毒关系[10]。草部有毒中药的解毒方法包括服白粥、防风汁、远志汁、甘草汁、人参汁、黄芪等,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作用相抵、导毒外出两部分。如对于毛茛的解毒方法:人误食之,狂乱如卒中状,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体现了甘草与毛茛相互作用,化解毛茛毒性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又如误食钩吻后, “即时取鸡卵抱未成雏者,研烂和麻油灌之,吐出毒物乃生,稍迟即死也。”即用未形成雏鸡的鸡蛋与麻油研碎服下,导毒外出发挥解毒作用。中毒解救思想是中药药物警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有关中毒解救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药安全合理应用作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挖掘,丰富中药药物警戒的理论内涵,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4 结束语

草部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其安全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本草纲目》中载有大量对于毒性中药的认识、应用,笔者通过对草部有毒中药的梳理,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方面诠释其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以期为草部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李时珍炮制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解码李时珍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