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儿童文学“阿普布德”的传播现状研究

2019-01-17 07:33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彝文凉山彝族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由于当前对“阿普布德”的概念定位、传播受众定位比较模糊,大而化之,作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彝族群体都可接受的彝族民间文学,“阿普布德”是自古以来在凉山彝族地区通过口头传播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的统称,其传播一般为长者,传播环境为火塘、山野等休闲场所,传播内容涵盖彝族民间幻想、生活、益智等类型的数百种故事,是彝族儿童接受故事的重要渠道,是传承、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其文学形式不同于其他正式、规范的彝族民间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因此,根据上述儿童文学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本文将阿普布德定义为彝族民间儿童文学。

一、“阿普布德”的历史与类别

(一)“阿普布德”的定义

1.彝族学者

阿库乌雾:布德(bbudde),又称为阿普布德(axpubbudde),一般指与动物有关的寓言故事引申而来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

巴莫曲布嫫:“阿普布德”,散体讲述形式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和故事。在诺苏社会,神话讲述也并不具备神圣性,在火塘边、在大树下、在山野里都可以进行“阿普布德”的讲述活动。“阿普”意为老人,指的就是老人讲的故事性较强的叙事文类。

吉伍依作:阿普“阿普布德”中“阿普”不能直译为爷爷,它第一层意思代表长辈,第二层意思代表的是“从前的” “远古的”,“布德”代表“故事”,“阿普布德”是从古留下的民间故事。

2.民间:阿普——爷爷辈的老人布德故事

爷爷讲的故事民间普遍认为是祖辈流传的故事,其中一般会将神话类、动物类、民俗类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笔者个案访谈。

(二)“阿普布德”的分类

在目前的文献资料中,没有对“阿普布德”的历史及类别进行系统梳理,但可以从其中涵盖的《支格阿龙》《爆竹启音》《口弦的由来》等故事可以看出,其口头传播的内容从“语言的起源”到“乐器的制作”,跟随者彝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代代传承,其传播空间覆盖了凉山彝族地区,其传播场景以火塘边、大树下、山野里等休闲的家庭或休闲场所为主,传播受众以儿童为主,它同克智、尔比一样虽然同为彝族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学,且部分故事和其他彝族民间文学略有重叠,但形式、文体等有很大的差别,克智、勒俄在诺苏的口承传统中,它的轨范性远高于“阿普布德”,具有简单易懂、休闲有趣并带有一定的教育启示意义,更适合儿童受众。

二、“阿普布德”的传播现状

笔者最初在“三胞胎妈妈彝丫”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了受众对彝族儿童文学的需求,这个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三胞胎彝族妈妈建立的公众号,主要分享对孩子的彝语教育经验和彝族民间儿童故事,均取自“阿普布德”,公众号结尾还表达了彝族儿童文学资源和获取渠道的匮乏,以及对彝族儿童故事强烈的需求。远在北京的彝族家庭,在学校必然无法接触彝族儿童故事,在生活中的获取渠道又极少,那么彝族文化的腹心地,凉山彝区的孩子们接收现况又如何呢?

笔者对“阿普布德”的传播现状作了初步调查,走访和电话访谈了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频率、凉山电视台、凉山电视台彝语中心、凉山日报等机构与个人。整理出以下具有传播现状的渠道并分类。

(一)出版社(见表1)

(二)微信公众平台(见表2)

经过部分电话个案访谈6人发现,少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还记得为数不多的“阿普布德”当中的故事,9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不记得故事,少数人有为下一代传播“阿普布德”故事的期望。

彝族儿童文学“阿普布德”对彝族儿童的民族性格培养,对文化认同、文化自觉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是“阿普布德”还有着其他儿童故事没有的民族性,有着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有着首先服务于彝族儿童的独一性。如今,“阿普布德”的传播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传播问题:

(1) 传播者由彝族长者位移为媒介组织;

(2) 可传播的途径多,实际利用的传播渠道极少,媒体传播方式单一;

(3) 受众定位不清晰、不准确。没有进行分众传播,并定制传播内容,内容单调、缺乏感染力,文本欠创新、欠再创造;

(4) 语言障碍:彝文虽然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古时主要识字群体为毕摩和掌权群体可识,当今主要识字群体为毕摩、少部分双语班或彝文专业的学生及彝文工作者和少数爱好者,且不乏存在彝文专业学生不识彝文或不精通彝文的现状。

表2 微信公众平台“唯彝出版”(四川民族出版社)系列节目“阿普布德”传播现状

三、结论

目前“阿普布德”主要以彝文和彝语进行传播,存在一定的阅读和传播障碍,缺乏跨文化传播,在此现状下如何关照在汉语环境下的彝族儿童,彝族贫困地区的儿童又如何在大众传播的边缘接收彝族儿童文学的熏陶,大众传播媒介资源是否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彝族儿童文学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彝文凉山彝族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彝族海菜腔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贵州彝文信息技术研究概述