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大棚1瓜3收+1番茄高效栽培新模式

2019-01-17 08:16陈春秀
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薄皮甜瓜粉剂

陈春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京津冀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农业产业化结构特点突出,因此发展高效、集约化设施蔬菜是京津冀设施农业的重要课题和方向。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180 d,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栽培技术不断更新,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种植的蔬菜种类、栽培茬口也产生了较大变化,蔬菜大棚可实现1年内种植果菜类作物时间达240 d。近几年,京津冀地区利用保护地(大棚)探索出了1瓜3收+1番茄的全新种植模式,推广面积已达1.7万hm2,新模式每667 m2生产效益比过去1瓜1收+1叶菜(菜花)的模式提高了3.8万元。1瓜3收是指春季大棚种植1茬甜瓜,采摘3批果实;1番茄是指夏秋季改种1茬番茄,单株留8穗果,其栽培管理的要点如下。

1 春大棚甜瓜栽培技术

种1茬可收获3次,每株可收获7~8个甜瓜,667 m2收14 000~17 600个瓜。

1.1 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在100~105 d,从开花到果实成熟28~30 d,且耐低温弱光、易坐果的中小型薄皮甜瓜品种作为春大棚甜瓜品种较为适宜。可选择以绿宝1号为代表的早熟类品种,如绿宝石、绿宝1号、久青蜜、白雪公主等。

1.2 播种育苗

1.2.1 播种期及苗龄

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地区塑料大棚栽培一般在1月下旬播种,苗龄30 d左右。

1.2.2 育苗方式

采用穴盘育苗方式,基质为草炭和蛭石,以3∶1的质量比例混合,另外,每立方米基质加三元复合肥(15-15-15)1 kg后混匀;也可以采取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采用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园土,每立方米加入腐熟农家肥50 kg,再加入三元复合肥(15-15-15)3 kg,混匀。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地区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育苗,苗床铺设地热线。

1.2.3 浸种催芽

将甜瓜种子置于55~60 ℃水中进行烫种,边浸种边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 ℃时停止,之后浸泡4 h。可用1%的高锰酸钾或5%磷酸三钠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15~3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浸种4 h。浸种后,将种子洗净,用湿毛巾或纱布包好,放在28~30 ℃条件下催芽,24 h后种子即可出芽。

1.2.4 播种

将出芽的种子播种于预先准备好并装有基质的72孔穴盘中,上面覆盖1层厚1.0 cm的蛭石;或播种在装有营养土的8 cm×8 cm营养钵中,表面撒1层厚1.0 cm的过筛田园土,再覆盖上白色地膜。播种后,将穴盘整齐地摆放在铺有地热线的苗床上(营养钵在播种前就要整齐一致地摆放在地热线上),然后搭建小拱棚,辅助保温、保湿。

1.2.5 苗床管理

播种完成后,地热线全天通电。幼苗出土后及时撤去地膜,当70%~80%种子出土时,停止使用地热线加温,以防幼苗徒长。从播种到出苗,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15~18 ℃;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间15 ℃左右。

水分管理应依据苗床土壤墒情合理进行。穴盘育苗时,当真叶长出后,幼苗需水量逐渐增加,前期每隔5 d左右浇1次水,到后期几乎每天都要浇水;营养钵育苗时,整个苗期浇2次水。浇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及时检查苗情,发现有猝倒病的病苗要立即拔除,及时喷洒15%庄园乐水剂2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喷淋配好浓度的药液2~3 L,连续防治1~2次,或以药土撒盖苗床消毒。定植前5~7 d加大棚室通风量,及时炼苗。

1.3 定植

甜瓜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采用3膜覆盖方式,即:地膜、小拱棚和大棚。采用1茬3收的栽培方法,比常规1茬1收的甜瓜生育期要长36~40 d,所以要求多施底肥。定植前先在种植带上挖出深30 cm、宽60 cm的施肥沟,然后集中施肥。每667 m2施腐熟圈肥5 000~7 000 kg,或腐熟的鸡粪3 000 kg,再加三元复合肥(15-15-15)60~80 kg。肥料充分混合后,均匀施入沟中,上面覆土厚5 cm,随后进行灌水,待水完全渗入后,在沟上起宽80 cm、高15 cm的小高畦;若没有滴灌设备,可将小高畦做成双驼峰高垄,垄顶距离50 cm,垄顶定植幼苗,双垄间垄沟深度8~10 cm,用于浇水追肥。每个小高畦的中心线间距150 cm,两畦之间留50~60 cm的作业道,以方便管理。根据地块长短,每667 m2所做小高畦数量可以不相同。当幼苗3叶1心时开始定植,采取双行定植方式:在小高畦上,按株距30~35 cm,行距60 cm,每667 m2定植2 000~2 200株(图1)。定植后浇足定植水,同时覆盖地膜。

图1 甜瓜整地、做畦及定植

1.4 田间管理

1.4.1 温度管理

定植后5~7 d,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8~32 ℃,不超过35 ℃时可以不通风,夜间保持在15~20 ℃。缓苗后至坐瓜前,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15 ℃左右。开花授粉期间,白天25 ℃左右,夜间在15 ℃左右。坐瓜至果实成熟期间,白天28~30 ℃、夜间15 ℃左右。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植株坐瓜,并且容易造成化瓜现象。

1.4.2 浇水施肥

薄皮甜瓜定植后,浇1次缓苗水。第1批瓜开始坐瓜前5 d左右,用滴灌管或在小高畦中间的小垄沟内再浇1次透水。当第1批的3~4个幼果长到鸡蛋大小时,进行膨瓜水浇灌,这次水必须浇透,同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667 m2追施7 kg尿素、15 kg硝酸钾。以后每10 d浇1次水,隔1次水追1次肥。果实长到20 d左右时,果实大小基本固定,这时再浇1次水,追1次肥;同时,第2茬果实开始开花坐瓜,需进行第2次授粉。当第2茬瓜膨大时,第1茬瓜即将进入采收期,此时,开始对第2茬瓜追肥灌水,此次肥水也是第1茬瓜采收前的最后一次肥水,大约7 d后,第1茬瓜开始采收。第3茬与第1、第2茬瓜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每茬采收期的间隔为18~20 d。春大棚甜瓜留3茬瓜,平均3茬单株结瓜数为7~8个。

1.4.3 整枝留果

采取吊蔓整枝方法,引蔓向上生长:在每行瓜秧上方1.8~2.0 m处拉1道铅丝,在每株甜瓜基部用1根细绳固定好一端,另一端绑在上面的铅丝上,将瓜蔓缠绕细绳、向上吊好。整枝留果的方法为:当薄皮甜瓜主蔓长到第5片叶时开始留瓜,5片叶以下的侧蔓全部打掉,从5片叶开始留侧蔓。第1茬果在主蔓5~8节间留瓜,连续留4个瓜;待第1批果实膨大停止时,开始留第2批果,留主蔓15~18节间生长出的侧蔓上的瓜,留2~3个;第3批果,在23~26节上生出的侧蔓上的瓜,留2~3个,最终选2个果形周正的瓜留下,疏掉多余的。每批留下的瓜之间保留5~7片叶,不留瓜节位上的侧枝悉数去掉,整个植株长到35片叶时,开始打顶掐尖。

1.4.4 授粉

采取人工授粉,或蜜蜂、熊蜂授粉。授粉时间:早春温度较低时在8:00—10: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随着温度升高,授粉时间可提前到6:00—10:00。授粉时温度为20~28 ℃较为适宜。薄皮甜瓜属于雌雄异花作物,需用本株或异株当天开放的雄花给雌花授粉,也可直接在棚内放蜂,进行昆虫授粉,这样授粉效果更佳,且节省人工。

1.4.5 疏瓜

在1茬3收的薄皮甜瓜栽培模式下,疏瓜是保障早熟、高产、确保果实商品性的必要技术措施之一。原则上,第1茬甜瓜要确保3个瓜,第2茬确保2个瓜,第3茬确保2个瓜。1株应保证收获7个瓜。

疏瓜方法:当每一茬瓜长到鸡蛋大小时,根据每茬留的瓜数,保留商品性好的瓜,疏掉畸形瓜。

1.5 病虫害防治

薄皮甜瓜在春大棚栽培条件下,容易感染白粉病、霜霉病等。在整个生长期内,栽培防治措施主要是降低棚内的湿度,加强水肥管理。一般在第1茬花期授粉后进行药剂防治,每隔7~10 d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杜邦克露3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阿密西达(嘧菌脂)悬浮液3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霜霉病。薄皮甜瓜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茶黄螨、红蜘蛛等。防治红蜘蛛、茶黄螨,用1.8%虫螨光乳油2 000~3 000倍液、克螨特和5%霸螨灵胶悬剂1 000~2 000倍液、5%卡死克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斑潜蝇,用1.8%虫螨光乳油2 000~3 000倍液,40%虫不乐乳油、40%超乐乳油、48%乐斯本(40%毒死蜱)乳油600~800倍液,50%美克水溶性粉剂2 500~4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蚜虫、白粉虱,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 g或5%吡虫啉乳油20~40 mL,加水30~40 kg喷雾,或10%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施防治。

1.6 收获

第1茬薄皮甜瓜,从授粉到成熟需30 d左右,第2茬瓜在第1茬收获后20 d采收,第3茬瓜在第2茬瓜采收后15 d左右采收。整个生育期105 d左右,5月底收获结束。

2 番茄夏秋季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用原则为:选择早熟、耐热、抗黄化曲叶病毒、易坐果且果实整齐一致、中型果品种。如天赐578、欣菲等。

2.2 早育苗

在甜瓜收获前45 d进行番茄育苗,即4月20日播种育苗,苗龄45 d,6月5日左右定植。

2.3 整地定植

前茬甜瓜收获后,尽早清洁田园,进行土壤消毒,施足底肥,每667 m2使用有机肥2 t、复合肥20 kg。整地做畦,采用小高畦种植,将畦做成高10~15 cm,上部宽60~70 cm、下部宽80~90 cm的梯形。行距采用大小行定植模式,大行距:即小高畦中心线间的距离1.4 m;小行距:小高畦上采取双行定植,行间距为40~45 cm。每大行间铺设2条滴灌管,在小高畦上覆盖黑色地膜,以起到降低地温,防止杂草丛生的作用。每667 m2定植2 200~2 500株。

2.4 田间管理

2.4.1 水肥管理

由于大棚番茄生长阶段正处于雨季,首先要在大棚周围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灌入棚内。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随后进行中耕保墒;当第1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施肥灌水。没有滴灌设施的大棚可在膜下开沟进行施肥,每667 m2施钾宝5 kg、尿素5 kg,随后进行浇水;第2穗果及第3穗果坐住后,分别施肥浇水。这2次追肥以钾肥为主,每667 m2分别追施钾肥15 kg。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时,可以实施精准给肥给水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每隔1 d浇1次水、施1次肥,每次667 m2浇水2~3 t,每次施高钾肥2.0~2.5 kg、氮肥0.5~1.0 kg。这种肥水管理方法既节水,又省肥,可使植株长势均匀,果实大小一致,产量及商品率较高,而且较少发生病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番茄生长期正处于高温季节,浇水应选择在傍晚进行,此时气温、地温开始下降,有利于植株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2.4.2 整枝留果

此茬番茄生长期较长,宜采用单干整枝方式,每株留8个果穗,每穗留4个果。番茄开花坐果期正处于高温酷暑时期,植株容易落花落果;因此,在开花时期,为了防止落花、确保正常坐果及果实生长,可用防落素、沈农2号、果霉净、保果宁等药剂喷施。施用方法:2.5%防落素,气温25 ℃时,以0.6~1.0 mL药液对1 kg水;20 ℃时,2.0 mL药液对1 kg水;30 ℃时,0.4 mL药液对1 kg水。沈农2号,气温25 ℃时,每支药剂对1.5 kg水;20 ℃时,每支药剂对1 kg水。果霉净(河北保定产),在正常温度下每袋药剂加水6.0~6.5 kg。坐果乐,在8~30 ℃条件下,1支药剂对1.5~2.0 kg水。将配好的药液进行喷花,也可以采用熊蜂授粉。

2.5 病虫害防治

高温对于番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设施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防止病虫危害,确保夏秋季番茄的正常生长。大棚四周的塑料薄膜,除降雨时放下外,其余时间全部掀起至1.2 m高度,形成四面通风的环境,棚膜只起到防雨、降温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晴天温度较高时,于10:00—15:30在大棚薄膜外面覆1层遮光率为50%的遮阳网,可有效降低棚内温度,防止病毒病的发生,直到8月10日前后,撤掉遮阳网。为了防止外界害虫进入棚内,应在大棚通风口处用0.35 mm孔径的防虫网封严,以阻止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直接飞入大棚,危害番茄植株,造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同时,还应在棚内悬挂黄色粘板,以有效防止害虫为害。由于夏季雨水多、湿度大,番茄易发生灰霉病、叶霉病,药剂防治时,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药1次,连续使用3~4次。注意喷药应选择在气温较低时进行,防止药害的发生。番茄生长后期,晚疫病易发生,采用药剂防治时,可用0.3%波尔多液、75%百菌清7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10 d左右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2.6 收获

进入7月下旬,番茄开始收获,到10月底收获结束,共可收获8穗果。番茄每667 m2产量在8 200~8 500 kg,收入为24 600~25 500元。

3 经济效益

全年不同茬口安排的经济效益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茬口安排经济效益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一年1瓜3收+1番茄高效栽培新模式全年总投入为1.1万元,总收入为7.21万元,纯收入为6.11万元;传统的一年1茬1收甜瓜+1茬叶菜种植模式全年总投入为8 760元,总收入为3.66万元,纯收入为2.78万元。虽然,一年1瓜3收+1番茄的茬口投资相比1茬1收甜瓜+1茬叶菜种植模式多2 240元,但总收入及纯收入远远高出后者,纯收入更是高出传统种植模式3.33万元。设施大棚一年1瓜3收+1番茄高效栽培新模式比一年1茬1收甜瓜+1茬叶菜传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蔬

猜你喜欢
薄皮甜瓜粉剂
甜瓜的重量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厉害的小苏打
吃核桃别去薄皮
设施栽培下不同品种薄皮甜瓜花粉萌发及坐果率的比较
我喜欢吃甜瓜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甜瓜有多重
薄皮核桃产业春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