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建构高效阅读课堂

2019-01-16 05:38张嵩柯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话题高效课堂

张嵩柯

[摘要]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围绕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目前的课堂对话出现了目标虚化、内容肤浅、漠视差异和问答琐碎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在展开课堂对话时,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设置话题、创设情境、尊重个性、走进文本等途径,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深度对话,以提升课堂对话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对话;话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30-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编者、同伴之间展开多元对话。其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使学生和文本更好地对话,就要以文本为背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这样才能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课堂对话出现了目标虚化、内容肤浅、漠视差异和问答琐碎等问题。针对这些“病因”,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使学生有效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基于话题,避免目标虚化

在课堂对话中,常常会出现“说出感想”“读懂了什么”之类的問题。这些问题目标过于虚化,常常让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处人手,随意回答。由于过于随意,学生说什么似乎都可以,这导致对话简化为简单的自由讨论,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设置主问题的方式把握好对话的目标,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想法,而且能控制好对话交流的范围,促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认识。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千人糕》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问题:“千人糕需要多少人才能做成?其他的物品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我还设置了一些小问题,使学生一步步深入地展开讨论。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孩子的心中,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看到的千人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与文本对话中,学生得到了答案:“孩子认为千人糕一定很大,但是其实就是普通的米糕。”“那这块千人糕真的是很多人劳动的结果吗?”学生认为:“是的,从原材料开始再到加工、运输、销售,经手的人的确很多,可能超过了千人。”“那么其他的物品呢?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呢?”“我觉得世上其他的物品估计也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才能制作出来的。”“得到了这样的一块千人糕,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我觉得食物真的来之不易。”这样就明确了目标,让学生的讨论具体化了。

在设计交流话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注意问题的涵盖面,尽量选择一两个点切人,涵盖全篇。其次,要注意问题的深刻性。问题不仅要围绕课文展开,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想象,促使学生展开多层次思考。最后,还要注意让话题体现出生活性,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

二、创设情境,避免对话肤浅

有些课堂对话过于简单肤浅,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简化为一问一答,这是目前对话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讨论,使对话向深处发展。同时,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投入讨论中,适时给学生以引导。这样,能让学生全面展开对话、思辨和交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枫树上的喜鹊》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使学生沉人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我提出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大家是否也遇到过可爱的小动物呢?你能听懂它的话吗?和小动物交流,给你怎样的感受呢?”由于对话是在生活的背景下展开的,所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说道:“我家的小狗就特别有意思。在遇到喜欢吃的东西时和不喜欢吃的东西时,它叫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能听懂它的话。”还有的学生认为:“我家的小猫似乎能听懂我的话。它会在我难受的时候给我安慰。”有的学生说:“人和小动物若能和谐相处,那么就会发现,语言虽然不同,但是都能听懂对方的话。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了作品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了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

在创设对话情境后,学生发现对话活动变得具有趣味性了。这样的对话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身经验,促使学生多角度地体会文本的内容,和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因此能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尊重个性,避免对话泛化

在展开课堂对话时,不少教师只是让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善于表达的学生发言,而大多数的学生沦为旁听者。这样,无法有效提升课堂对话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他们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交流环境。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担当起对话的组织者。这样,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展其能,提升对话的效率。

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花的学校》一课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我设置了难度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展开交流。我首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花儿跳舞、做功课、冲人雨中、匆匆回家分别是怎样的状态,并尝试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容说出来和同伴分享。”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我设置了更深入的问题:“这篇文章为何不直接写花孩子的状态呢?为何要从一个孩子的口中转述花孩子的形象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组织,其他的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将花朵想象成孩子,这是一个十分具有童真的想法。只有小孩子才能想到这样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将花想象成学校的孩子,这是符合一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在交流中,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对话过程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对话内容。当发现学生的对话与众不同时,我便会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详细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这样的对话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成为对话的主角。

四、走进文本,避免对话琐碎

在课堂对话中,如果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琐碎,对话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更具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走人文本中,展开钻研,这样的对话才会高效。

在学习《去年的树》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我组织学生走人文本深处,围绕文章的几处对话展开讨论。我首先鼓励学生探讨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鸟儿和树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你去见好朋友,但没有看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然后,我又鼓励学生分析作品的第二次对话:“大门的回答让鸟儿多伤心啊。若你是鸟儿的话,还会再去找朋友吗?朋友原本是参天大树,可是现在变成了火柴,你说这还是不是原来的大树呢?”最后,我又鼓励学生分析鸟儿和小女孩的对话:“从小女孩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鸟儿和大树的友谊给你什么启发呢?”这样的对话围绕文本展开,能让学生探人语言的深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先鼓励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默读和思考,使学生深入文本;最后,再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话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让学生的对话更高效,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话题高效课堂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